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地区.doc
12页第二章 黄河中下游地区一、地理要素基本特征1.位置特征(1)纬度位置:暖温带(2)海陆位置:东临渤海、黄海,西接西北内陆地区2.地形特征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黄土分布区3.气候特征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多数地方7月平均气温在24℃以上,1月平均气温多在0℃以下,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干燥多风秋季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区降水量400-800mm,七、八两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量从东南及南部向西北递减4.河流特征流量不稳定,季节变化大,夏汛,含沙量高,冬季会结冰,有凌汛现象5.农业特征旱作为主的农业区;雨热同期,光照充足,两年三熟,南部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和花生,盛产苹果、梨、柿、枣等,我国最大的商品棉麦产区;水资源短缺,旱涝、盐碱、风沙、水土流失危害严重6.其它陕西苹果概况:陕西是国家确定的苹果优势产业区,同时也是产量和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2011年陕西保有苹果面积935 万亩,年产量1 203 万吨占到全国苹果总产的1/3和世界总产量的1/8,优果率在75%以上。
生产条件:地处西北内陆,海拔较高、光照充足、降雨适中、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自然条件优越优势和劣势:规模优势,生产成本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政策优势,科技优势;缺乏品牌战略意识,品种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较低对策:稳定生产规模,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加强基地内外部的科学管理和科学种植;建立本土品牌,增强出口贸易的品牌意识及竞争力;积极发展苹果附加产品;创建果品国际营销便捷渠道和科学模式二、区域内主要地形区、流域1.地形区(1)黄土高原①地形:海拔1000~2000米,世界上最大黄土覆盖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沟壑纵横②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炎热多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50mm③河流:黄河;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水能丰富,航运条件差④农业:旱作,种植业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杂粮和薯类;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质量差,生态环境恶劣;宜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等措施2)华北平原①地形:地势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典型的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平缓倾斜②气候:淮河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北则属于暖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
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年降水量为500~900毫米,季节、年际间差异大,春旱夏涝;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③河流:黄河、淮河、海河为平原最主要河流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夏汛、汛期短,含沙量大,水患灾害频繁;水资源贫乏④农业:旱作;雨热同期,光照充足,两年三熟,南部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和花生,重要的的商品棉麦产区;水资源短缺,旱涝、盐碱、风沙危害严重3)太行山中国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之一,也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势东陡西缓;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冬长夏短;自然植被垂直差异显著,煤炭资源丰富2.流域(1)汾河流量季节变化大,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大;支流多;汾河谷地,断层地堑,经汾河等河流冲积形成为河谷平原;海拔在400—500 米之间汾河谷地气候温暖、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是山西省重要的粮、棉产地2)渭河流量大,年际变化相对较小,季节变化明显,夏汛;含沙量大,有结冰期,支流众多;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断层陷落区,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成;平均海拔约500米,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6~13℃,年降水量500~800毫米,集中夏季;灌溉发达,工、农业和文化发达地区之一,全国重要麦、棉产区。
三、区域探究黄河三角洲湿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北临渤海,东靠莱州湾,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类型独特,是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范围内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范例之一自然保护区内分布各种野生动物达1524种,其中,海洋性水生动物41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江豚、宽喙海豚、斑海豹、小须鲸、伪虎鲸5种;淡水鱼类10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达氏鲟、白鲟、松江鲈3种;鸟类26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金雕、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灰鹤、大天鹅、鸳鸯等33种世界上存量极少的稀有鸟类黑嘴鸥,在自然保护区内有较多分布,并做巢、产卵、繁衍生息于此作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和越冬、栖息、繁殖地,黄河口正成为“珍禽的乐园”、“鸟类的国际机场”自然保护区内植物393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野大豆分布广泛,天然苇荡32772公顷,天然草场18143公顷,天然实生树林675公顷,天然柽柳灌木林8126公顷,人工剌槐林5603公顷。
自然保护区内建有了望塔,可以登塔远眺浩荡芦苇、莽莽林海、“黄龙”入海、河口日出、长河落日等景观,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美的意境图1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示意图学习探究(1)判断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的趋势并分析成因2)说明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效益3)现在有人提出要对芦苇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加工,请你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阐述大规模开发芦苇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导学分析(1)三角洲面积增大 黄河含沙量大,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流速缓慢(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河道变宽),河流泥沙大量沉积,潮流作用弱,搬运能力差2)调节气候(热容量增大,温差减小),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3)原理: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某一个要素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不利影响:①芦苇被大规模地开发加工利用,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③气候恶化,最终造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差黄河三盛公水利风景区黄河三盛公水利风景区位于黄河干流上中游,包兰铁路、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西北旅游的一颗新星。
景区以良好生态,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自然环境:景区地处河套平原与乌兰布和沙漠的结合部,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漠的边缘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景区内分布有大量的黄河湿地和黄河流域难得的天然河滨沙滩黄河上游左岸是神秘壮美的乌兰布和沙漠,右岸为神奇苍茫的鄂尔多斯高原景区内除水域外,林草覆盖率达80%,各种乔、灌木有几十个品种,野生动物100多个品种,湿地面积2万多亩,可耕地7万多亩,生态资源特别丰富此外,还有黄河特有的流凌景观和黄河冰凌壮景人文环境: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干流上游主要工程之一,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引水龙头工程,灌溉面积达870万亩是亚洲最大的平原引水灌区,也是黄河上唯一的以灌溉为主的引水大型平原闸坝工程工程造型别致,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素有“万里黄河第一闸”之称学习探究(1)分析黄河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河滨沙滩的成因2)推测黄河流经三盛公以上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3)简述三盛公水利枢纽的意义4)人们对大力开发黄河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持有赞成和反对两种观点,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明理由导学分析(1)附近上风处分布有沙漠,沙源丰富;冬季风强盛,从西北带来沙尘在此沉积;河流从上游带来泥沙,到此处地势变得平坦,流速减慢,泥沙在沿岸沉积;河流枯水期,水位下降,河滩裸露。
2)流量变小(沿途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含沙量变大;结冰期变长(纬度较高)3)农业灌溉、防凌防汛、工业用水、水力发电、交通运输、科普修学、工业观光旅游等4)赞成理由:交通便利;国内市场广阔;风景区所处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蒙汉人民共同创造特殊的地域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俗资源;黄河文化、水利文化、河套文化,具有旅游价值;还有黄河特有的流凌景观和黄河冰凌壮景可供欣赏理由:风景区开发,游客进入多了,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植被覆盖率将下降;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打扰,将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游客在景区里活动,用餐,生活等制造的废水,固废等造成一定的水源污染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材料一 图甲为黄河流量与含沙量统计图,图乙为黄河水系图材料二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工程主要由壤土斜心墙堆石坝、泄洪排沙系统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图丙为黄河小浪底景观照片丙学习探究(1)说出从兰州到郑州黄河流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2)说明选址小浪底建设水利枢纽对黄河防洪、减淤的重要作用3)试用水循环原理和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导学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河口以上河段流量减少,以下河段流量增加兰州一河口段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两个重要农业区,引黄灌溉取水量大,这个区域气候干旱,降水量小,支流汇入较少,河流流量减少;河口一郑州段有汾河、渭河等众多支流汇入,且流经了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增加了,河流流量增加2)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携带了大量泥沙,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在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小浪底水利枢纽地处黄河含沙量和水量最大的河段,且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布其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洪涝灾害危害巨大,在这里建设水利枢纽可以起到最为有效的调节洪峰和拦沙、冲沙的作用3)小浪底水利枢纽,拦蓄了洪水,延缓了黄河流向大海的时间,改变了海陆间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和库区的水汽蒸发环节;雨季蓄洪,旱季放水,调节了下游河段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少了泥沙对下游河道的沉积,并对河口三角洲海陆变化产生的影响渭河北部“旱腰带”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而闻名,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
该地区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并大力推广,目前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新村缺乏等问题突出学习探究(1)简析“旱腰带”形成的自然原因2)分析本区发展苹果种植优于发展粮食种植的原因3)该地区苹果种植较大一部分流向了果汁加工产业,说明其原因4)针对果业发展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导学分析(1)“旱腰带”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为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存留时间短;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位于山地夏季风背风地带,降水量小;位于阳坡,蒸发量大2)高原上的低山丘陵地形,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较大,更有利苹果种植;为低山丘陵地形,粮食种植开垦坡地,易产生水土流失,且灌溉面积大,蒸发损失多,需水量大;苹果种植于坡地,开垦面小,灌溉损失小,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苹果价格远高于粮食,有利促进经济发展;水果市。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