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abs电镀问题及注塑工艺关系.ppt

35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62115070
  • 上传时间:2018-12-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51M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ABS电镀问题与注塑工艺的关系,ABS电镀问题主要表现为ABS材料与金属镀层之间的结合问题是指电镀好的产品在做Cass,冷热循环等测试时出现镀层分离现象 如果两者结合不好,就会出现两个界面分离,造成电镀后镀层起泡现象要解决ABS材料与金属镀层间的结合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分析;ABS材料与电镀层的结合力和ABS材料与电镀层间的拉脱力 冷热循环测试条件一般如下: A 在温度为 -40℃±2 ℃下,放置60分钟. B 在温度为 20 ℃±5 ℃下,放置60分钟. C 在温度为 75℃±2 ℃下,放置60分钟. D 在温度为 20 ℃±5 ℃下,放置60分钟. A→B →C →D为一个循环,连续三个循环.镀层不得有起泡,起皱,开裂,剥落等现象.,一, ABS材料与电镀层的结合力,ABS材料作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显非极性而金属镀层则以离子键结合,带极性两者之间只有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结合力小要提高两者间的结合力,就必须增加两者间的接触面积或增加着力机构ABS电镀原理是通过在ABS表面增加许多小凹坑,在电镀时金属进入凹坑内部,填满凹坑并与外部相连相对于平面,凹坑增加了ABS材料的表面积同时凹坑一般都是口部较小,内部较大,起到倒扣的作用,增加了ABS材料与金属镀层之间的结合力。

      这些凹坑是通过对ABS材料做粗化处理产生的电镀粗化的原理是通过用强酸性的铬酸氧化腐蚀ABS材料中的丁二烯橡胶相以达到形成凹坑的目的在ABS材料系统中B(丁二烯)成分是非连续相分散在连续相AS中这种非连续相分散在连续相的现象也叫岛海现象,粗化后形成的凹坑,,B成分(非连续相)想一个个岛屿分散在AS成分(连续相)的海洋中B成分的分散状况决定了电镀粗化后凹坑分布,数量和半径大小理想的电镀粗化效果,ABS表面的凹坑尽可能多,分布均匀和半径小ABS材料中B成分的分散性和它的合成方法和注塑工艺有关 ABS合成工艺对橡胶相分散性的影响ABS树脂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它的结构式如下;,A B S,ABS树脂的生产方法有;机械共混法,乳液接枝法,乳液接枝共混法1)机械共混法生产ABS树脂主要包括丁晴胶乳(BA)的制备,苯乙烯-丙烯晴共聚树脂(AS树脂)乳液的制备,以上两组分通过混炼机共混三个步骤机械共混法生产 ABS产量大,成本底但是在共混前橡胶相是连续相,通过机械搅拌混炼使其分散在树脂相中这种工艺生产的ABS材料橡胶相分散不均匀,颗粒大,结合力小。

      2)乳液接枝法的步骤是先将丁二烯(和苯乙烯)加入反应釜中制得丁苯胶乳或聚丁二烯胶乳之后,再加入苯乙烯,丙烯腈和催化剂进行乳液接枝共聚在这种工艺中,丁苯胶乳是以微小颗粒状悬浮在溶液中的,当加入苯乙烯,丙烯腈后,橡胶相被包裹住,再经过凝聚,离心,干燥,造粒等工序制得产品这种工艺生产的ABS橡胶相颗粒小,分散均匀,与树脂相结合力大电镀性能优越丁苯乳胶颗粒,,丁苯乳胶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包裹后的胶囊,,ABS乳液聚合示意图,在我们使用的ABS中,奇美ABS主要是机械共混法生产的,三菱ABS是乳液接枝法生产的通过对图的比较,可以看出三菱ABS材料形成的凹坑分布均匀而半径较小,奇美ABS的则效果不佳如图 :,ABS3001粗化电镜图,ABS727粗化电镜图,两种ABS材料电镀粗化后的SEM图,同时,ABS中B成份的比例对电镀性能有很大影响如果B成份过少,则粗化后形成的微孔数量少,如果B成份过高,则橡胶相容易形成连续相,粗化效果不理想在ABS系统中苯乙烯含量一般在(40%~50%)丁二烯含量在(0%~30%),当丁二烯含量在18%~23%之间时ABS的电镀性能最好所以,电镀级的ABS材料如奇美727和三菱3001等ABS的丁二烯含量都在18%~23%之间.只是由于合成工艺的不同造成电镀性能的差异.,注塑工艺与橡胶相分布的关系,ABS材料中的橡胶相(丁二烯成份)的分布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ABS聚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材料中的分子链获得较大动能,可以摆脱自由体积的束缚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分散相与连续相发生相对运动这种运动直接影响到橡胶相在材料表面的分散性这里的外力作用是指材料在流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作用力因此,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注塑工艺中的射胶速度,溶胶温度,模具温度,等对橡胶相的分散性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橡胶相分散不稳定,界面结合力较差的材料橡胶粒子径向迁移理论,在流变学中,一相连续,一相分散的共混物熔体可视为一种可变形的粘弹颗粒分散在非牛顿型介质中的悬浮体系在圆管中流动时,悬浮粒子会发生径向迁移现象这个理论适合于我们分析ABS熔体在流动中橡胶相的分散情况一般的悬浮液,既刚性粒子悬浮于 牛顿型介质中,流动时悬 浮粒子迁移向管轴和管壁 之间r=R/2处而 对于可 变形粒子悬浮于粘弹性介 质中时,运动的粒子集中 迁向管轴心r=0处如图 :,悬浮液在管道流动时悬浮粒子的迁移图,在橡胶增韧塑料中,橡胶颗粒黏度高,模量小流动时易向轴心迁移结果造成粒子浓度径向梯度分布导致制品内部分层,影响产品品质一般分散相颗粒越大,剪切速率越高,其迁移速率越高 在我们所使用的ABS材料中,三菱ABS的橡胶相颗粒较小,奇美ABS的橡胶相颗粒较大。

      因此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奇美ABS的橡胶粒子更容易发生迁移,造成产品表面橡胶粒子含量减少,无法形成微孔 同时,射出速度越高,产品胶口越小,熔体温度过低,对材料的剪切速率越高因此我们发生电镀起泡的产品大部分为点胶口的产品除了剪切造成分子取向而产生应力外,主要是使得材料的橡胶粒子向中心迁移,产品表面橡胶粒子含量减少ABS727的粗化电镜图,ABS3001的粗化电镜图,不同ABS材料在同样产品、同样位置的橡胶相分布图,在剪切流场中,受剪切应力和法向应力差的作用悬浮粒子还会发生旋转,变形和取向运动其旋转的角度和取向,变形的程度取决于两相材料的黏度比,弹性比,界面作用力,悬浮粒子半径及流动剪切速率等一般粒子半径越大,剪切速率越高,其变形和取向程度越高分析橡胶增韧树脂材料的注塑制品的内部结构可以看出制品的内部分为三层;表皮层,既冷冻层,此处橡胶粒子变形成椭球状,其长轴方向与流动方向平行;剪切层,其橡胶粒子也变形成椭球状,但长轴方向与流动方向有一个夹角;中心层,粒子呈球状,无规分布这种分布状况是由于在注塑过程中,接近模壁处剪切速率过高(在后面应力问题上讲到),模具型腔温度过底,材料热传导率小,造成在模壁附近形成高的剪切场,橡胶相粒子变形,取向并被凝固有关。

      注塑制品橡胶粒子取向,变形的分布状况,橡胶粒子的变形恢复示意图,在注塑的过程中,橡胶粒子被挤压变形,冷却后粒子无法及时的恢复原来的形态.这种状态的材料电镀粗化后,形成的凹坑口径较大,深度过小,没有形成倒扣机构从而影响电镀层的结合力变形的橡胶粒子在自身应力的作用下可以缓慢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过程称之为松弛温度越高,松弛速度越快因此,模具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橡胶粒子的形态恢复,电镀性能越好同时,对于没有及时恢复的产品,可以通过回火,泡热水等方法加速恢复.,w,接冷却水的SEM图,接模温的SEM图,同种材料同一产品不同模温的SEM图,提高模具温度可以减少产品的表皮层和剪切层之间的温度差从而起到降低剪切速率的效果根据橡胶粒子径向迁移理论较低的剪切速率不利于橡胶粒子向管心迁移而降低模具温度则相反.通过对两图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提高模温有利于橡胶粒子在表面的分布,从而形成分布均匀的凹坑,有利于电镀.,总结:在注塑工艺中,射胶速度过高,会造成剪切速率过高,使得橡胶粒子径向迁移速率增大,不利于橡胶相的分布材料温度和模具温度过底,造成模壁附近形成高剪切场,使得橡胶粒子取向,变形严重,分布不均匀因此,射胶速度过高,材料温度和模具温度过底都有可能造成橡胶相分散不均匀,影响ABS材料与电镀层的结合力。

      从而在冷热循环测试时出现起泡,起皱,开裂,剥落等现象电镀工艺对结合力的影响,电镀毛胚在经过粗化后,还要经过的工序如下;粗化→水洗→还原→水洗→敏化→水洗→解胶→水洗→化学铜/镍通过化学电镀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导电金属层这个镀层对后面的镀层影响非常大,如果这个镀层与树脂材料界面的结合力不好,则整个镀层的结合力都较差,如果材料表面没有形成化学镀层,则无法导电进行下一步电镀化学电镀的原理是通过材料表面的Pb钯原子还原Cu2+铜离子或Ni2+镍离子在材料表面一层铜原子或镍原子层钯原子是通过敏化工序吸附到材料表面的,但如果粗化后水洗,还原不充分,残留的强氧化性的铬离子把钯原子在化学电镀前被氧化掉尤其是在材料被腐蚀后的凹坑中残留的铬离子不易被还原到当凹坑中的钯原子被氧化掉后化学镀层无法进入凹坑中,化学镀层与材料界面的结合力不好同时,敏化液中的钯原子为了防止被在储存的过程中被氧化其表面会被包裹一层二价锡离子.必须通过解胶工序把锡离子去掉,钯原子才能与Cu2+铜离子或Ni2+镍离子反应因此解胶工序也会影响到化学电镀的品质由上得知,除了注塑工艺外,在电镀工序中,从粗化到化学铜/镍之间的工序对电镀结合力影响也很大。

      二,ABS材料与电镀层之间的拉脱力,在电镀后,造成材料与电镀层脱离的力称之为拉脱力这个力是由于树脂材料与金属镀层的形变率存在较大差异造成的所谓形变率,这里指材料的体积收缩和膨胀程度的大小由于材料的分子排列的原因,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形变率比金属材料的形变率要大可以通过比较ABS材料和金属的弹性模量E和线膨胀系数alin来比较两种材料的形变率. 弹性模量 E=应力/应变 线膨胀系数alin=1/3v*(△ v/ △ T)P v表示材料的体积 T表示材料的温度 线膨胀系数alin表示材料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比例. alin值越大,则升高同样温度时体积膨胀越大.,下面是ABS材料和金属镀层各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线膨胀系数: 铜 1.23×10*5 ; 16.6×10*-6 镍 2.01×10*5 ; 12.8×10*-6 铬 2.48×10*5 ; 8.2×10*-6 ABS树脂 1,900~4,000 ; 60~95×10*-6 ABS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比金属材料大的多,说明在温度变化时,ABS材料的体积变化率要比金属材料要大.因此,在电镀工艺中要求对金属镀层的厚度作严格管控.镀层厚度的一般要求: 铜≥9um,镍≥6um,铬≥0.3um,总厚度≤45um 。

      因为低温环境发生的龟裂造成龟裂的原因在于金属层的刚性妨碍了树脂的收缩,因此,应使金属层的厚度变薄,降低束缚力在塑胶材料与电镀层之间的结合力不变的条件下,当两相间界面的拉脱力大于两相结合力时,两相就会出现脱离现象而塑胶的形变率越大,则产生的拉脱力越大造成材料形变的原因主要是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链之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从微观角度来看,每种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隙高分子的分子链间的间隙称为自由体积,根据自由体积理论,高聚物的体积由两部分构成:分子链自身的体积,分子链间的自由体积自由体积理论,引起高分子自由体积变化的原因有两个;温度和分子链取向在高分子的分子链取向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高分子的自由体积在玻璃化温度以下时是固定不变的但当温度升高到玻璃化温度之上时,分子链中的枝链活动激烈,高分子自由体积增大相对于高分子分子链自身体积,此时自由体积相对较小,因此自由体积的变化对整体体积影响不是很明显因此在分子链没有发生取向变化时,电镀冷热循环的温度在80℃~-40 ℃之间转换.温度没有超过材料的热变形温度90 ℃.自由体积变化较小,对整体体积影响不大,ABS材料整体体积变化不大,产生的拉脱力较小.,但当温度上升到材料的熔融温度之后。

      由于分子链动能增大摆脱了自由体积的限制,分子链之间可以发生位移,此时自由体积急剧增大材料的整体体积明显增大而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温度从材料外部先降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