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朱熹读后感《一篇朱熹《观书有感》的读后感》.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金诺****简谱
  • 文档编号:279454523
  • 上传时间:2022-04-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朱熹读后感《一篇朱熹《观书有感》的读后感》 朱熹的读书心得(最少两句)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唯是笃志虚心,反复详改,为有功耳 2、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起处,方可换一书,乃为有益若但轮流通念,而复之不精,则也未免枉费功夫也 3、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然亦各有次序,当以急者为先,不可杂而无统也 4、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5、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明日去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6、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7、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8、读书不可只就纸上理义,穷理而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9、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0、心不存,虽读万卷书,亦何所用心不定,故见理不得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镜如何照物? 11、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是始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12、观书须从头循序渐进,不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13、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下一段须如人受讼词,听其说尽,然后方可断 14、从头熟读,逐字训释,逐句消详,逐段反复,虚心努力,且要晓得句下文意未得于前,则不敢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15、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6、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1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致于此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唯是笃志虚心,反复详改,为有功耳 2、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起处,方可换一书,乃为有益若但轮流通念,而复之不精,则也未免枉费功夫也。

      3、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然亦各有次序,当以急者为先,不可杂而无统也 4、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5、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明日去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6、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7、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8、读书不可只就纸上理义,穷理而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9、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0、心不存,虽读万卷书,亦何所用心不定,故见理不得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镜如何照物? 11、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是始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12、观书须从头循序渐进,不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13、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下一段须如人受讼词,听其说尽,然后方可断 14、从头熟读,逐字训释,逐句消详,逐段反复,虚心努力,且要晓得句下文意未得于前,则不敢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15、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6、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1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致于此 观书有感(其一)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请帮找下《朱子家训》作者:朱熹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读后感 1、简介 这本书的作者叫田浩,看上去是一个中国名字,其实是一个外国人。

      作为一个研究中国儒家的西方汉学家 我对他们向来没啥好感上次跟群里的朋友聊对《剑桥中国史》的看法,也是类似他们就像是拿着解剖刀的医生,站在手术台边,冷冷的抄着刀,仔仔细细的一刀一刀的在那里割着 相对于钱穆对于“研究本国史”的强调,这种西方汉学家的书,我看来看去,都无法看出任何的亲切感来,这本《功利主义儒家》,也是如此 2、总的看法 四个字:“味同嚼蜡”,我对田浩没有任何好感,说实话,我认为他对于儒家的很多东西,都只是在门外转悠,看了很多,也搜集了很多,似乎也理解了很多,但是根本就没有任何“综合”所谓“纲举目张”,我想他似乎并不理解 陈亮与朱熹的争论,的确值得非常深入的研究,但是,陈亮与朱熹,他们的观点,从根本上来说,有哪些差别? 从陈亮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分歧有哪些? 从朱熹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分歧又有哪些?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分歧又有哪些? 把这三组问题讲清楚出,接下来的争论,才可以有理路可循我在田浩的书里,没有找到这样的综述 本来还有很多批评的,算了 3、我对两人争论的看法 -- 义、利、王、霸、内圣、外王、三代、汉唐等等等等 这么多概念,争来争去,陈亮说了什么、朱熹说了什么,田浩在那里分析了又分析,却没有把握争论的最大的特点。

      儒家学说,讲究中庸,不讲究极端很多概念,无论是陈,还是朱,往明白处说,他们互相都是同意对方的那么他们怎么还是会争起来呢? 一方面是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是并重、还是有主次什么是主,什么又是次一方觉得另一方的强调就是“有偏颇”,“不够中庸” 另一方面是面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该如何评价理论是理论,一旦涉及实际,就会产生分歧 -- 不彻底的历史主义与相对主义 整个辩论,我的感觉是“陈亮一直不是朱熹的对手”,不是辩论技巧或者思考深度的差别而是陈亮所取的,是一个不稳定的立场:相对主义、历史主义,而且是无法彻底的相对主义与历史主义陈亮在与朱熹的辩论的中,承认三代做得尽,汉唐做得不尽,认为孔子改了一个正大本子,认为自己也可以把汉唐改出一个正大本子但是,如果是彻底的历史主义,则孔子的那种“歪曲”,自然该一棍子打倒如果是彻底的相对主义,则根本就不该承认三代做得尽如果一切推到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根本就不必承认历史上有绝对的圣人,不必承认历史上存在过那种理想主义的三代所谓的经,无非是“歪曲了的史”那么经史之争,根本就可以被一棒子全部扫光 相比之下,朱熹的理论体系,要彻底得多,而一套足够完善彻底的理论体系,总是更加经得起论辩的。

      -- 个性与人品问题 陈亮的软肋,还不仅仅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他的个人生活、修养、个性、包括倒霉事,都削弱了他辩论的力量朱熹对他的看法,很难不“因人而废言”,也很难不从陈亮的个人经历去寻找对方“出偏”的原因 4、我对功利主义儒家本身的看法 撇开我对陈亮本身的看法不谈,我也不认为功利主义是一个值得推崇的学说尤其是陈亮说谈的功利主义,其实是一种“事功伦理”,这与西方功利主义中所谈到的“追最大幸福”还有重大的区别所谓事功,往往是所谓的千秋功业,那种当然是最伟大的事业的东西,其实未必能够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切实的幸福比如奥运会的金牌数,比如太空人行走之类那种不计代价,一定要完成人类最伟大的事业的说辞,恰恰是最需要警惕的 政治家在实际上的所谓所为,往往难以给出绝对的好坏的评价,但是做为一种学说,如果开出一丝后门,那么就完全可能成为“替恶政辩护”的学说这种学说,从一开始出现,就必须极端的警惕因为那种“打着美好未来旗号的东西,往往会将我骗入地狱”! 读《朱熹家训》有感,五百字以上 读《朱子家训》有感 原来听说过宋朝朱熹有本《朱子家训》的书,近期又听说老祖宗朱用纯也写过一本《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的书。

      我在网上下载来一看,原来这二本《家训》是有区别的 细嚼慢咽老祖宗的《家训》感触很深,特别对“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尤为深刻说的是: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感觉儒家做人处世的气息十分很浓厚,虽然有的字眼读起来有点嚼口,但含义广大,受益不小呀 我想这不尽是朱家的《家训》,实际上是教大家怎么做人的道理时光已过了三百多年,也许有些东西与现代已隔隔不入,但《家训》的精华却是代代相传 《朱柏庐治家格言》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