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通辽市鹅产业建设项目建议.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32687604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通辽市鹅产业建设项目建议书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通辽市鹅产业建设项目2.项目承办单位:通辽市农牧业局3.项目主管部门:内蒙古农牧业厅、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4.项目建设单位:科尔沁区畜牧业局、开鲁县畜牧局、科左中旗畜牧局、科左后旗畜牧业局、库伦旗畜牧业局、通辽市奈曼旗畜牧业局、扎鲁特旗畜牧业局,通辽市金山种业种鹅场5.项目建设内容:建设种鹅原种场1处、扩繁场10处;建孵化10万只的孵化厂30处、1万只以上150处及服务体系建设等6、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总投资1864万元,申请扶持投资1000万元,地方自筹864万元7.项目所在地:内蒙古通辽市二、区域经济地理概况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处于东北经济区与华北经济区的交界地带,是东北经济的组成部分通辽市辖5旗1县1市1区,总面积59535平方公里,总人口30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7.2万人,蒙古族人口132.8万人,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通辽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科尔沁区距北京836公里,与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的距离不超过640公里改革开放以来,通辽市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4.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8.6亿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元该地区属于农牧经济类型区,农牧业生产比较发达,素有“内蒙古粮仓”、“黄牛之乡”的美誉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425万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蓖麻等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350万吨左右,2002年种植业产值61.8亿元通辽市草场资源丰富,草场面积5020万亩,草原畜牧业历史悠久,农区畜牧业和养殖业发展迅速2003年6月末,牲畜总头数达到699.6万头(只)2002年肉类总产量25.5万吨通辽市位于东经119°15′-123°43′,北纬42°15′-45°41′之间,地处松辽平原西端,是科尔沁草原的主体部分该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条件独特,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4-6℃,降水量350-400毫米,平原无霜期145天,非常适宜农作物及其它生物的生长、繁殖通辽市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商贸流通十分活路,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境内有3条国道公路和4个方向6条铁道通过,市场稳定,销路广阔三、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通辽市养鹅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通辽市根据当地资源优势所形成的一项优势产业。

      从2001年开始,养鹅业由零散饲养为主步入了规模化经营为主,由民间贩运购销为主步入龙头企业加工为主的发展模式,三年来,全市的鹅饲养量由2001年的800万只猛增到2003年的1500万只,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通辽市属农牧经济类型区,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6.46%,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0%,粮食作物产量约占全自治区总产量的1/4,农业产值比重较大,说明农业生产在通辽市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位置丰富的粮食与秸杆为鹅的饲养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资源同时,通辽市还具有天然的草原牧场,基本上没有工业废弃物和污染物草原牧场远离工业区和城市,是天然绿色畜产品的理想生产地境内有丰富的水面资源,为鹅的饲养、生长、繁育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通辽市现有科尔沁鹅业有限公司、宇标食品有限公司两家鹅产业龙头企业,分别设在科左中旗的宝龙山镇和开鲁县的开鲁镇,两家企业设计年加工能力3000只,现已达到1800万只,其中,科尔沁鹅业公司1000万只、宇标食品公司800万只到2005年,将达到加工3000万只的生产能力目前通辽市缺少良种鹅繁育场,鹅品种单一,生产性能低,品种来源杂疾病传染率高,严惩制约着鹅产业的发展,为此,加强种鹅繁育体系建设和疾病防治体系的建设等,保证我市鹅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四、鹅产业发展计划照通辽市鹅产业2003-2005年发展规划及2004年鹅产业基地建设方案,围绕着龙头企业的布局,2004年全市鹅饲养量要达到2500万只,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要提高到2400万只,年内出栏鹅2000万只(供应加工企业1800万只);其中科左中旗饲养量达到630万只,出栏500万只、开鲁县450万只和360万只,科尔沁区300万只和240万只,奈曼旗430万只和340万只、扎鲁特旗100万只和85万只,库伦旗100万只和85万只,霍林河市20万只和15万只,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万只和15万只五、项目具体建设内容(一)项目建设时间2004年-2005年(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种鹅场建设(1)种鹅原种场建设(通辽市金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种鹅场)引进母鹅2万只,种公鹅4000只②设备购置购置孵化器30台,出雏器10台土建工程6000平方米(2)种鹅扩繁场建设建设扩繁场10处,每处饲养种母鹅2400只,种公鹅600只2、孵化场建设(1)建设年孵化10万只场30处,每处购置器4台,已建设年孵化1万只以上孵化户150户,每户购 1台3、服务体系建设(1)疫病防邓小平体系诊断实验室建设(购置仪器设备)(2)防疫服务专用车购置2台(3)科技服务网建设(4)疫苗购置六、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一) 投资概算 1、种鹅场建设投资774万元(1) 原种场建设投资624万元① 引进种鹅投资144万元(2400只×60元/只)② 设备购置投资120万元购置孵化器30台3万元/台,出雏器10台×3万元③ 土建工程投资360万元(6000平方米600元/)(2) 种鹅扩繁场购种鹅建设投资150万元 (10处×3000只 ×50元/只)2、力2000万只的40%,即800万只,为了忙达到鹅产业龙头的作用,2004年拟对其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使之达到1400万只,即设计能力的70%,因此,需建一条新生产线,为提高产品档次,拟从国外引进,对冷库进行扩建,达到与生产能力相匹配。

      此外,污水处理、管线工程、供电、供水设备及其它辅助设备的能力需进一步扩大二)鹅养殖生产基地的建设为了达到年饲养2400万只鹅,出栏2000万只的规模,在鹅养殖基地建设上,以自孵自养为主要模式,建设重点乡、专业村,培育建设重点种鹅繁育场、扩繁户、实现白鹅规模、质量效益的的同步增长,具体布局是:1.建设大中型孵化场①建设年孵化30万只鹅雏化场30个:其中科左中旗10个,在腰林毛都、乌斯吐、努力日木、保康、胜利、胜利乡音德吐,新河架玛吐宝龙山海力锦专业村;开鲁县7个,在开鲁、小街基、三棵树、大榆树、黑龙坝、新华、县畜牧业局;科尔沁区3个,在庆和、大林、民主;科左后旗3个,在金宝屯、浩坦、常胜,奈曼旗4个,在东明、清河、平安地、沙日浩来;扎鲁特旗2个,在鲁北和白音塔拉粮库;市直1个,在市种鸡场②建设年孵化10万只以上鹅雏孵化场30个:其中科左中旗5个,在宝龙山、保康、巴彦塔拉、努日木、开鲁县16个,在黑龙坝、坤都岭、大榆树、和平、建华、道德、兴安、新华、北兴、吉尔嘎朗吐、东风、麦新、北清河、东来、保安农场、辽河农场等乡镇;科尔沁区2个,在胡力海、钱家店;科左后旗2个,在甘旗、查日苏;扎鲁特旗1个,在前德门;奈曼旗3个,在明仁、治安、平安。

      ③建设年孵化1万只以上的孵化场150个:其中科左中旗120个,开鲁县8个,奈曼旗17个,库伦旗2个,扎鲁特旗2个,开发区1个2.建设家庭孵化户①培育5000只以上的孵化大户1600个:其中科左中旗209个,开鲁县1250个,科左后旗50个,科尔沁区10个,奈曼旗50个,库伦旗10个,扎旗20个,开发区1个②培育1000只以上的孵化大户6000个:其中科左中旗800个,开鲁县2600个,科左后旗300个,科尔沁区1500个,奈曼旗350个,库伦旗10个,扎旗80个,开发区20个3.建设种鹅扩繁和种鹅扩繁户①优质种鹅扩繁场10个:科左中旗努日木、胜利、腰林毛都、敖包,开鲁县三棵树、坤都岭、北兴,科左后旗常胜,科尔沁区庆和乡和市种鸡场分别建一处种鹅扩繁场2003年冬季每个扩繁场引进优质种鹅3000只,其中优良品种的种公鹅600只,本地优秀母鹅2400只明年春季每个场通过自己孵化,要生产种鹅雏10万只,通过优秀种群扩繁,2005年生产种鹅雏50万只以上②优质种鹅扩繁户1万户:2003年冬季每户选留优秀种鹅50只以上,明春提高有效种蛋1600枚以上六、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1.建3497平方米冷库及制冷设备,投资3000万元;2.购买进口屠宰生产线一套投资1200万元,包装设备二套,投资1250万元。

      3.购置藏运输车辆二十台,投资450万元4.污水处理、管线工程、供水设备、其它辅助设备投资1100万元;5.建筑工程费用800万元,其它费用200万元6.建设年孵化30万只鹅雏孵化场30个;总投资2200万元;7.建设年孵化10万只以上鹅雏孵化场50个,总投资1000万元8.建设年孵化1万只以上孵化场150个,总投资800万元9.建设5000只以上孵化大户1600个、1000只以上孵化大户6000个,总投资2000万元10.建设优质种鹅扩繁场10个、优质种鹅扩繁户1万户,总投资2000万元项目总投资合计16000万元二)资金筹措总投资16000万元,资金筹措来源为龙头企业、养鹅户,地方政府自筹12000万元,申请国家支持4000万元七、效益分析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可以保护养鹅农牧民的切身利益,根据初步测算,农牧民每养一只鹅,可获纯收入14.2元;龙头企业每加工一只鹅,可获销售收入52元、纯利润4.35元在社会效益上,可促进通辽市实施工业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大利发展本地区的草食畜禽业,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本地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鹅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本项目实施后,可解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对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八、主要措施(一)积极创新饲养模式,走小规模、大群体养鹅之路目前,各地涌现出孵养一体化先进典型、庭院养殖与小区养殖相结合、舍饲养与放牧养殖相结合及种草、种菜、种青贮与秸秆转化相结合等多种模式已经形成各地要结合实际,合理地选定养殖模式:条件好的地方要坚持高标准,推广白鹅孵养一体化模式,努力发挥辐射作用;资源条件较差的地方要寻求种草、种菜与放牧相结合的模式,走建设养殖之路;水面较多、草场面积较大的地方要实行小区养鹅,建设养殖基地;要积极引导家家户户搞养鹅,走小规模、大群体发展之路二)搞好品种改良工作,提高白鹅产业的科技含量实施白鹅“种子工程”建设,是畜牧业“双增双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快速提升白鹅数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豁鹅产蛋多等优良性状,以豁鹅等本地鹅为母本,引入莱茵鹅、长荣鹅、长白鹅、朗德鹅等优质品种为父本,培育具有通辽特色的草地白鹅新品种各级畜牧部门要制定白鹅品种改良及培育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白鹅“种子工程”建设三)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提高生产转化能力2004年要实现白鹅饲养量翻番增长,必须有雄厚的饲草料资源作后盾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适宜养鹅草场的建设与保护力度,提高草牧场利用效率;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扩大紫花苜蓿、饲料菜、籽粒苋、鲁梅克斯、青贮玉米等饲草料作物种植面积,并充分利用和提高转化农作物秸秆效率。

      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发研制、推广鹅雏专用饲料、育肥专用饲料,保证白鹅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四)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科学养鹅水平要切实加强市放乡三级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市级服务部门要以鹅病和鹅种研究为中心,旗乡要以白鹅生产技术推广为重点,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