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阅读汇报》PPT课件.ppt
14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文献阅读汇报,-,地高辛中毒原因分析及临床监护要点,主要内容,1.,地高辛中毒原因分析,2.,地高辛监护要点,基本情况:,,地高辛中毒患者,24,例,男,6,例,女,18,例,年龄,45-97,岁,平均年龄,63,岁基础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2,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4,例,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4,例,扩张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力衰竭,1,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9,例文献摘要,常规维持剂量,口服地高辛,0.25mg/d,0.125mg/d,更不易出现血药浓度中毒,,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色觉异常,房室传导阻滞,13,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5,例血药浓度监测结果,2.36,至,4.00ng/ml(,安全范围:,0.8-4.00ng/ml),一周及一个月后,地高辛中毒?,原因分析,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均可诱发和加重地高辛中毒,镁是,酶的辅酶,,低镁可诱发和加重心肌细胞失钾,提高心肌对地高辛的敏感性。
案例:血浆地高辛浓度,1.4ng/ml,血钾从,4mmol/L,降至,3mmol/L,地高辛中毒危险从,11%,增至,26%,1,】,文献分析,【,1,】王万迎,维持量地高辛中毒原因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35,(,2,),:124.,肝肾功能不全,文献分析,1.,口服地高辛,0.25mg/d,经小肠吸收,,3h,血药浓度达最高,,48h,,获得最大效益,地高辛,85%,经肾脏排泄,,10-15%,经胆道系统排至肠道半衰期为,1.5d,连续服药相同剂量,一周后即可达到稳定2.,肝肾功能不全,地高辛蓄积增多,中毒,,老年人肝肾功能仅为正常成年人的,3/4,或者,4/5,80,岁以上老人肝肾功能仅为,1/2,药物相互作用,1.,利尿剂:螺内酯,呋塞米,氢氯噻嗪2.,糖皮质激素,3.,抗胆碱药物,4.,抗高血压药:胺碘酮,卡托普利,硝苯地平,5.,消化系统用药:建议间隔,2h,以上服药6.,抗生素,7.,与解热镇痛药,文献分析,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适时调整药物剂量,277,例,33,例出现地高辛中毒症状404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404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年第,33,卷第,20,期,2.0ng/ml,1,例未显示疗效,,45,例未出现中毒症状,404,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404,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1.,中毒患者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58.9%,2.,中毒患者心率失常发生率为,51.6%,404,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95,例地高辛中毒原因分析,主要原因,合并用药,1.,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结构是导致,SDC,升高的主要原因,a.,骨骼肌减少:地高辛吸收后,50%,与骨骼肌结合,因而老年人的分布容积低于年轻人。
b.,肾脏排泄,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地高辛半衰期延长,导致体内蓄积,易发生中毒c.,老年人组织中的,Na,+,-K,+,ATP,酶减少,机体对地高辛敏感性增强,易发生中毒反应,d.,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可使地高辛代谢能力下降,e:,游离血红蛋白减少导致游离地高辛量增加有关讨论(用药监护),小结,1.SDC,:监测能较好反应地高辛临床药效,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但由于影响因素太多,不能简单的根据,SDC,来判断中毒还是剂量不足2.,临床药师必须与临床医师紧密配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