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水库溃坝原因分析论文.docx
11页八一水库溃坝原因分析论文摘要:八一水库是中型水库,山于新建泄洪涵洞与原十•坝之间新填十•体坝顶裂缝渗透破坏, 于2004年1月溃决破坏原因是新建泄洪涵洞处原土坝开挖断面狭窄,左侧边坡偏陡,涵 洞外壁截渗环过密,环径大,新填坝体填筑速度快,上部质最低,完工后立即蓄水,新填土 坝左侧不均勻沉降过大,坝顶出现横向裂缝,当库水位接近止常蓄水位吋,渗流从下游坝坡 较高处逸出,出口无反滤保护,坝顶裂缝渗流冲刷,导致溃坝关键词:泄洪涵洞截渗环土坝裂缝渗流冲刷溃坝1工程概况八一水库位于新疆昌吉州米泉县境内,始建于1952年水库总库容3500 万m‘,大坝为均质土坝,上游坝坡1 :2・5,下游坝坡1: 2, 土料为粉质黏土 坝顶高程466.85m,正常蓄水位464.22m,坝长10105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 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大坝经安全鉴定,防洪标准不够,决定加高大坝0. 40m,新建泄洪涵洞一座, 设计流量为15m7s,建在老坝段桩号4+050处新建泄洪涵洞时先拆除老坝,开 挖尺寸底部宽9.00m,边坡1:1,洞底位于基槽的中心线上地基是老坝坝基, 为粉质黏土,基面高程459.50m。
泄洪涵洞为长方形,洞内尺2. 00mX2. 50m, 洞身长15. 00m,分为两个工作段,每段长7. 50m,并在中间各设截渗环一道,截 渗环的外径较大,插入新填坝体1.50m洞口设一道挡土墙,兼截渗环的作用 泄洪涵洞外形结构尺寸及老坝开挖剖面如图1所示图1泄洪涵洞出口横剖面(单位:cm)水库加固工程于2003年9月15日开始施工,泄洪涵洞基础土方开挖于9 月20日完成,随后进行洞身浇筑11月11日开始回填涵洞两侧土体,填土为 粉质黏土,11月15 填到463. 40m高程,稍高于洞室顶高程463.23m, 5d内 回填3. 90m,控制干密度为1.68g/cm‘,11月16〜17日两天填完剩余坝体,达临 时要求高程466. 00m, 1111填厚度2. 60mo该部分施工质量未加严格控制,铺土层较 厚,含水量偏高,碾压6遍已出现弹簧土,填筑质量较差7d内完成了整个坝 的凹填任务,日平均填土高度0. 93m,随后大坝立即投入蓄水运行12月8日库水位由459. 50m猛涨至462. 50m,以后缓慢上升,12月29日库 水位达463. 40m,为上部填筑质 量偏低的部位2004年1月21 口,库水位上升 到464. 04m,仅低丁•正常蓄水位18cm,低丁临时坝顶1. 96m,蓄水2300万m\2溃坝过程1月21 口 13时30分,水库管理单位值班人员巡视大坝时发现泄洪涵洞出 口左侧坝坡距挡土墙边缘Im处有一漏水洞,洞高约1叫宽0. 5m,洞底约和泄洪 洞中心高程461.58m齐平,漏水量约50L/s,到17时增大至lm7so当时抢险采 取的主要措施是设法封堵漏水通道进水口,在出口未采取任何措施。
由于库内冰 冻层厚达60cm,未能及时凿开冰面找到进口,抢险措施无法实现20时漏水量 增大到30m7s,坝体出现大的塌洞当漏水流量为100m:7s吋,由丁坝顶冻土层 的作用,坝顶仍未塌落,但出现一拱桥,拱顶厚度1. 5m,实际为坝顶冻土层的 厚度,拱跨15m22 H 11时拱顶塌落,大坝出现了 30多米长的溃口,流量为 240m7so 24 B 7时水库基本排空,濫坝后实测溃口上游最大宽度45叫 至下游 坝坡坡脚处收缩为35m,除新填坝段全部冲毁外,左岸还冲走了部分老坝坝体 由于泄洪涵洞的防冲作用,使最大冲刷断面位于泄洪涵洞轴线偏左5ni,泄洪涵 洞洞身向左侧倒塌,河床最大冲刷深度2. 5m,高程457. 00m3溃坝原因分析客观事实表明,溃坝系新填坝体过F出现渗流所致,溃坝原因分析也就是新填坝体渗流 和渗透破坏原I大I分析3.1与溃坝原因分析有关的一些要素3丄1坝体开始发现渗透破坏时的上游水位及出口高程如上所述,坝体渗透破坏是在库水位刚刚上升到464.04m时发现的,因此出险时的水库水位应是464.04m下游坝坡出水点 的位置是根据第一位目击者的描述,水利部专家工作组与当地有关人员共同确定的,作者参 加了这次讨论。
目击者先看到坝坡有渗流逸出,随即从泄洪洞出口扌半土墙的下游面走到有渗 水处进行了仔细观察渗水出自坝体一洞穴,洞高约lm,宽约0.5m,距泄洪涵洞出口挡土 墙边缘左侧约lm,洞底高程约与洞中心线齐平,高程46I.58mo |Jj于目击者进入现场时下 游坝坡漏水洞L1发展到高约1 dm可肯定下游坝坡开始有渗流逸出时的高程要高于 461.58m,収英漏水洞的中心高程为水流开始逸出点,则坝体开始渗透破坏时的下游坝坡逸 出点高程在462.00m附近渗透破坏开始时的位置如图1所示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大坝渗 透破坏开始时实际作用的水头为2.04itu3丄2导致渗透破坏的水力比降 假定渗流通道在坝体内基本呈直线烈,在高程462.00〜464.04m之间,和应的大坝横断面上下游的长度为22.00m,即渗透破坏时的渗径长度为 22.00m,因作用水头为2.04m,则平均破坏水力比降J破坏为0.0933.1.3大坝土料的允许水力比降 溃坝后作者在现场调杳时共取4个土样,进行了液、犁限 含水量及颗粒分析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衣1,英中01十.样取白溃II左侧老坝段,02 土样取 自泄洪洞顶以上坝体冋填土,03十样取自溃口段老坝加高时坝后坡的培厚土,04十.样为新建泄洪汹洞底部的地基土。
从表1可知,新建泄洪涵洞周围坝体填十•为低液限黏土,在尢裂缝的情况下,黏十•的抗渗比降也称抗渗强度Jn Wlll K式确定4C+ 1.25G _ 1)(1_司 cos a式中:Gs为土粒比重;n为土的孔隙率;a为坝坡与水平面的夹角;C为黏土的 内聚力;J为水的容重;D为土表面与大气相接触面的直径从安全出发不考虑黏土的内聚力,并考虑坝体填土上部质量较差,取土的干« = 1 — °” = 0.46密度卩d为1. 50g/cm3,贝I」, °几 ,下游坝坡为1 : 2, a =26° 24f ,cos a二0.896,按式(1)计算,贝lj: Jn=l. 04o若取安全系数为2,新填坝体的允许 水力比降为:J允许二0.52表1新填坝体土料的物理性质试样稠度(%)比重颗粒组成(%)分类含盐量/(g/kg)3|,Ip<0. 1mm<0.05mm<0.005mm0125.414. 111. 32. 761006727重粉质壤土6. 360240.220.919.32. 761009758重粉质黏土7.6936. 120. 1 16.02. 761009251重粉质黏土23. 100435.819. 716. 12. 761009256重粉质黏土3.913.2坝体产生渗透破坏的原因分析3.2.1为非正常条件下的渗透破坏 上述分析表明,坝体填土的允许水力比降 为0. 52,对表1中的黏土而言,0. 52值已经小于工程经验数据工,更小于常见 的室内试验数据⑵,但实际出现的水力比降为0. 093,比坝身土料的允许水力比 降还小,在正常条件下绝不应产生渗透破坏,唯一原因是坝顶产生了横向贯通性 的裂缝,致使坝体抗渗强度降低,造成渗透破坏。
3.2.2坝体上部填土质量低不是直接原因 开始分析渗透破坏的原因时,认为 坝体上部463. 40m高程以上填土质量低是渗透破坏的直接原閃,经仔细分析,认 为并非如此,主要理由如下1) 从渗流由坝坡逸出的时间来分析,因库水位由463. 40m上升到464. 04m 历时仅23d,如果坝顶无裂缝,渗流不可能很快由坝顶逸岀众所周知,渗流破 坏开始于渗流出M,这表明坝体渗透破坏前渗流一定要先从下游坝坡463. 40m 高程处逸出,才会造成坝体渗透破坏渗流从463. 40m高程逸出的时间t可由下 式估算⑶:kh(2)式中:L为463. 40m高程处大坝横截而长度,为22. 00m; m为填土的有效孔隙率, 对黏土取n(.=0. 05; k为填土的渗透系数,考虑填筑质量差,仅取k=l X 10 cm/s=0. 0864m/d; h 为作用水头,h=464.04-463.40=0.64mo山于库水位并非长期稳定在464.04m,是从463.40m在23d的上升过程中逐渐达到的, 故应収其一半值,为0.32mo计算结果,渗流要从463.40m高程逸出,需时219d,若安全 系数取4,也需55d°以上计算是在假立坝体己经饱和,渗流符合达西定律。
若是非饱和土 体,渗流边充填土体孔隙,边向前推移,耍从下游坝坡出逸,需时更长虽然填土的施工质 量较低,但仍然是在高含水量的情况下填筑的,不可能有干松土层,渗透系数不会大于上述 假定值,在23d内渗流不会逸出下游坝坡,因而坝休不可能渗透破坏2) 渗流从下游坝坡开始逸出的高程为462.00m,低于松填土层最低高程463.40m,实际 是在填筑质最较好的土层中,表明不是山于松填土层克接造成的3) 渗流出口破坏形状是垂直向的长条形,不是呈水平向的长条形,如果是沿施工时的 薄弱层面破坏,出丨I破坏形状至少是椭圆形,在破坏初期也町能是沿水平层血的长条形,只 有垂直裂缝冲刷,在初期阶段才可能是竖直向的长条形3.2.3坝顶产生了横向裂缝 从新填坝段的施丁速度、地形及泄洪涵洞外樂的结构形式等方 面分析,新填坝段(老坝开挖边坡的坡脚上部)竣工后会产生横向裂缝,原因如下1) 坝体施工速度过快,竣工后沉降量大新填段6.5m高的坝体是在7d内完成的,平 均tl填筑高度0.93m3这样快的施工速度,填土的主要沉降不可能在施工期完成,一建会延 续到竣工后,结果必然加大竣工后的沉降Mo -般工程经验表明,黏十•的压实功能以普氏床 实功能为标准,压实后施工期的沉降量可达坝高的3%⑷。
不考虑施工质最较低的因素,按 —•般情况3%计算,在坝休竣工后的短期内,靠老坝开挖边坡的坡脚处(如图1中的”位置), 新填坝体施工期的沉降弟可达0.195DK山于施工速度过快,假泄施工期的实际沉降彊只完 成正常施工速度下的一半,仍有0.098m的沉降量需在竣工后的短期内完成2) 坝体产生不均匀沉降,而且沉降差较大如图1所示,N点以右是老坝坝体,沉降 早已稳定,所以竣工后新填坝体坝顶"点到B点的沉降量由0.098m递减到0,器 为0.098m0 图1中的C点下部是泄洪涵洞,洞顶填土只有2.60m,仅占坝高6.50m的40%,竣工后最 大沉降只有0.039m,与A,点的沉降相比较,二者之间坝顶的沉降差达0.059m,(3)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A-A,剖而附近坝顶会产生横向裂缝按倾度法⑸AS* ' bY = = AZ 乙-S(3)式中:Y为倾度;Sa、%分别为坝顶A,、13两点的总沉降量;M为2、13两 点的水平距离若Y^l%,则坝体会产生裂缝⑸分析图1中2、B两点Z间的倾度,坝 高为6. 50m,开挖边坡为1:1,因而La-Lb=6. 50m,则倾度二1・5%>1%同样, 分析A'、C两点向的倾度,水平距离只有3. 10m, ya-c=1.9%>1%,均表明在A-A, 断面附近会产生横向裂缝。
1・老坝开挖坡脚线2•管涌通道3•截渗环4•进水口图2泄洪涵洞平面示意(4)从泄洪涵洞外壁的结构特点分析,同样表明,新填坝体将会产牛较人的 不均匀沉降差泄洪涵洞外壁截渗环外径过大过密,结构过于复杂,不利于新填 坝体的均匀沉降由图2可见,从泄洪涵洞闸门后的第一道结构连接环到出口挡 土墙之间只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