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分子化学重点.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923582
  • 上传时间:2018-09-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04.9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体:用来合成聚合物的小分子物质 聚合反应:由单体变成聚合物的反应过程 方括号表示重复连接的意思,方括号内是重复连接的单元, n 代表重复单元数,也称聚合度 单体 (monomer):合成聚合物的低分子的原料 重复单元 (repeating unit):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最小基 本单元(分子式中括号内的部分) 结构单元 (structural unit):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 单体单元 (monomer unit):与单体相比,除电子结构改变外, 原子种类及个数完全相同的结构单元 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重复单元的个数(n) n xDP 对于均聚物结构单元=单体单元=重复单元=链节 对于共聚物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 IUPAC命名 命名程序: ① 确定重复单元结构 ② 排出次级单元(subunit)的次序,两个原则: 对乙烯基聚合物,先写有取代基的部分 连接元素最少的次级单元写在前面 ③ 给重复单元命名,在前面加“聚”字 如: CH CH 2 n 聚 (1-苯基乙烯) COOCH 3 CH 3 n C CH 2 聚[1-(甲氧基羰基 )-1-甲基乙烯 ] NH(CH2)6NHCO(CH2)4CO n 聚(亚胺基六次甲基亚胺基己二酰) 聚(氧羰基氧 -1,4-苯撑-异丙叉-1,4-苯撑 ) 加聚反应:烯类单体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 缩聚反应: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 1)连锁聚合 ——活性中心 (active center)引发单体,迅速连锁 增长,大多数烯类加聚属于连锁机理 2) 逐步聚合 ——单体官能团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部分缩 聚属于逐步机理 为分子量的多分散性 高分子化合物(聚合物)——在聚合过程中,由于反应几率 的不同,即使是“纯粹”的聚合物,也是由分子量不等的 同系物组成,都有一个分布范围。

      这种高分子的分子量不均 一(即分子量大小不一、参差不齐) 的特性, 就称为分子量的 多分散性 数均分子量的物理意义:试样总质量按分子总数来平均低 分子部份对数均分子量有较大的贡献 测定方法: 利用物化中的依数性(colligative property)(与分子数有 关的性质)所测得的分子量均为数均分子量如: i) 端基分析 (end group analysis); ii) 沸点升高 (boiling point elevation) ; iii)冰点下降 (lowering of freezeing point); iv)蒸气压 (vapor pressure); v) 渗透压 (osmotic pressure) 等 重均分子量的物理意义——由各级分子重量来平均的分子 量,高分子部份对重均分子量有较大的贡献 测定方法: 凡是利用与分子重量有关的性质测得的分子量是重均 分子量,如光散射法(light scattering method) 等 Mz Mw Mv Mn,Mv略低于 Mw Mn靠近聚合物中低分子量的部分, 即低分子量部分对Mn影 响较大 Mw靠近聚合物中高分子量的部分,即高分子量部分对 Mw 影响较大 一般用Mw来表征聚合物比Mn更恰当,因为聚合物的性能 如强度、熔体粘度更多地依赖于样品中较大的分子 分布指数 (distribution index), 简称 DI 即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 子量的比值,Mw / Mn 1) 非晶态结构 高聚物可以是完全的非晶态 非晶态高聚物的分子链处于无规线团状态 非晶态高分子没有熔点,在比容 -温度曲线上有一转折点,此 点对应的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用Tg表示,Tg 是非晶 态高聚物的主要热转变温度 2) 晶态结构 高聚物可以高度结晶,但不能达到100%,即结晶高聚物可 处于晶态和非晶态两相共存的状态,结晶熔融温度Tm,是结 晶高聚物的主要热转变温度 逐步反应分类:反应逐步进行,分子量逐步增大 缩聚 : 官能团间的缩合反应,经多次缩合形成聚合 物,同时有小分子产生。

      如聚酯,尼龙,酚醛 树脂等的制备naAa + nbBb →a -(- Aa-Bb-)n-b + ab 加聚:形式上是加成反应,但反应机理是逐步反应 如聚氨酯的合成 开环反应:部分开环反应为逐步反应,如水、酸引 发的己内酰胺的开环反应 氧化-偶合:单体与氧气的缩合反应 2,6-二甲基苯酚和氧气形成聚苯撑氧,也称聚苯 醚 缩聚反应:官能团之间经多次缩合形成聚合物的反 应官能度 (functionality):反应物分子中能参加反 应的官能团数 1-1、 1-2、1-3 体系;低分子缩合反应; 2-2 或 2 体系:线形缩聚; 2-3、 2-4 等多官能度体系:体形缩聚 线形缩聚:单体含有两个官能团,形成的大分子向两个方向 增长, 得到线形缩聚物的反应如涤纶、 尼龙、 聚碳酸酯等 体形缩聚:至少有一单体含两个以上的官能团,形成的大分 子向三个方向增长,得到体形结构缩聚物的反应如酚醛树 脂、环氧树脂等 线形缩聚:线形缩聚单体 条件: 1)必须是2- 2、2 官能度体系; 2)反应单体要不易成环; 3)少副反应,保证一定的分子量; (副反应包括:成环反应,链交换、降解 等反应等 ) 反应是官能团间的反应,无明显的引发、增长、终止,反应 是一步步增长的,具有逐步性。

      且每一步是可逆反应∴ 逐 步的可逆平衡反应 反应程度p: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 平均聚合度:大分子链的平均总单体数(或结构单元数) N0:体系中起始的官能团数(羧基或羟基数) , N:反应到t 时体系中残留的官能团数(也就是此时的聚酯 分子数) 00 0 1 N N N NN p N N Xn 0 p Xn 1 1 缩聚过程中的副反应 (1) 官能团消去反应 合成聚酯时,二元羧酸在高温下会发生脱羧反应合成聚酰 胺时,二元胺也会发生分子内(间)的脱氨反应 (2) 化学降解 聚酯化和聚酰胺化的逆反应水解属于化学降解 (3) 链交换反应 大分子端基与另一大分子的弱键进行链交换反应,如聚酯、 聚酰胺等本身都可以进行链交换反应 “ 官能团等活性” :假定任何反应阶段,不论单体、二聚体、 多聚体或高聚物,其两端官能团的反应能力不随分子链的增 长而变化,那么每一步有反应的平衡常数必然相同不同链 长的端基官能团,具有相同的反应能力和参加反应的机会, 即官能团的活性与分子的大小无关 反应程度,平衡条件 :聚合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不是控制手段 控制分子量的有效办法——端基封锁法: 某一单体稍过量(即非等摩尔比) , 使大分子链端带有 相同的官能团; 加一种单官能团物质,使其与大分子端基反应,起 封端作用。

      基团摩尔比r 体系中两原料的起始不同官能团的基团(摩 尔)数之比 过量摩尔分率q 聚合度和q,r 的关系式 )1 (2 1 212/ )2( 2/ pqrpr r pNNN N DP aba a )1(2 2 21 1 2/)2( 2/ )( pq q rpr r pNNN NN X aba ba n r=1 或 q=0 p DPX n 1 1 2 若 p=1 r=1, p=1,聚合度为无穷大,成为一个大分子 逐步聚合方法 1、熔融缩聚 反应温度高于单体和缩聚物的熔点,体系处于熔融状态下进 行的反应 如:聚酯、聚酰胺等通常都用此法生产 配方简单,只有单体和少量催化剂,产物纯净,相 当于本体聚合; ?反应温度高,速率快,有利于小分子排出; ?生产设备利用率高,便于连续化生产 2、溶液缩聚 单体加适当催化剂在溶剂(包括水)中呈溶液状态进行的缩 聚 聚砜和聚苯醚的合成或尼龙—66 合成前期均采 用溶液聚合 溶液缩聚的温度较低,副反应较少,但要求单体活 性较高; ?溶剂除去困难,适于产物直接使用的场合; ?成本高,后处理多(分离、精制、溶剂回收等) 3、界面缩聚 单体分别溶解于两不互溶的溶剂中,反应在两相界 面上进行的缩聚。

      工业上聚碳酸酯的合成采用界面 缩聚 属于非均相体系, 为不可逆聚合, 要求单体活性高; ?反应温度低、反应速率快; ?溶剂的用量较多,处理和回收困难; ?产物分子量高,原料配比不要求完全等摩尔; ?大部分反应在有机溶剂一侧进行,要求所选的溶 剂可使聚合物沉淀析出 体型缩聚 交联 :连接两条支链的支化,称为交联 凝胶化 :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体系由线形转化为支链而 交联,使粘度将急剧增大,形成具有弹性的凝胶状态的现象, 即为凝胶化(gelation) 凝胶点 :出现凝胶化时的临界反应程度Pc 体形缩聚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体系粘度突然增加,并且 形成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质这种现象称为凝胶化作用 Carothers方程: f pc 2 Flory 统计法: 21 )]2([ 1 frr pc 首先从位阻上来判断单体能否进行聚合 电子效应来判断它属于哪一类的聚合,一般而言: 带有共轭体系的单体三种机理均可以聚合,而带有吸电子基 团的单体可以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而带有推电子基团 的单体则可以进行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 (initiator)——分子结构上具有弱键、易分解产生自由 基、能引发单体聚合的化合物(或物质)在聚合过程中逐渐 被消耗、残基连接在大分子末端、不能再还原成原来的物质 引发剂选择原则------聚合反应速度合适、 聚合过程平稳可控。

      引发效率高; 聚合温度 :热引发剂t1/2=5-10 小时;光或氧化还原引发受 温度影响小,可在室温或低温下进行 引发剂浓度,单体重量的1/1000-5/1000 根据聚合体系的特点,选择油溶性或水溶性引发剂 t1 /2与 kd 的关系为: 阻聚( Inhibition): 因发生链转移生成无活性产物而使链式 聚合反应速度迅速降为零的过程 阻聚剂 ( Inhibitor): 具有阻聚作用的物质,容易与自由基反 应的物质能迅速与初始自由基或链自由基反应,生成非自 由基或活性太低而使链式自由基反应终止的物质终止每一 个自由基,使自由基聚合反应完全停止 诱导期:在阻聚剂的存在下,自由基聚合反应中,由于自由 基与阻聚剂作用使聚合反应不能进行从聚合实验开始至聚 合反应正常进行所需要的时间t 表示 测定方法: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找出从聚合 反应开始转化率为零的时间 缓聚剂:活性小的阻聚剂,只能减缓聚合反应,不能停止聚 合反应 阻聚剂的用途与除去 用途: 加入单体中, 便于长期储存, 运输, 纯化, 防止聚合 如何判断有无阻聚剂:对于苯醌类阻聚剂,用5%NaOH 水 溶液处理,如不变色,证明已处理。

      否则要进行纯化 聚合反应前要除去阻聚剂 除去方法:柱分离、洗涤、蒸馏、分馏等 引发剂效率:引发剂在均裂过程中自由基引发聚合的部份占 引发剂分解总量的分率,以f 表示 转移的结果使自由基终止成稳定分子,产生新自由基,自由 基数目并无增减,但消耗了一分子引发剂,从而使引发剂效 率降低 过氧类引发剂、引发剂浓度大时易发生诱导分解 1) 诱导分解 ——实质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 2) 笼蔽效应 引发剂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处于周围分子 (如溶剂分子) 的包围,像处在笼子中一样,形成稳定分子,使引发剂效率 降低这一现象称之为笼蔽效应 大多数引发剂均可观察到些现象,偶氮类引发剂易发生 引发效率随单体、溶剂和引发剂的特性、种类有不同程度的 变化 引发剂的选择 1) 根据反应体系选择 本体、悬浮和溶液聚合:偶氮类和过氧类等油溶性引发剂 乳液、水溶液聚合: 过硫酸盐等水溶性引发剂或氧化-还原体 系 2) 根据聚合温度选择 为了使自由基的形成速率与聚合速率适中,一般选择半 衰期与聚合时间同数量级或相当的引发剂 聚合温度高,选用低活性或中等活性的引发剂 聚合温度低,则选用高活性的引发剂 常采用高 —低(中)活性引发剂复合使用的方法 选择引发剂时还须考虑的因素: 对体系中其他组份有无反应:若体系具有还原性则不宜使 用过氧类引发剂; 着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