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明胜利跨越五千年之象征性年份初探.doc
15页中华文明胜利跨越五千年之象征性年份初探 周国林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 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度讫无定说, 以致学者间的表述差距较大本文旨在对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度做出基本认定, 并推测文明史跨越五千年的象征性年份依据近百年以来考古学界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从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出现、青铜器的铸造、国家的产生等标志, 可以确定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文明起点之具体年份既难推定, 姑且选取近似的中心点来推算中华文明跨越五千年的象征性年份在中国轴心时代, 孔子是一位继往开来的标志性人物, 加之春秋战国之际铁器时代到来, 经济、政治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古今变革的时间节点, 故采用孔子为两个两千五百年之间近似的中心点较为合理以孔子卒年推算, 2021 年为中华文明胜利跨越五千年的象征性年份确立这一象征性年份, 对学术研究、社会动员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中华文明; 五千年; 中心点; 孔子; 象征性年份; 收稿日期:2017-03-02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荆楚全书》编纂” (10&zd09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ymbolic Year of Inheriting Smoothly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Zhou Guolin College of Historical Cultur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time spa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not yet been defined until now, therefore the expressions among scholars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basic recognition for the time spa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o speculate the symbolic year of inheriting smoothly five thousand yearscivilization.Based on archa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recent 100 years, it regards the invention of the character, the emergence of the city, bronze cas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ountries and so on as signs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us it determines that 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a five-thousand-year history.The starting specific point of civilization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so it chooses to use an approximate center point to mark the symbolic year of inheriting smoothly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ivilization.In the Axis Time, Confucius i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who continues with the past and opens up with the future.Meanwhile, the coming of Iron Age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the earth-shaking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ields make this period as the time point of historical change.So it is reasonable to use Confucius as an approximate center point of the five thousand years.Finally, it thinks that 2021 would be the symbolic year of inheriting smoothly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ivilization based on Confuciuss death tim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social mobilization to establish this symbolic year.Keyword: Chinese civilization; five thousand years; center point; Confucius; the symbolic year; Received: 2017-03-02一、问题的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但是由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为自觉的民族实体却是在近代。
1902 年, 梁启超在其名著《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 论及先秦时期濒临东海的齐国的学术派别, 有“上古时代, 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思想者厥惟齐”之语, 在学术界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他在“中华”内涵的说明中有云:“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 谁乎?我中华也;人口之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 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 谁乎?我中华也梁氏“中华民族”的用法, 得到国人高度认同, 对聚合全国民心、促进民族团结发挥了巨大作用不过, 他此处关于中华文明历史长度“四千余年”的推断, 却时常见到不同的意见此举若干有代表性的说法为例在《建国方略》中, 革命家孙中山称赞中国人民:“聪明才智自古无匹, 承五千年之文化, 为世界所未有, 千百年前已尝为世界之雄矣后来又在《三民主义》一书中说:“我们中国的民族也很古, 从有稽考以来的历史讲, 已经有四千多年;故推究我们的民族, 自开始至今, 至少必有五六千年抗战期间, 国学家钱穆说:“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 举其特点有三一者悠久, 从黄帝传说以来约得四千六百余年到当代, 史学家李学勤说:“我们的文明从炎帝、黄帝那个时代就开始了, 而炎帝、黄帝那个时代距离今天, 一般的理解就是将近五千年。
所以我们说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实际上和炎黄子孙这句话有着密切的关系偶尔也说:“我们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有着丰富的古史传说哲学家汤一介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长达 5000 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此外他还用过其他概略性时间, “中国有长达四五千年的文化根基”、“中国的文化实际上是在五六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上关于中华文明历史长度的看法不仅言人人殊, 同一人的表述也不一致, 除去发表时间上的间隔, 出入仍然比较大, 少者几百年, 多者上千年由于客观上没有一个“中华文明元年”存在, 以上看法基本上用的是概数, 难以评说孰是孰非不过, 各种看法之间的差距达到数百上千年, 终归值得加以探讨, 以避免不经意之间的差异性概略地寻求中华文明的起点, 确定一个中华文明胜利跨越五千年的象征性年份, 使大家的文字表述由“四千多年”变换到“五千多年”时不至于悄无声息, 是学术界早晚需要面对的问题基于此, 本文意在先行提出刍荛之见, 以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探索二、中华文明五千年左右的可靠性欲确定中华文明胜利跨越五千年的象征性年份, 必须对中华文明已经有五千年左右历史的事实加以确认。
这是因为除了上列四千余年至五六千年的诸种看法外, 其他学术领域还有更短和更长的推断像文化学者易中天编写《易中天中华史》, 讲的是“中华文明从二里头遗址算起, 至今 3700 年历史亘古未断”;文学人类学学者叶舒宪主张运用四重证据法, “将八千年延续至今的玉文化作为华夏文明发生的一条主脉”;甘肃一些文物考古界人士根据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的发掘情况认为, “中华民族有 8000 年文化史已毫无疑问, 而传统所说的5000 年中华文明史能否上推到 8000 年甚至上万年, 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于是, 中华文明为什么不是三四千年, 也不是六千年以上, 而恰恰是五千年左右?就需要科学证明了, 说确切一点, 是需要考古学的证明近百年以来, 中国考古学界以古史重建为己任, 充当了中华文明起源探索的主力军经过大量的科学发掘, 结合传世文献, 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已经足以回答这个问题了中国 20 世纪的考古学, 起步于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此后, 中国广袤的大地上陆续发现远古人类化石, 并发掘了一批构成历史演进链条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此基础上, 考古学家苏秉琦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提出“满天星斗说”, 认为在距今 6000 年前左右, 遍布中华大地的考古文化, 已形成六大区系, 各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 分别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并陆续进入文明时期。
而它们进入文明社会, 是有衡量标准的通常的看法, 是将文字、铜器、城市或大型礼仪建筑的出现作为文明形成的标志也有人依据恩格斯的定义“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或者从词源角度考察, 认为“文明”即“国家”, 将国家的出现作为文明形成的标志, 认为文明起源与国家起源或可等同这里不拟对这些衡量标准加以讨论, 仅对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中华文明形成的显著标志略加考察, 对中华文明形成后的时间长度得出基本的结论一) 文字的发明19 世纪, 摩尔根、恩格斯将使用文字作为文明形成的标志文字的出现的确是人类惊天动地的大事, 汉代的《淮南子·本经》称“昔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意思是人类发明文字后, 各类信息由前代传到后代, 由此地传到彼地, 使从前在冥冥之中主宰人类命运的天地鬼神黯然失色, 它们为天机泄露而痛哭以文字为文明起源的标志, 良有以也19 世纪末年, 河南省安阳县殷墟卜骨从民间大量流出, 激起众多学者研究甲骨文的热潮加之 20 世纪前期 15 次科学发掘, 巨量的甲骨文字成为古史研究的宝贵资料这些在地下埋藏了 3000 多年的文字, 一下就将中国的信史由西周共和元年 (公元前 841 年) 向前推进了数百年, 成为中华文明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由于殷墟文字已经十分成熟, 形成了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 自然会勾起人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更早的文字在哪里?是什么样子?可能是古文字在地下埋藏得太隐秘, 加之发掘的偶然性, 此后数十年总难见到甲骨文源头的面目于是, 人们转而从文字的起源文字画、刻画符号中去寻找头绪西安半坡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村落遗址, 出土陶器上有 27 种刻画符号文字学家郭沫若、于省吾等人皆认为这就是文字起源阶段的简单文字, 是甲骨文字的前身虽然这个看法未获一致认同, 但推动了相关理论的探讨, 即刻画符号在何种条件下转化为文字有的学者还以世界视野来考察刻画符号同文字的关系, 说明符号是文字的先行者当然, 理论不可能剪裁现实文字学家臧克和在一部丛书总序中引述有关理论后禁不住感慨:“考古发掘以及人类学等材料的陆续发现, 也越来越超乎人们的想象他随手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例是 2004 年山东省昌乐出土的 100 多块兽甲骨, 刻有 600 多个符号, 结构和布局上有规律可循, 据有关专家鉴定为“4500 年前的甲骨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