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1931891
  • 上传时间:2017-07-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作者:杨健松,伍中庆,胡木百均 【摘要 】 目的 介绍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1 例使用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的病例结果 随访 1~7 年,平均 5.3年21 例髋关节疼痛均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翻修前 Harris评分平均为 39 分,翻修术后平均为 83 分暂未出现术后假体松动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结论 采用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效果明确,取得了良好的短期和中期效果 【关键词】 骨缺损;关节成形术,置换,髋;髋臼;骨移植; 螺旋臼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国人生活观念的改变,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因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给翻修手术带来挑战, 本院自 2001 年以来,采用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21 例翻修术中髋臼存在骨缺损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短期和中期效果,现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21.1 一般资料 本院关节专科自 2001 年 5 月~2008 年 8 月对 21 例患者(21 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其中女 15 例,男 6例,年龄 59~74 岁,平均 68.3 岁。

      翻修术前诊断:无菌性松动15 例( 见图 1),髋臼假体中心性脱位 4 例,假体周围感染 2 例初次 THA 至翻修时间为 11 个月~19 年根据髋臼骨缺损的Paprosky 分类法[1] , Ⅰ型 2 例,Ⅱ型 16 例(其中ⅡA 型 7 例、ⅡB型 5 例、ⅡC 型 4 例),ⅢA 型 3 例21 例均为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术前髋关节功能按 Harris 评分[2]平均为 39 分(21 ~45 分)1.2 翻修手术方法 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先清除髋臼假体周围纤维瘢痕组织,取出内衬和髋臼杯,彻底去除肉芽界膜组织[3],清除骨缺损区内的肉芽组织及瘢痕,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可能存在的磨损碎屑显露出正常骨质,创造良好的假体植入床碘伏浸泡,甲硝唑反复冲洗,再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用髋臼杯试模来评估骨缺损的范围及大小[4],将试模按正常髋关节旋转中心放置观测试模与残余髋臼骨组织间的关系来决定植骨的方式和植骨量根据髋臼骨缺损的 Paprosky 分类法,对于 I 型的病例,螺旋臼和自身的骨组织完全可以达到良好的接触,如需要植骨,也仅仅用一些少量颗粒骨填充少量局灶性骨溶解骨缺损对于ⅡA 和ⅡB型的病例,螺旋臼和髋臼自身的骨组织也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接触,3这两种类型大多数是髋臼顶上部有 10%~15%骨组织有缺损,因此这种情况也可采用少量结构性骨(例如异体股骨头)做修补,合并颗粒植骨可以使螺旋臼和自体骨接触更加紧密,并可以诱导成骨,为以后再次翻修提供骨结构(见图 2)。

      对于ⅡC 和ⅢA 型的病例,髋臼结构性骨缺损已达相当程度,髋臼前下方及顶部已丧失支撑髋臼假体的能力,而且缺损已侵犯前、后柱,这种情况需要选用巨大假体,巨大螺旋臼和自体骨也可以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接触;植骨块必须要足够大(例如异体股骨髁) ,以便修补骨缺失区,承受应力,不易被吸收,如此可改善术后早期的稳定性,并要结合颗粒植骨,诱导骨生长,移植骨组织可获得愈合连接,缩小骨缺损区域,也可为以后再次翻修手术提供较多的骨量[5]图 1 某患者翻修术前 图 2 某患者翻修术后1.3 随访方式 通过门诊复查、、电子邮件和信件等进行随访2 结果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早期感染征象术后假体稳定无脱位发生1 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给予及时对症治疗后痊愈1 例因跌倒致假体脱位,予以手法复位后至今没再脱位4患者术后根据骨缺损程度及螺旋臼安装的稳定情况,制订特殊的个体康复方案进行锻炼21 例均可坚持随访,术后随访 1~7 年,平均 5.3 年,暂未出现假体失败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Harris 评分系统[2]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翻修术后平均为 83 分,较术前平均提高了 44 分3 讨论3.1 螺旋臼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优势 螺旋臼与骨尽可能大的面积接触使其在植入后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能,早期的稳定同样也使周围的骨质能更好的生长,促进了髋臼假体与骨间的稳定,而且在使用螺旋臼时不强调必须有完整的髋臼壁,只要存在髋臼环或者髋臼前/后柱,就能将其缓慢拧入固定并达到初始稳定[6]。

      3.2 植骨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病例,由于骨缺损较多,而且往往是 Paprosky Ⅱ和Ⅲ型的骨缺损植骨可以填充缺损、重建髋臼结构、提高局部骨量,是髋臼骨缺损修复的重要技术因此翻修手术病例,术前必须备有足够的结构性和颗粒性异体骨,异体成年人股骨头,股骨髁或胫骨上端或髋臼都是理想材料,老年人股骨头,由于骨稀疏,骨强度不足只适宜作为颗粒骨使用Paprosky Ⅰ型,用少量颗粒骨填充一些局灶性骨溶解骨缺损;ⅡA和ⅡB 型用少量结构性骨( 例如异体股骨头) 作修补,合并颗粒植骨可以使螺旋臼和自体骨接触更加紧密,并可以诱导成骨,为以后再次5翻修提供骨结构ⅡC 和ⅢA 型植骨块必须要足够大(例如异体股骨髁),以便修补骨缺失区,承受应力,不易被吸收,如此可改善术后早期的稳定性,并要结合颗粒植骨,诱导骨生长,移植骨组织可获得愈合连接,缩小骨缺损区域,也可为以后再次翻修手术提供较多的骨量有学者[5]还提到异体骨植入修补时,要求异体骨骨小梁排列方向与修补部位受力方向相一致如此结构性异体骨有足够强度即刻承受负荷,异体骨再血管化,骨形成过程中,新骨能较快沉积在死骨上,有利骨修复总之,在髋臼翻修术中,使用螺旋臼并根据骨缺损的程度,应用不同的植骨方法,可以恢复髋臼结构的完整性,增加局部骨量,保证术后早期的假体稳定性,增加假体的骨性接触面,也可为以后再次翻修提供骨结构。

      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可应对大多数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的问题,通过回顾分析病例,长期随访,该法取得了短期和中期的良好疗效但在 Paprosky ⅢB 型的髋臼骨缺损中,该法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需要结合其它更多的髋臼修复方法一起使用参考文献】[1] 吕厚山.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2006.[2]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 蔡东岭,赵劲民,杨志. 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6,15(2):71-73.[4] 郭亭,赵建宁,周利武,等. 加强杯联合植骨技术修复翻修术中巨大髋臼骨缺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5):334-336.[5] 杨庆铭. 髋臼侧假体翻修重建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6] 戴彬, 李贵斌,魏慧明. 双锥型螺旋臼与压配型髋臼前瞻性对比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 ,2007,20(4):36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