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试卷.doc
3页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试卷2019 一、 请你仔细算一算32+9= 70+8= 92-4= 23-6= 57+7=9+71=86-40=82-40= 82-3= 40+31=37-9= 17+80= 73-50= 55+4= 67+30=38+20-4= 57-20-7= 96-4-50=二、请你填一填(1)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百位是第( )位2) 一个数十位是4,个位是5,这个数是( )3) 24的2在( )位上,表示( )个( ),4在( )位上,表示( )个( )4) 10个十是( ),100里面有( )个一5) 比99多1的数是( ),比70少1的数是( )三.我是小法官(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1、 小兰做了27朵红花,小新做的比他多一些,小新可能做了多少朵?29朵 25朵 40朵2、 明明做了90道口算,兰兰做的比他少得多,兰兰可能做了多少道?52道 80朵 100道四.请你读一读,再列式计算1、儿童乐园有红色和蓝色的碰碰车工35辆,其中蓝色的有6辆,红色的有多少辆?红色的有 辆2、小亮看一本书,已经看了64页,还有8页没看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这本书共有 页。
3、河里有80只鸭子,第一次游走27只,第二只游走30只,两次共游走多少只?4、小英家养了25只白金鱼,7条黑金鱼和9条红金鱼,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把它写下来并解答1) ?(2)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空间 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五:看一看,说一说1.小鸭在小猫的( )面猴在小鸡的( )面2.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在皮球的( )面3.小狗在第二层的最( )面4.任选其中一个小动物或一个物品说说它的位置六:说一说,填一填1.桌子( )面有书,桌子( )面有书包2.把书按从前往后的顺序编号3.把书包按从左往右的顺序编号七:看图填空1.4名同学站在( )排,5名同学站在( )排2.小方站在第( )排,从( )数第一个3.小明的( )边有3名同学,( )边有1名同学八:想一想,每幅图画的是左手还是右手,把答案填在括号里左手的号码是( )右手的号码是(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九:附加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探究题)找找谁是小青?让他露出头来,给他画一个笑脸小青的右边有小方,他的左边有小红、小明2.乐乐有68张画片,送给兰兰12张后,两人画片张数一样多,问兰兰原来有多少画片?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合理的复习资料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希望为大家准备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试卷,对大家有所帮助!“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