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府投融资转型及操作实务.ppt
71页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政府投融资转型和操作实务,中国现代集团有限公司 丁伯康 13305171020 二零一 四年 十一月,目录,背景,新型城镇化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率快速增长,,,,到2030年城市化率水平有可能达到70%,年均 提高约1个百分点,我国城市化率将由2013年的53.7%,提高到2020年的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增加6.3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一轮的国家战略新型城镇化 核心是人的城镇化——3个1亿人,首先要改革干部任用体系和领导政绩观 城乡结构调整,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发展 投资结构优化,需要开发更加广阔的农村市场 化解政府性债务,需要获取更多政府资源,释放社会财富 区域结构调整和公益性项目投资,涉及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背景,新型城镇化需要面对诸多复杂问题,背景,2014年,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严峻现实是:10.89万亿地方债务中,到期需偿还的占21.89% 未来3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平均每年需要8万多亿元投入,约占全年全国近40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0% 到2020年前中国需要至少42万亿人民币用于城市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将成为常态,建立政府和市场合理分工的投融资体制(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机制) 政府部门不越位、不缺位,对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的管理监督(规划形同虚设、政府资金和企业多头管理) 完善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建设、运营的管理(管好闲不住的手) 、、、、,面临的问题之一,政府投融资体制问题,一是应允许集体土地入市交易、提高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水平,逐步缩小划拨用地范围,直至最终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 二是以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目的推进金融市场改革 三是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垄断行业改革作为下一步国有经济改革的两大突破口,真正实现实现政企、政事分开 四是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和政府管制的领域,如金融、铁路、通讯、医疗、市政公用等 、、、、,面临的问题之二,市场开放和搞活问题,面临的问题之三,政府性债务化解问题——43号文解读,“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 内容构成 “123”解决债务难题 (一)一个机制约束政府负债 (二)两个思路解决债务问题 (三)三条界限划分责权主体,《意见》共有七个部分,可以划分为总体要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和存量债务处理。
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有效发挥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基本原则:“疏堵结合、分清责任、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稳步推进”二十字方针政府性债务化解问题——43号文解读,面临的问题之三,建立规范的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是核心,(1)“怎么借”:通过明确举债主体、规范举债方式、严格举债程序等措施; (2)“怎么用”:通过控制举债规模、限定债务用途、纳入预算管理等措施; (3)“怎么还”:通过划清偿债责任、建立风险预警、完善应急处置等措施; (4)完善配套制度:从完善债务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强化债权人约束等三个方面,为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机制提供保障措施政府性债务化解问题——43号文解读,面临的问题之三,存量债务处理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是应急机制,以2013年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为基础,在清理甄别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条件下: (1)对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举借的债务,以及企事业单位举借的债务中属于政府应当偿还的部分,纳入预算管理 (2)对企事业单位债务中不属于政府应当偿还的部分,要遵循市场规则处理,减少行政干预。
对于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对使用债务资金的在建项目,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项目,推进项目建设;对在建项目确实没有其他建设资金来源的,应主要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和地方政府债券解决后续融资政府性债务化解问题——43号文解读,面临的问题之三,一个机制约束政府负债,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对之前粗放式的政府债务扩张进行约束 (1)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的举借主体和形式只有经国务院批准,省一级的政府才可适度举借债务,市县一级政府举债需要通过省级政府代为举借,政府债务不能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其次,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通过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解决公益性事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政府性债务化解问题——43号文解读,面临的问题之三,严格限定了资金用途将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政府债务要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建立起对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的惩罚机制 明确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偿债主体和应急机制明确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在应急机制方面,在地方政府通过变现资源、压缩开支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仍难以自行偿还债务的情况下,明确提出了地方政府要及时上报,本级和上级政府要启动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化解债务风险,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一个机制约束政府负债,政府性债务化解问题——43号文解读,面临的问题之三,两个思路解决资金问题,(一)存量债务的还款资金 由于之前《预算法》的约束,地方政府很多债务通过融资平台举借现在对于这些债务的处理方式:先划分,再置换 (1)划分方式:对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举借的债务,相应纳入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对企事业单位举借的债务,凡属于政府应当偿还的债务,相应纳入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 (2)置换方式:对甄别后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各地区可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以降低利息负担,优化期限结构,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政府性债务化解问题——43号文解读,面临的问题之三,(二)未来新建项目的资金筹措 (1)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确需政府举借一般债务的,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融资,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确需政府举借专项债务的,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 (2)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即PPP方式的广泛应用两个思路解决资金问题,政府性债务化解问题——43号文解读,面临的问题之三,三条界限划分责权主体,(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切割。
中央政府不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兜底,把中央政府从地方政府债务中隔离开来,避免了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转化为国家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2)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的切割明确政府债务不得通过企业举借,企业债务不得推给政府偿还,切实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 (3)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体系,使资金更好地在部门间、地区间、经济单位间流动,得到有效配置政府性债务化解问题——43号文解读,面临的问题之三,何去何从,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转型之路,(1)通过去行政化,剥离政府职能机构或事业单位属性,完成国企化改造; (2)通过混合所有制,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市场化转变; (3)城投公司作为新的社会资本,以PPP的形式,参与到政府购买服务中去 (4)结合18号文以及43号文对于城投公司剥离融资职能的提法,城投公司未来将转型成为城市运营商、公共服务提供者和国有资产管理者政府性债务化解问题——43号文解读,面临的问题之三,两个出发点:坚持市场化方向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方面改革:银行业改革之利率市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民营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的合法化 一个重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个补充:地方政策性金融机构 、、、、,面临的问题之四,金融体制改革问题,平台从融资向经营转变(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规范化管理) 从整理土地向经营土地转变 从项目融资到片区开发融资转变 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债券、ABS、基金、股票)转变 从业务合作向股权合作、混合私有制转变 从投融资主体独立融资向财政、土地、国资联合融资转变。
、、、、,面临的问题之五,融资转型的方向,,模式介绍,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夹层融资,公募市场 债券融资,银行贷款,非公募市场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可转换债券,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保险资金,融资租赁,信托产品,产业基金,非上市 股权合作,股权信托,上市融资,项目融资,BT融资,BOT\TOT融资,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不同融资需求匹配的融资方式,不同融资需求匹配的融资方式,不同的融资方式介绍,不同的融资方式介绍,不同的融资方式介绍,不同的融资方式介绍,资本运作 工程,片区开发投融资规划是依托经济发展本质、市场运营规律,以城市规划与设计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研究方法对城市片区开发所涉及的投资、建设、融资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投融资规划模型与资本运作工程,形成投资强度、资金平衡、资本运作、产业招商等实施计划体系,指导片区开发建设片区开发投融资规划概述,片区开发平台体系,控股公司,担保公司,一级土地开发公司,地方金融机构 大型企业 专业管理机构,,,,,银行,储备贷款,担保,,,开发贷款 抵押贷款 信用贷款,经营公司,,,二级土地开发,,资产经营,,100%,资源运营,,,投融资 平台,控股,,特许租赁,,控股,产业基金,金融机构 大型企业 社保基金 专业管理机构,,,,,,,股权,银行贷款 企业债权 中期票据 信托融资 融资租赁 PPP融资,,,机构投资者 个人公众股东,,,,,,,,,,上市,,建设主体,,运营主体,,资金流,,股权,其他开发公司或其他实体,,,,土地出让,100%,,,借款,开发主体,,,片区开发投融资规划方法系统,片区开发投融资规划五因素模型,,开发时序,地价评估模型,财务测算模型,投入系统,资本运作工程,产出系统,投融资规划模型,市场化路径方案,分工机制,资源盘整,资本运作工程,,主体建设,信用建设,金融创新,,,,,,,,实施计划,土地出让计划,,项目建设计划,,资金筹措计划,,资本运作计划,,产业招商计划,,,分工机制,市场化方案,融资实施计划,补充完善片区开发的定位环节,通过定位策划,增加开发价值 1)开发伙伴社会化。
通过对区域特点的SWOT分析、经济价值的测算、和针对区域特点的量身打造,以增强各类项目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2)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策划包装,充分利用本地产业、资源和物业、设施等,减少投入量,挖掘潜在价值 3)外部效应内部化利用合理有效的规划,享受土地开发的外溢效应,提升区域经济增加值(EVA),重视规划与实施层面的衔接,通过投融资规划,实现建设开发的高效运作 1)全面统筹资金、土地与项目关系 2)系统分析投入和产出关系 3)实现土地出让、建设项目、资金筹措的有序和平衡,案例一,片区开发 投融资规划,江苏镇江某片区 投融资规划设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创新案例分析,案例简介,镇江官塘桥土地一级开发 占地面积3500亩,项目类型,举例,可经营性,,,,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水厂 供水管网,燃气站 城市燃气管网,污水处理厂、管网 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场,公园、苗圃 大型绿地、环城绿带,可经营性很高,可经营性很低,市政道路,市区道路 隧道、高架路,河道整治,河道疏浚 河岸绿化,不同项目的可经营性分析,,开发收益,,,,,,,融资创新公私协作拓宽渠道,偿还贷款滚动开发持续经营,,开发 时序,土地开发投融资规划结构图,对现状和规划进行调研分析 投资项目分析:根据项目区分理论,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作主体 基于城市整体规划对土地资源状况调查分析,评估成熟度和利用价值 设计区域开发模式,建立开发时序,规划实施与项目启动、土地取得与出让、融资与资金平衡 模型建构:区域开发投融资规划五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