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考霸推荐)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白居易《晚桃花》原文、译文及赏析.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住在山****ck
  • 文档编号:160557765
  • 上传时间:2021-01-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白居易《晚桃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晚桃花    一树红桃亚拂池⑴,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⑵,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⑶,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⑷,白侍郎来折一枝⑸    词句注释    ⑴亚:通“压”    ⑵无由见:没有办法看见    ⑶寒地生材:这里指出身寒门的人才校:通较,比较,较为    ⑷春深:春意浓郁    ⑸白侍郎:白居易时为刑部侍郎    白话译文    一棵盛开的红桃花,花枝斜垂在池水上因为旁边有茂盛的松竹遮蔽,光照少,所以开放得要晚些若不是倾斜的夕阳透入林中,还没办法发现这里有一棵花树,不过也只有我这样喜欢寻幽探胜的闲人,才会过来一探究竟可惜这棵桃花长得不是地方,就像偏僻寒门的人才容易被忽视,贫穷人家的女儿通常晚嫁,是被恶劣的环境给埋没了可怜鲜艳的桃花在这不见天日的地方寂寞地度过春天,快要凋零了也没有享受到春光和游人的赏识,今天机缘巧合被我发现,就折一枝花回去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宣宗大和三年(829年)在长安作,是由桃花晚放连想到寒士易弃深深感叹之作    文学赏析    这首诗题为《晚桃花》,它不仅描绘了“春深欲落”的“晚开”桃花的冷清与孤寂,而且通过对桃花的怜惜和咏叹,抒发了诗人的珍爱人才之情。

          首联“一树红桃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先勾画桃花灼灼盛开、绰约动人的形象,以及它的清幽的生活环境满树桃花,红艳似火,它的枝桠伸向池塘的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翠竹掩映,青松遮盖,它虽然远离百花又开放得较晚,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个性    次联“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是从首联描写转人三联议论的自然过渡诗人感叹,这美丽的花只因偶然的机缘才被人发现,若不是斜日临照,与红花相映,人们便观赏不到这“一树红桃”;若不是作者自己是一个投闲置散的人,就不会知道在这“竹遮松荫”的幽静之处,还会有艳丽动人的桃花    第三联“寒地生材遗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是诗中的警句,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把警策的议论和形象化的比喻结合起来,既显露出锐利的讽谕,批判的锋芒,又含蓄蕴藉,发人深思因为生长在贫寒的地方,便容易受到冷落和轻视,花木是这样,人亦如此作者用贫家女儿的迟嫁,这一常见的社会现象,生动譬比,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识别人才和选拔人才的问题不应因为家世贫寒,便弃而不用,选拔人才应当唯贤是举,广为搜罗,这正是诗人要抒写的真正思想    末联“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便紧紧承接着第三联的议论和慨叹,写出了诗人对桃花的怜惜与珍爱。

      他独具慧眼,折取一枝,这种与众不同的惜花之情,正反映出诗人对人才问题不同流俗的见解    这首诗借景言情,情因景生正是晚放的“一树红桃”触发了诗人的创作机缘,才使他生发出那么深长的联想与感慨前人论白居易之诗时说:“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陆时雍《诗镜总论》)白居易的诗雅俗共赏,富有情味,他所运用的语言大都浅显平易,接近口语,但又十分注意语言的加工和提炼,以便使通俗的字句,表达出深厚的情致这首诗中的“一树红桃桠拂池”、“贫家养女嫁常迟”等诗句,既自然流出,不觉晦涩,又不同于生活中的口语,显然经过了诗人的选择、提炼和艺术加工    名家评价    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比意深婉,总从一‘晚’字生情‘寒地生材’句自是主意,以‘贫家养女’句更切‘桃花’,故仍以上句作陪,律法极细[3]    黄培芳《香石诗话》:“白太傅《晚桃花》手腕柔和,极层折吞吐之妙与王右丞《酌酒与裴迪》,皆七律中进一格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