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规范.doc

3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81291293
  • 上传时间:2023-1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7.50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35k 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规程目次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总则4 选择路径方案室内选择路径方案现场选择路径方案5 选线及定线测量选线测量定线测量6 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视距法测距光电测距高差测量7 平面及高程联系测量平面联系测量高程联系测量8 平断面测量平面测量断面测量9 交叉跨越测量10 定位及检查测量11 CAD技术12 GPS测量应用范围技术要求定线测量定位测量数据处理13 技术检查和资料整理、提交及归档技术检查资料整理、提交及归档附录A(标准的附录)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验附录B(标准的附录)光电测距仪的检验附录C(标准的附录)送电线路平断面图图式附录D(标准的附录)送电线路平断面图样图附录E(标准的附录)大跨越分图样图 ( 见插页 )附录F(标准的附录)拥挤地段平面图样图附录G(标准的附录)变电所进出线平面图样图附录H(标准的附录)通信线路危险影响相对位置图样图附录J(标准的附录)塔基断面图样图附录K(标准的附录)测量标桩规格附录L(标准的附录)测量报告提纲附录M提示的附录)相关标准条文说明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的测量工作35kV以下电压等 级的架空送电线路测量工作可参照执行。

      本规程不含大跨越及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要求,遇有大跨越和航空摄影测量时,应执行现行的标准 DL/T5049和DL/T5138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标准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 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3 总 则3.0.1 为了统一架空送电线路 (以下简称送电线路 )工程中的测量技术要求,满足送电线路建设中设计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设计各阶段 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测绘资料,特制订本规程3.0.2 送电线路的勘测阶段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 分为初勘 (初步设计) 和终勘定位 ( 施工图设计 )两个阶段3.0.3 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使其保持良好状态检查项目可参照附录A或附录B3.0.4 外业采集的原始数据,必须做到真实、齐全手工记录的原始数据严禁擦拭、涂改、转抄、事后补记电子记录严禁随意修改3.0.5 送电线路的测量工作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 选择路径方案室内选择路径方案4.1.1配合设计专业搜集沿线供室内选择路径的 1 : 50000地形图在 规划区、拥挤地段、地形复杂区域、大跨越等特殊地段,宜搜集1 : 10000 或大比例尺地形图。

      GB/T 579 1 — 1 993 1 : 5000 1 : 10000地形图图式GB/T 16818— 1997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DL/T5026—1993 电力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规定DL/T5049—1995 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技术规定DL/T5138—2001 架空送电线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程4.1.2 根据需要搜集有关的平面和高程控制资料现场选择路径方案4.2.1 配合设计专业将室内选择的路径方案经过现场踏勘比较,选出 经济合理、施工方便、运行安全的路径方案4.2.2 当配合设计专业现场选择路径方案时,应沿线察看和重点踏勘 相结合对影响路径方案成立的有关协议区、拥挤地段、大跨越、重 要交叉跨越及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地段应重点踏勘, 必要时用仪器落实路径对有特殊要求的通信线应实测交叉角4.2.3 当发现对路径有影响的地物 (房屋、道路、工矿区、军事设施等 )、地貌与图纸不符时,应进行补充调绘,并协助设计专业做好路径方案4.2.4 当出现大跨越、大档距或路径通过拥挤地段、重要交叉跨越等 情况时,视设计和水文气象专业的需要测绘平面及断面图平面图的 比例尺可采用1 : 2000或1 : 5000,断面图的比例尺可采用纵向1 : 200 或 1 : 500,横向 1 : 2000或 1 : 5000。

      4.2.5 配合设计专业测绘 ( 搜集)变电所或发电厂进出线平面图,比例 尺可采用 1: 1000或1: 20004.2.6 当路径对通信线路有危险影响时,应按设计专业的要求施测或 调绘通信线路的位置,并协助设计专业做好通信线路危险影响相对位 置图,比例尺可采用 1: 10000或1: 500004.2.7本节中的有关图式及样图见附录 C〜附录H5 选线及定线测量选线测量5.1.1 根据批准的路径方案进行实地选线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 选线时应协助设计专业做到线、位结合,走向合理5.1.2 当线路通过有关协议区时,应按协议要求用仪器选定路径或进 行坐标放线5.1.3 当线路跨越一、二级通信线及地下通信电缆,且交叉角较小可 能影响路径成立时,应采用仪器定线并施测其交叉角定线测量5.2.1 定线测量的方法可采用直接定线或间接定线以相邻两直线桩中心为基准延伸直线,其偏离直线方向的水平角值不应大于士 T522以相邻两直线桩中心直接延伸直线时,应采用经纬仪正倒镜分 中法或角度分中法直线延伸的长度平地不应大于 800m山区不宜大于 1200m5.2.3直线桩(Z)、转角桩(J)、杆塔位桩(G)应分别按顺序编号。

      标桩 的规格、材料可参照附录K视工程具体情况,宜适当埋设永久性或半 永久性标桩5.2.4直线桩应设在便于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平断面测量、交叉跨 越测量、定位及检查测量和能较长期保存处桩间距离不宜大于 400m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桩间距离可适当放长5.2.5直接定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规定定线时照准的前后视 目标必须立直,应尽量瞄准目标的下部当前后视距离出现小于40m寸, 必须提高仪器对中、整平、照准的精度,目标应细、直,且直线延伸 的距离不宜过长表5.2.5直接定线测量的技术要求仪器型号仪器对中误差mm水平气泡偏移格正倒镜二次点位之差mDJ6不大于3不大于1每白米不超过5.2.6直接定线后,直线桩应施测水平角半测回,其精度应符合的规5.2.7间接定线可采用钢尺量距的矩形法、等腰三角形法或光电测距的支导线法等方法测距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规定,测角技术要求应符 合表规定表527-1间接定线测距技术要求仪器型 号 仪 器对 中 误 差mm水 平 气 泡 偏 移 格角度设置钢尺量距光电测距方法限差mm方法长度m两次丈量较差 相对误 差方法长度m对测距差相误差DJ6不大于3不大于1正 倒 镜 两 次 点 八、、 位 取 中两次点八、、位之差每10m不大于3往返丈量不小于20不大于801/2000对 向 观 测 各测 回不小于501/5000表527-2 间接定线测角技术要求仪器型号观测方法测回数2C互差’读数’成果取至DJ6方向法11(,,)528当采用前视法加定直线桩时,必须在正倒镜分中法定好前视直 线桩后,才允许在其间加定直线桩。

      在标定完最后一个直线桩后,应 施测水平角半测回,检查仪器是否变动桩间距离应力求均匀,并在 所加的直线桩位检测直线角5.2.9转角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规定仪器型号观测方法测回数2C互差’读数’成要取至DJ6方向法11C)6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视距法测距6.1.1视距法测距应采用不低于DJ6型精度的经纬仪视距尺的衔接处 应紧密、牢固,尺面刻划应清晰观测时标尺必须立直视距测量的 桩间距离应是独立观测量并有多余观测,成果取中数6.1.2视距法测距应采用对向观测,当不能作对向观测时可采用同向 观测,并应注意不要立错桩号1对向观测应往返各一测回采用普通视距尺时,每测回正镜读 视距尺两丝切尺数及中丝读天顶距,倒镜直读视距及中丝读天顶距 当采用视距、对数双面尺时,往返测各以正镜或倒镜读视距尺两丝切 尺数及中丝读天顶距,倒镜或正镜读对数尺及中丝读天顶距2同向观测应同向两测回采用普通视距尺时,第一测回正镜读 视距尺两丝切尺数(不宜切在整米或整分米上)及中丝读天顶距,倒镜 直读视距及中丝读天顶距第二测回应变动切尺数,读数要求同第一 测回当采用视距、对数双面尺时,视距尺观测一测回,对数尺观测 一测回,操作要求同1。

      6.1 .3视距法测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规定表6.1.3 视距法测距技术要求标尺测回数测距较差相对误差读数成果取至对向观测同向观测对向观测同向观测普通视距尺往返各一测回二测回1/1501/200mm直读对数尺对数第三位6.1.4视距应采用宽面大分划标尺,视距长度平地不宜大于 400m丘陵不宜大于600m山区不宜大于800m6.1.5当空气不稳定和呈像模糊时,应适当缩短视距长度因自然条 件影响标尺立直和读数有困难时,应停止观测6.1.6当视距较长或坡度较大视距法难以达到精度要求时,宜采用三 角解析法光电测距6.2.1 用光电测距仪测距时,应进行对向观测当不能作对向观测时 可用同向观测,同时应采取防止粗差的有效措施1 对向观测时,测量距离应往返各一测回,每测回两次读数,各 测回成果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 (可不作气象改正 ) ,并按垂直角及距离 之大小作倾斜改正,水平距计算至分米,成果取至米2 同向观测时,测距应两测回,每测回两次读数,作业要求同 13 对向或同向观测时,两次测距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1/1000 两测回较差超限时,应补测一测回,并选用两组合格的成果,否则应 重新观测两测回当距离小于loom寸,测距较差不应大于。

      6.2.2 桩间距离应是独立观测值,非特殊情况,不应采用一测站连续 测多段距离来求得桩间距6.2.3 测距注意事项:1 在有电磁场影响的范围内,如在高电压物体附近,不宜架设光 电测距仪或反光镜测距时应暂停无线电通话2 架设仪器后,测站、镜站不得离人3 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测距时应避免有另外的反光体位于测 线或其延长线上4 观测时棱镜面应对准测距仪的测距头当倾角 (高差)较大时, 更应相互对准5 必须严格按仪器使用说明操作,发现异常应停止观测,分析原 因,以保证成果正确和仪器安全高差测量631高差测量可采用视距高程、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两种方法高差测量应对向观测往返各一测回,条件困难时可采用同向观测两测回,第二测回观测时应变动切尺数(变动范围不宜小于632三角高程测量时,天顶距读至’,仪器高量至厘米,两测回高差取中数,计算至厘米,成果取至分米633当采用三角解析法测距或光电测距仪测距时,其三角高程两测回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士(S为测距边长,以kn为单位)6.3.4距离超过400m时,高差应加地球曲率及折光差改正地球曲率及折光差改正数计算公式为:丫=〔 — S 2式中:丫——地球曲2 R率及折光差改正数(m);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当纬度为 35°时,R=。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