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接触面刮瓦法工艺法则.docx
5页小接触面刮瓦法工艺法则 付鹏胜Summary:球磨机主要应用于水泥厂和电厂等行业,在此类行业中,球磨机主轴承烧瓦十分频繁,严重威胁工厂的正常生产,同时也常常使试生产受阻,成为试生产的几大难题之一总结我公司多年在水泥行业球磨机的安装经验,采用小接触面刮瓦法,与传统刮瓦法相比,可减少球磨机烧瓦的频率,在处理烧瓦事故中更换新瓦速度快等优点Key:传统的刮瓦法,通常将轴瓦的承载角度定在60°~90°的圆弧面范围内,轴颈与瓦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以使轴瓦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压力小一些与传统的刮瓦法相比,小接触面刮瓦法则是缩小承载角,以利于楔形油膜的形成根据我公司自己的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巴式合金瓦的承载角以30°左右为基础较为稳妥这一新的方法,经过我公司多年来在水泥设备安装中现场实践和施工经验,印证了它比传统刮瓦法更具优越性1优点(1)对于球面瓦而言,小承载角容易形成有举升压力的楔形油膜而大承载角刮瓦,很难保证承载区两边出现均匀的油膜,极易造成轴颈与轴瓦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区内接触不均匀的情况,因此运转中不易形成较理想的油膜,以至于摩擦发热和烧瓦事故2)对球面瓦瓦背而言,小的接触面可提高轴瓦的灵活度。
主轴瓦凸球与轴承座凹球面接触面太大,妨碍面瓦的灵活 转动;轴承座凹球面中心设有环型沟槽,当承受压力很大压力时,球面瓦会产生弹性变形,时间久了,则会成为塑性变形,进而形成棱,严重消弱了球面瓦的灵活性3)小承载角刮瓦比大承载角刮瓦更容易操作一些,也更工省时,在处理发热烧瓦事故或更换新瓦时,所需停机时间短,有利于生产2适用范围小接触面刮瓦法主要应用于一些厂矿、尤其是水泥厂球磨机(例:φ2.6×7.5m、φ3.8×13m)中空轴轴瓦和回转窑(例:φ4.0×60m、φ3.5×54m)托轮轴的轴瓦的刮研3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3.1操作要点3.1.1准备工作1)对主轴承进行拆卸,编号2)检查轴瓦球面瓦(注:一般为巴氏合金瓦)应无变形、脱壳、裂纹、气孔、砂眼及损伤等缺陷3)清洗轴瓦用煤油反复清洗轴瓦,然后用棉纱擦拭,直到轴瓦瓦面光洁为止清洗完成后要做好防尘工作,防止灰尘和杂质进入3.1.2瓦面划线根据球面瓦面得长度L,宽度B及轴瓦轴颈承载角的要求,在球面瓦瓦面上划分出油槽、轴瓦与轴颈接触角(即包角)的接触带等区域(如图1)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先画出轴瓦瓦面轴向中心线2)轴瓦与轴颈接触带L′的画分。
根据,计算出轴颈与轴瓦接触带的长度L′,然后在瓦面上画出小接触面刮瓦法中α=30°)3)油槽画分在瓦面轴向两侧各留出20—30mm(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大)不刮,以便将来挡油用图13.2开油槽球磨机轴瓦与轴颈的接触角,在小接触面刮瓦法中,我们采用30°(如2),这时要注意接触与非接触之间不应有明显的界限,轴瓦的进出油槽做成楔形,从上往下看为一“舌形”(如图2)油槽可用先磨后刮,用角向磨光机带合金切割片按“5-4-3-2-1”的顺序逐步加深打磨,然后用三角刮刀进行局部修补,直至油槽光滑为止在要求不高的情况的下,也可直接用角向磨光机带合金切割片打磨而成在开油槽的过程中,轴瓦与轴颈的端面间隙应当刮研出来轴瓦与轴颈的两侧随着油槽的深度变化而变化,深度越深,端面两侧的间隙越小(如图2)根据规范,两侧间隙为S为0.001D~0.0015D(D为轴的直径)如轴直径为φ2600,则S=2.6~3.9mm3.3球面瓦瓦面刮研巴氏合金瓦的刮研要求:轴瓦与轴颈接触均匀,用色印法检查每平方厘米上不少于2-3点刮研轴瓦时接触点要小、均匀、清晰,无点处可挑的深些,以起到存油作用刮研轴瓦时采用初刮和复刮相结合的方法。
初刮初刮是将球面瓦倒扣在轴颈上,靠球面瓦自身的重量来刮研的1)轴瓦乌金质量符合要求轴瓦时间放长后,会发黑,这时要清洗干净,或用到轻轻刮去2)轴颈预先要清洗干净,对颈上有划痕之处,采用细油石和水砂皮修理在轴颈上,均匀涂一层红丹粉然后将球面瓦倒扣在轴颈上利用球面瓦上两只螺栓孔,将球面瓦用葫芦将挂牢,防止滑落用塞尺测量轴颈与轴瓦间端面侧隙,看侧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根据实际测量情况随后进行刮研根据球面瓦刮瓦的要求,使球面瓦沿周向对轴颈往复滑动,数次后,取下球面轴瓦在轴瓦两侧、四周及中间会出现一些黑色的“硬点”用三角刮刀将四周黑点全部刮去,中间的“硬点”也轻轻刮一下但对于红丹“硬点”,在不能确定是真点还是假点的情况下,第一次不刮削3)第二次研磨后,四周刮过之处及会出现“硬点”,其中一部分可能由于刮得过深,无“硬点”,中间位置的硬点会比较多刮削的时候,刮刀一般与轴瓦成45°,多挂“黑硬点”,以增加硬点的数目,每刮一遍,要注意变换一下方向,使其成45°~60°的网状纹经过多次研磨,当瓦面接近达到质量要求时,一般采用“点刮”,使大点破碎,使大点变小点,中点也变成小点,最后达到质量的要求最后再次将球面轴瓦倒扣与轴颈之上,用塞尺测量轴瓦与轴颈侧隙,看是否合乎规范要求。
3.4球面座的结合面得刮研按要求,球面瓦与球面座的接触应良好,动作灵活两者刮研后,25×25平方厘米不少于2点接触四周应当有楔形间隙,深度为25~50mm,边缘间隙为0.2~1mm在小接触面刮瓦法中,球面轴瓦与球面座轴向接触宽度一般为轴承座球面宽的1/3~1/2球面瓦与球面座的刮研要求高,工作难度比较大把轴承瓦座正面放置平稳,制作简易龙门架,利用球面瓦的螺栓孔用葫芦挂在龙门架上,在轴承座的两侧各一人,使球面瓦来回与球面座研磨(球面座接合面涂一层红丹粉)几个来回之后,拉升球面瓦,球面座上出现一些“硬点”,但基本上市大块或长条型的,而且基本上均分布在四周用角向磨光机对中央“硬点”稍微打磨,但对四周的“硬点”多磨去一点楔形间隙是为了补偿主轴承在重荷的情况下,球面座因为刚度不足而变形,影响球面瓦的自动调心作用在刮研过程中,要注意出现连片的“硬点”,这并不是表示接好,接触面触点小而清晰,均匀分布才是合格的,连片大点可采用“点刮”使大点破碎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