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蕨菜的营养价值及高产栽培技术.docx
7页蕨菜的营养价值及高产栽培技术 黄淑兰 朱国民 孙秀俊 赵泰然(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 公主岭 136105)蕨菜又叫拳菜、龙须菜等,属凤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东北地区主要山野菜之一,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蔬菜,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很高,还含有胆碱、麦角固醇等营养物质采食蕨菜已有悠久历史,它不仅在国内市场深受欢迎,而且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鲜蕨全草入药,有清热滑肠、降气化痰、利水安神、降压、抗惊厥、恢复脑细胞功能等功效蕨富含y-氨基丁酸,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头昏失眠等症荚果蕨还具有治疗蛲虫病、虫积腹痛、赤痢便血、子宫出血、湿热肿痛等功效1 蕨菜的营养价值脆嫩甘甜、清香浓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鲜蕨菜中含水分86.23克、蛋白质1.6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10克、粗纤维1.3克、钙24毫克、磷29毫克、铁6.7毫克、胡萝卜素1.7毫克,还有含有氨基酸、谷氨酸、生物碱等物质,是营养保健食品经常食用具有安神、降压、利尿、解热、驱虫等功效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增加,仅靠野生资源已满足不了需要,人工栽培势在必行2 栽培的生物学2.1 形态待征蕨菜株高1米左右,根茎黑褐色在地下横走,长叶柄绿色或黑褐色,粗壮无毛,埋在地下部分常具淡褐色细毛。
叶纸质或近革质,散生,叶柄粗壮,长30~60厘米,基部褐色,叶卵状三角形,长50~150厘米,宽30~60厘米,2~3次羽状分裂,背面常有毛,第一次羽片对生及互生,长40厘米,宽25厘米,有长柄,披针形下方者具柄;第二次羽片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宽,小裂片长圆形,两侧裂片长1~2厘米,宽3~5毫米,长圆形,斜出,基部收缩,分裂或合生,顶端裂片长3厘米,尾状,两面无毛或仅背面中脉上有疏毛,叶脉密接,羽状分裂,支脉明显,腹面下陷,背面隆起生于小羽轴上孢子囊群沿叶边着生,连续成线形,具双重囊群盖,内盖膜质,孢子秋后成熟2.2 生长习性蕨类植物的生活世代与高等植物不同野生于东北海拔250~1 000米,土壤湿润、腐殖质层较厚、微酸性土壤的山地次生林和撂荒地喜光照、喜湿润、喜凉爽的环境条件,耐严寒,在零下33℃的低温条件下能正常越冬在东三省5月上旬出土,出土后生长快,5天左右可长到30厘米以上,8~10天即展叶,展叶后叶柄老化不能食用8月上旬到9月上旬孢子成熟,成熟后随风传播,产生新的个体栽培容易成功,对土壤及环境条件要求不严,病虫害发生少,不需太多的管理长势比野生的旺,产量比野生的高2.3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3.1 温度:对蕨类植物的影响很大。
对绝大多数蕨类植物来说,白天最适宜的温度是18~27℃,需要有一定的昼夜温差通常昼夜温差为5℃左右为佳,能够适应和抵御冬季低于0℃的气温2.3.2 光照:喜欢在蔽荫处或散射光线中生活,光线不宜过强,成年蕨菜比幼小蕨菜需要较强的光处于孢子萌发阶段时,需要较短波长的光线,即青光或蓝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0 000~13 000勒克斯,光照过强,细胞伸展受阻,叶柄短小,展叶快,食用价值低;光照弱时,叶柄浅绿,光合作用差,干物质积累不足,品质差在光照时数较长的情况下,生长发育快,植株健壮高大2.3.3 水分:蕨菜不耐旱,对水分要求很严格,湿润的土壤有利于蕨菜的生长2.3.4 土壤:应具备能保持湿度,通气条件良好,可支撑根部生长,提供最基本营养的性能一般具备这些条件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在栽培中,应该注意土壤的酸碱性,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极大泥炭土以及高度有机化的腐殖土通常略偏酸性,如果栽培土壤酸度不够,可以添加一些硫酸铝、硫酸铵、硝酸铵或硫磺等物质来增加土壤酸度人工栽培应模拟野生环境,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以获得高产和稳产3 栽培技术蕨菜原本为野生蔬菜,人工栽培时应满足其基本生长发育条件,引种时应注意采用相似生态环境的种类;土壤应富含有机质,类似于林间土壤,最好是阴坡,光照较弱、空气湿润的地带。
育好的幼苗,除了寒冷季节,可随时定植于栽培田里苗高20~25厘米即可开始收获,收获期一般在每年春季成活植株可连续收获10年左右3.1 选地选择坡度在25度以下的山地、撂荒地、山根地、平肥地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土层深,腐殖质厚,有机质含量高,水分含量足的微酸性土壤,pH值在5.5~6.5,排水方便,空气湿度大的地块3.2 整地作床清除杂草根茬,拣净石块,每亩撒施腐熟的农家肥4 000千克,深翻30厘米,结合深翻施粪肥与土壤充分混合翻后耙细整平作床,床宽1.5米,高20厘米,床间距离40厘米,床长因地势而宜,坡地作床要顺着坡向,以免雨天积水或冲坏床面作床后耙平床面以待栽植3.3 露地栽培采集回来的根茎,早春可直接移栽到田里,晚秋在未上冻前直接栽植于事先准备好的栽培地里,也可假植于田间背风处或地窖中等温暖地方,来年当地冻土化10~15厘米以后再栽植于田间,栽植时把蕨菜根茎切成30~50厘米的段,株距5厘米,每667平方米需根茎100~120千克3.4 保护地栽培将蕨菜根茎移栽在温室或塑料大棚里,蕨菜可在新年、春节期间或提早上市,蕨菜增值增效3.5 繁殖方法3.5.1 根茎繁殖:秋后蕨菜地上部分枯死后或春天大地融冻后,蕨菜萌芽前,东三省在4月25日前,采挖蕨菜根茎。
根茎分布在8~25厘米土层内,根茎细长,直径在0.5~0.8厘米,节间长8~20厘米采挖时避免伤根碰芽挖出后用土埋上避免失水,以利成活采挖后选择粗壮、无病[来自www.lW5U.com]害、无伤口的根茎,每个节剪成一段,每段长8~10厘米,剪好后即可栽植在床上按行距20厘米开沟,沟深10厘米,将剪好的根段一段接一段栽在沟内,覆土6~8厘米,再覆盖落叶或稻草,以不露土为宜,保温保湿每亩需根茎100千克左右春栽10~20天以后即可出苗生产上多采用此法繁殖,技术简单,容易掌握和操作3.5.2 孢子繁殖:孢子成熟后采收孢子,将报纸或塑料布等物放在植株下,用手拍打叶片使孢子托在纸上,取得孢子将取得的孢子托在纸上用嘴均匀吹落在已作好的床面上稍加镇压,覆盖落叶或稻草保温保湿,翌年春即可出苗此方法技术难度较大,时间不易掌握,操作必须精细,不易成功3.6 田间管理3.6.1 清除地上物:每年春季在蕨菜萌芽前将地上部干枯的茎叶全部烧掉,可促进早生快发,增加产量[],或将地上部分干枯的茎叶用镰刀割后移到地外,保证地面清洁,便于出苗和管理3.6.2 施肥:在清除地上物后要及时施肥,在床面上撒施腐熟的有机肥,厚度在2~3厘米,不能过厚以免影响出苗。
以隔年的猪圈粪最好3.6.3 灌溉排水: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蕨菜所需的湿润环境条件雨季注意不能积水,要及时排水防涝,避免烂根死亡,使蕨菜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3.6.4 除草: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松土除草,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幼苗生长,增加收获次数和产量4 采收蕨菜栽植第1年一般不采收,以利发根壮根,培植根茎种植一次可采收10年左右第二年春当蕨菜出土20~25厘米以上,嫩叶处于卷曲未展开时及时采收,采大留小,保持完整的形状,采收后及时整理,把长短一致的蕨菜挑放在一起,扎成标准的小把用刀切去不能食用的硬根,及时销售或盐渍采收后10天左右采收第2次,可连续采收4~5次3年后亩产鲜蕨菜2 000千克左右采收时注意不要伤地下根状茎,采后应将土填平,蕨菜的幼芽和嫩茎可随长随采,每年可采多次,人工栽培的一般7月份以后不再采收,或保留一部分不采收,使其形成植株,积累营养,到冬季时把干枯的地上部烧光,有利越冬和保证来年生长Reference[1] 于秀英,王淑霞.蕨菜及其人工栽培技术[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30):69.[2] 舒新珠.野生蕨菜的采集与加工[J].农技服务,2006(1):49.[3] 康尔艳,李云香,王凤清.山野菜—蕨菜的栽培技术[J].农村百事通,2007(12):35-36.[4] 张洪清,金永善,金明日.蕨菜的栽培技术[J].人参研究,2010(2):46-47.[5] 艾军,金仕富,李晓红,减埔.蕨菜栽培生长发育状况研究初报[J].特种经济动植物,1998(1):33-34.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