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营养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作用.docx
5页饮食营养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营养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饮食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及临床转归,观察6月结果6周后,观察组营养风险筛查评估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指数(BMI)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肝肾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饮食营养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营养状况和肝肾功能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饮食营养护理;营养状况尿毒症患者常因免疫功能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因造成慢性肾功能不全[1]目前临床治疗重点维持性血液透析,科学合理膳食调理,病程加重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等[2]本文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营养护理干预,有效提高其营养状况、肾功能和生活质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5-81岁,平均(36.8±6.4)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7-83岁,平均37.6±6.2)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每周测定1次营养状况,6周为1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营养护理干预,方法①为患者制定每日三餐食谱,限制蛋白质的摄取,每日摄入总蛋白质量的三分之一以动物蛋白为佳,必需氨基酸能满足机体需求[3];调节糖类摄入,在总热量恒定状态给予高糖饮食,该类饮食供热占总量在60%以上为最佳状态;③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6g为宜依据患者每天的食欲情况及机体需求制定进餐次数及食量,出院后通过随访、家庭访视、糖友圈等延续性护理干预,6周为1个干预周期1.3评价指标两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估[4],评估方法使用体质量观测记录分析、饮食调查和BMI监测,根据评分进行评判营养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行BMI及相关生化指标评估,评价标准:①成人BMI<18.5kg/m2为过轻;18.5-25kg/m2为正常;25-28kg/m2为过重;28-32kg/m2为肥胖;大于32kg/m2为非常肥胖[7]。
②肝肾功能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1.4统计方法本文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干预前后两组营养风险筛查评估结果比较干预前,两组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6周后,对照组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得分与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得分较干预前降低(P<0.05),干预前BMI情况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周,对照组BMI情况干预前后无差异(P>0.05);观察组BMI情况干预后结果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营养风险筛查和BMI评估评分比较(,n=30)3讨论加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早期营养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肾功能,而饮食治疗在营养护理中尤为重要,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应给予低蛋白饮食,限制蛋白入量,主要选用鸡蛋牛奶肉类优质蛋白当肾功能不全,后期血清肌酐水平大于420umol/L时,则应停用低蛋白饮食,避免患者出现蛋白质营养不良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接受血液或腹膜者适度加大蛋白摄入保持热量供应和负氮平衡,长期有效的控制高血压也可延缓肾功能恶化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饮食营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估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改善优于对照组,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饮食营养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该类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肝肾功能加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帮助患者自主管理和控制血糖、体质量,使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等,能有效避免和预防糖尿病进展病程较长患者定期行微量白蛋白检测,以便及早发现肾病对已经发展为尿毒症血液透析病程者,应指导和监督其蛋白限制摄入,多进食不含糖类富含维生素A、B2、C类食物,同时要限制刺激性食物对已发生尿毒症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肾脏替代治疗,选取适合的运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感染总之,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给予临床饮食营养护理干预,能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向家属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指导方案,并能与家属协作实施有效的营养摄入,通过持续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显著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延长生存时限,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廉德胜.尿毒症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3):112-113.[2]逢力男.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与评价[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8(4):6-8.[3]陈香芝,孟凡杰,刘擎国,等.护理人员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职业压力源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103-106.[4]底会娟,李素艳,吴爱须,等.慢性病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7(27):3236-3238.[5]樊玲玲.有氧运动对肿瘤患者疲劳状况的干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5):105-106.[6]文凯,洪文刚.医护人员抑郁症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研究.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00-102.[7]林紫兰.护理人员压力源及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240-442.[8]仇乃民,李巧云,马思远.6周有氧训练对高温环境下运动大鼠自由基水平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06:10-1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