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登瀛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9页上海登瀛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①②③④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1转化成图2,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A.①③④⑤ B.④③②⑤ C.⑤④③② D.①④⑤③参考答案:C【考点】26:细胞观察实验.【分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解答】解:从图1转为图2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所以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象从左图转为右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④→③→②,切记使用高倍镜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考查,着重考查考生显微镜操作的能力,考生关键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2. 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参考答案:C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光或温度有关,也与湿度等因素有关,动物的分层主要与植物的分层有关,也就是与动物的食性有关;图中的分层现象与光有关,农业上要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但合理密植与植物的分层生长无关。
3.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大肠杆菌、噬菌体 B.霍乱弧菌、乳酸菌C黄曲霉菌、青霉菌 D.甲烷杆菌、酵母菌参考答案:B4. 分别刺激右图Ⅰ、Ⅱ、Ⅲ、Ⅳ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A. Ⅰ B. Ⅱ C. Ⅲ D. Ⅳ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图中Ⅰ处为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突触,刺激Ⅰ处,该处产生的兴奋可以通过此处的突触传导给图中下一个神经元,进而传导给肌肉,因此肌肉兴奋,A不正确;图中Ⅱ处为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构成突触,因此同A项,也能引起肌肉收缩,B不正确;图中Ⅲ处为该神经元的神经纤维,刺激该处产生的兴奋可以向两侧传导,因此能引起肌肉收缩,C不正确;IV的树突和上一个细胞的轴突相连,此处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通过该处的突触传播,所以不能引起肌肉收缩,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粉状硫 10gK2HPO44gFeS040.5g蔗糖 10g(NH4)2SO4 0.4g H20100mlMgS049.25gCaCl2 0.5gI++++ +++ Ⅱ+十+ ++++ Ⅲ++++++++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D、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参考答案:C6. 高等哺乳动物受精后不久,受精卵开始避行细胞分裂经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和组织器官的分化,最后发育成一个完整的幼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右图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示意图,①②③依次称之为透明带、滋养层、内细胞团B.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经历的时期是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囊胚期→原肠胚期→幼体,其中最关键的时期是原肠胚期C.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终止于生命结束D.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原肠胚期的胚胎进行参考答案:D 7. 下列过程与植物细胞工程无关的是 A.培育单倍体植株 B.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C.培养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 D.用柳树的枝条获得柳树植株参考答案:D8. 生物膜系统与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B.物质出入细胞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载体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在行使功能时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D.内质网膜上附着有多种酶,性腺细胞中内质网较丰富参考答案:B9. 激素调节的特点不包括:A.特异性作用 B.微量和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C.参与生物催化和调节代谢 D.信息传递作用参考答案:C10. 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栗来增加产热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因此皮肤血管血流减慢C.寒冷环境中易散热,因此产热也随之增多,其耗氧量比常温环境多D.炎热环境出汗多,比寒冷环境易散热,因此皮肤血管血流加快参考答案:D11. 女性色盲患者(XbXb)与健康男性(XBY)结婚,他们的女儿是色盲患者的可能性为( )A. B. C.1 D.0参考答案:D【考点】8A:伴性遗传.【分析】色盲是隐性遗传,女性色盲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Xb,健康男性XBY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即XB、Y,男性的XB配子一定会传递给女儿,因此女儿患色盲的可能性为0.【解答】解:色盲是隐性遗传,女性色盲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Xb,健康男性XBY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即XB、Y,男性的XB配子一定会传递给女儿,因此女儿患色盲的可能性为0.故选:D.【点评】考查伴性遗传的显隐性遗传的特点.12. 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黄圆:黄皱:绿圆:绿皱约为3:3:1:1,由此可推测出乙豌豆的基因型是( )A. YyRr B. Yyrr C.yyRR D. YyRR参考答案:B略13.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技术的成熟使人类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培育新的生物品种B.基因工程技术是唯一能冲破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培育生物新品种的方法C.基因工程的实施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等基本工具D.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参考答案:B14. 基因型为YyRr个体的某一精原细胞,它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精子,其种类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参考答案:B15. 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C.H2CO3分解产生的CO2可经呼吸排出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参考答案:D解析: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原因是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其中乳酸钠随尿排出,碳酸分解成CO2和水,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使pH基本不变16.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参考答案:C17. 下列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清扫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②⑤ B.④⑤ C.⑥⑦ D.②③⑤⑥⑦参考答案:C18.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种生物细胞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相同,它们的代谢强度就相同B.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既消耗水又产生水C. 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水D. 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在其活动中都可以产生水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在同种生物中可以反应代谢强度,但不同的生物因为含水量的不同是无法比较的,故A错误。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基质要消耗水,线粒体内膜会产生水,故B正确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产生水,无氧呼吸不产生,故C错误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水,核糖体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中心体是形成纺锤体的,不形成水,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水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19. 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B、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C、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D、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籽果实参考答案:C 20. 下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 A.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 B.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C.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D.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参考答案:C使碱基对内氢键断裂的是解旋酶;限制酶将特定部位的相邻两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连接DNA片段间磷酸二酯键的是DNA连接酶21. 某学生体检报告显示:乙肝表面抗原( AbsAg)呈阴性(-),乙肝抗表面抗原抗体(Ab-sAb呈阳性(+)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表示有,“-”表示没有)( ) A.该生可能注射过乙肝疫苗B.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经免疫反应已清除C.表面抗原和抗表面抗原抗体都是蛋白质类物质D.乙肝病毒正在该生体内大量增殖参考答案:D22. 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是( )A. 实验中要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以固定细胞的形态B. 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后,需用清水冲洗2次再制作装片C.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均可使染色体着色D. 实验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