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岗位风险评价.docx
11页各岗位风险评价一、风险评价的目的风险评价是评估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根据评价结果对风险进行分级,按不同级别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二、风险评价方法LEC方法(又称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或格雷厄姆-金尼方法)将可能造成安全风险的大小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和事故后果C三个随机自变量的乘积来衡量,即:R=L.E.C式中R—风险大小等级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按表1所给定的定义取值;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按表2所给定的定义取值;C—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按表3所给定的定义取值此方法因为引用了L、E、C三个自变量,故称LEC法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必然发生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表2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0.5非常罕见的暴露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表3分数值事故发生造成的后果分数值事故发生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多人死亡7严重致残40灾难,数人死亡1较大,受伤较重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0.5引人注目危险性大小等级划分标准危险性分数值R危险程度备注>320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不容许风险160-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改正重大风险70-160显著危险,需要改进中度风险20-70比较危险,需要注意可容许风险<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可忽略风险「、风险控制策划(一)风险控制策划的原则(二)风险评价后,应分别列出所找出的所有危险源清单。
有关单位和项目部一般需要对已经评价出的不容许的中的风险(中的危险)进行有限排序,有工程技术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制定危险源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对于一般危险源可以通过日常管理程序来实施控制风险控制策划可以按照一下顺序和原则进行考虑:1、尽可能完全消除有不可能接受风险的危险源,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品;2、如果是不可能消除有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应努力降低风险的措施,如果用低压电器等;3、在条件允许时,应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降低的精神压力和体能消耗;4、应尽可能利用技术进步来改善安全控制措施;5、应考虑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6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7、应考虑引入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计划的要求;8、在各个措施还不能绝对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作为最终手段,还应考虑使用个人防用品;9、应有可行、有效的应急方案;10、预防性测定指标是否符合监视控制措施计划的要求三)风险控制措施计划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工程项目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风险来选择适合的控制策略和管理方案表1Z205022-7中所表示的是针对不同风险水平的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表的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风险评价所得出的不同危险源的风险两大小(风险水平),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
风险措施可忽略的不米取措施且不必保留记录可容许的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路投资效果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第一维持中度的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的措施在中度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的评价,以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重大的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合大量的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不容许的只有当风险以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减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1电工风险评价、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分析及事故类型1、电气线路及线路事故由于短路、过负荷、接地、缺相、漏电、绝缘破坏、震荡、安装不当、调整试验项或精度不够、维护检修欠妥、设计先天不足、运行人员经验不足、自然条件破坏、认为因素及其他原因导致电气设备及线路发生的爆炸、起火、人员伤亡、设备与线路损坏,以及由于跳闸而停电造成经济损失;2、电流及电击伤事故指由于电气设备及线路事故造成的,或由于作业人员或其他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以及教育不够、管理不力等因素造成的人身触电而引起的伤亡事故;3、电磁伤害事故指由于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使人吸收辐射能量,引起中枢神经功能系统紊乱失调以及对心血管系统的伤害;4、雷电事故由于自然界中的雷电而造成的毁坏电气设备与线路及其引发的雷电直接对人的伤害事故;5、事故类型:电击、电伤、雷电。
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必然发生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三、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表2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0.5非常罕见的暴露四、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表3分数值事故发生造成的后果分数值事故发生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多人死亡7严重致残40灾难,数人死亡1较大,受伤较重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0.5引人注目五、危险性大小等级危险性大小等级划分标准危险性分数值R危险程度备注>320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不容许风险160-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改正重大风险70-160显著危险,需要改进中度风险20-70比较危险,需要注意可容许风险<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可忽略风险六、风险评价结论风险评价结论依据:1、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的取值;3、R=L.E.C=3X6X15=270危险性等级:高度危险需要改正、重大风险、二级。
七、风险控制措施1、工作前要检查所有的工具、仪表是否完好,失灵的仪表不得使用,使用试电笔的必须知道电压等级,在试电前必须把试电笔在有电的电源上检查一下,确认完好后,方可使用;2、工作前要检查安全用具是否完整可靠,不可靠的不许使用;3、工作前必须熟悉工作场所和周围情况,断开电源后,方可工作,总开关停电时,须将“有人工作,不准合闸”的指示牌挂好,必要时有专人看护,以免误送;4、工作时必须精神集中,精神不正常时禁止操作;5、在高于2.5米以上或底压带电部分工作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并必须有安全带,脚下必须绝缘方可工作;6、严禁用手触摸导电体检查是否带电,应用试电笔和仪表检查;7、变电所的安全用具和绝缘接地线、绝缘板、每年检查一次,不合格的严禁使用;8、挂接地线时,先把接地端接好,后接线路端、拆除时相反;9、工作中不许戴金属框眼镜及使用导体尺测量;10、高低压作业时,严禁带电作业,停送电要有专人负责,严禁约时停送电和随意开关,在必须带电作业时,采取安全措施,并要有专人监护;11、高空作业使用梯子时,梯子与地面角度在15C、20C、60C为好,使用的工具、材料不得上、下乱扔,梯子不准绑接,并应有防滑措施;12、检修线路时,必须在出口处挂上接地线;13、电工所有的工具,如、螺丝刀等必须有良好的绝缘;14、在安装工作中,一定要按规定容量选择电器设备和配件(如保险器、磁力起动器等),避免过大或过小;15、明线路均应用瓷瓶支持牢固,不得与墙壁或金属等导体物架接触,线路穿过墙壁地板和其它隔板时,应用瓶管或其它不易燃、不吸水、不导电的材料绝缘管,绝缘管的两头要伸出墙壁的两侧12—18mm穿在管内的电路不许有接头和分支路;16、接地线不得用独股导线、应用合股铜质导线,其断面积应当是负荷面积的2/3,25kg/m;17、电器设备禁止拉临时导电线路,如必须时,须经负责人批准、按照明线路安装规程处理,但必须绝缘良好,确保安全;18、电器设备安装时,线路禁止靠近暖气管、水管、火炉等同时线路镀金禁止放易燃、易爆品;19、电气设备与机械设备必须有良好的接地和接零保护线路;20、电气设备安装以前,要进行检查,不合格者禁止使用;21、电气工人必须熟知人身触电抢救知识。
2焊工风险评价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分析及事故类型1、焊渣及弧光灼伤;2、氧气瓶、乙炔瓶漏气和空气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发生爆炸;3、焊枪使用方式错误对人体伤害及引起作业场所可燃物燃烧;4、焊机无接地作业人员间接接触性点击;5、高空焊接无防护措施人员高空坠落;6事故类型灼烫、爆炸、高空坠落、火灾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必然发生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三、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表2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0.5非常罕见的暴露四、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表3分数值事故发生造成的后果分数值事故发生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多人死亡7严重致残40灾难,数人死亡1较大,受伤较重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0.5引人注目五、危险性大小等级危险性大小等级划分标准危险性分数值R危险程度备注>320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不容许风险160-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改正重大风险70-160显著危险,需要改进中度风险20-70比较危险,需要注意可容许风险<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可忽略风险六、风险评价结论风险评价结论依据:1、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的取值;3、R=L.E.C=3X3X15=135危险性等级:显著危险需要改进、中度风险、三级。
七、风险控制措施1、工作前,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准上岗独立操作;2、工作前,必须戴好保护用具,在焊接时配佩带有色眼镜;3、在工作前必须认真检查氧气、胶管及通风部分是否漏气、串气或堵塞,保险罐、氧气表的灵敏度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故障及时修理;4、氧气瓶、氧气表及焊割工具,严禁沾染油脂;5、氧气瓶、乙炔发生器要远离明火和热源,且与明火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氧气瓶与乙炔发生器保持米以上的距离,与焊、割点的距离也应在10米以上;6、高(中)压乙炔发生器,应可靠接地,压力表及安全阀应定期检查;7、使用室内大型乙炔发生器,发生室与操作室必须隔开,屋顶宜轻,门窗通风良好,照明须用防爆式装在窗外,使光线由外射入,开关安装在室外;8、装置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