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宁民俗旅游发展分析.doc
3页南宁民俗旅游发展分析管院10旅2 罗斌【摘 要】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以,要想发展民俗旅游,就必须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地区的文化,深入实地,全面分析好地域的民族风情,才能更好的发展民俗旅游下面,我用SWOT的模式来分析现在广西南宁市民俗旅游发展现状,使其让拓展南宁旅游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南宁;民俗文化;旅游发展;SWOT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中国旅游也的发展和对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视,旅游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民俗旅游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而民俗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 自从2003年以来,广西制定了发展省区的规划,隆安、宾阳等几个县都被规划到南宁,南宁市也提出了“把南宁市建设成富有壮民族特色、南国园林化、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南宁民俗旅游资源的了解和分析,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旅游发展优势南宁的地域优势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南宁具有“两近两沿”的特点两近”:一是近海,距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最远的也就204公里;二是近边,距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凭祥市不超过230公里两沿”:一是沿线,湘桂、黔桂、黎湛和南昆铁路在南宁交汇,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二是沿江,邕江是西江的支流,而西江又是珠江的干流,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后,1000吨级内河船舶可以从南宁直达港澳所以说,南宁市广西南部旅游的中心,也是中国连接东盟的重要结合部资源优势 顶蛳山贝丘遗址,1997年发掘出一千多件史前人类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和当时人类遗弃的水类动物、牛、鹿、象等动物的骨骸,并且在顶蛳山发现了标志人类文明的石锛和杆栏式建筑,以及奇特的屈姿葬葬俗,被评为全国文化内涵丰富的史前人类生活贝丘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宾阳的炮龙节、马山的壮族三声部民歌、武鸣的壮族三月三歌圩,都是南宁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而且借壮族“三月三”歌圩为原型的南宁民歌艺术节以打造新民歌、弘扬民族文化、扩大中外文化交流的办节宗旨,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南宁市的一个城市品牌。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现有二百多处;黄氏家族民居是南宁市清朝建筑物中保护提最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群,从中清朝建筑的特点可见一斑,具有较高的人文景观价值市场优势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达以及东盟博览会的影响不断扩大,来南宁旅游和体验新颖文化的旅客与日俱增2006年,南宁市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超1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超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在广西率先突破百亿从这种旅邕游客数量上来看,发展南宁民俗旅游时有广阔的市场的二旅游发展劣势
每一个到南宁来的人要品尝南宁美食,首选就是中山路命名已有81年的中山路是历史沿袭下来的美食夜市街,不仅南宁人都懂,在全区甚至全国也小有名气目前中山路夜市依然红火,但骑楼老化、电线线路复杂、食品卫生状况堪忧等问题却困扰着它旅游资源可开发性不高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南宁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名人故居也不少如共青团南宁地委旧址(原为清朝右江镇总兵马盛治的祠堂“回春阁”)、中共广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雷沛鸿故居、梁烈亚故居、孔庙、邕江防洪古堤、新会书院、粤东会馆、安徽会馆等等它们是南宁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南宁市城市亮点的一个潜在优势但作为旅游资源它们分散在南宁的各大街小巷,规模也小,从民俗资源旅游开发可行性来说并不是很充分他们零星的分布很难形成有竞争力的旅游线路旅游发展机遇
为突出“壮乡首府、绿城生态、会展商务”三大旅游主题,重点打造旅游吸引物及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依托的旅游景区点,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南宁市政府提出要深度开发壮乡文化风情旅游产品,突出地域的文化、饮食,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旅游发展威胁
通过比较,南宁的民俗旅游发展优势大于劣势,发展民俗旅游是旅游从业者可以考虑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