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大学放射性药物研发实验项目环境影响报告.docx
157页MHF2013-A21核技术利用项目厦门大学放射性药物研发实验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开版本)建设单位(盖章): 厦门大学 编 制 单 位: 福建省辐射环境监督站 二 〇 一 四 年 六 月目 录1 项目基本情况 61.1 项目概述 62 放射源基本情况 9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基本情况 104 射线装置基本情况 114.1 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 114.2 X 射线机,包括医用诊断、治疗、分析等用途 125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136 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 146.1 评价范围 146.2 保护目标 156.3 评价标准 187 评价依据 218 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 228.1 工程分析 228.2 源项描述 329 环境现状监测 3510 环境影响分析 3710.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3710.2 项目布局合理性分析 3910.3 国家产业性政策分析 4110.4 建设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4210.5 运行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4310.6 退役对环境的影响 6010.7 项目安全设施 6110.8 污染防治措施 6710.9 防护与屏蔽评估 6810.10 风险分析与评估 6910.11 三废的治理 7111 安全管理 7411.1 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设置 7411.2 职业人员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和再培训计划 7411.3 辐射监测 7411.4 辐射安全保证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7511.5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项目一览表 7712 结论与建议 7912.1 结论 7912.2 建议 8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83附件 1~附件 15、附表 1~附表 3、附图 1~附图 5 如下:4附件 1: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附件 2: 厦门大学辐射安全许可证附件 3: 厦门市环保局关于《厦门大学小动物 PET/CT 和 SPECT/CT 成像仪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意见附件 4: 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厦门大学小动物 PET/CT 和 SPECT/CT 成像仪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意见附件 5:厦门大学委托书附件 6:仪器检定证书附件 7: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放射性职业人员上岗证附件 8:《厦门大学放射工作人员个人计量管理制度》附件 9:《放射性药物与核医学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附件 10:《厦门大学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放射性药物与核医学实验室操作程》附件 11:《放射性药物与核医学实验室规则》附件 12:《放射性药物与核医学实验室准入制度》附件 1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台账》附件 14:《辐射安全管理办法》附件 15:《厦门公共卫生学院放射性药物与核医学实验室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附表 1:拟建厦门大学放射性药物研发实验项目周围环境照片附表 2:拟建厦门大学放射性药物研发实验项目 x-γ辐射剂量率、 β表面污染监测记录表附表 3:拟建厦门大学放射性药物研发实验项目衰变池出口 总β监测表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 2: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规划图附图 3: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影像大楼周围环境示意图附图 4:项目平面布局图以及人流、物流走向图附图 5:厦门大学放射性药物研发实验项目衰变池设计原理图5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厦门大学放射性药物研发实验项目建设单位厦门大学法人代表联 系 人通讯地址厦门市思明南路 422 号联系电子邮件z . .cn邮政编码361000项目地点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核技术利用项 目总投资(万元)2700核技术利用项目环保投资(万元)300投资比例11.1%项目性质新建 □改建 □扩建 □ 其它占地面积 (平方米)1236应 用 类 型放射源(类别)非密封放射性物 质工作场所(等级)射线装置(类别)其它/乙级II/1.1 项目概述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 1921 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 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 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近 9000 亩,其中校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 2500 多亩,漳州校区占地 2568 亩,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 3645 亩,目前,在校生近 40000 人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式成立于 2011 年 5 月 20 日,目前,学院已整体搬迁到翔 安校区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位于厦门市翔安区东南侧,总用地面积 243.07hm2,总建筑面 积为 1610000 m2 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见附件 1,翔安校区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已经成立分子影像中心,厦门大学分子影像中心可发挥该中 心在放射性药物和标记化合物技术及其在医药学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的优势,配合国家、省、市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完善和提高福建省在放射性药物与核医学实验平台的水6平室的建设,使福建省的分子核医学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医药学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厦门大学于 2008 年 9 月取得了福建省环保局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证书编号 为闽环辐证[00086](见附件 2)许可证条件为:物理系、海洋化学实验室使用 V 放射 源 8 枚;物理系、衍射实验室、材料系使用 1 台 II 类射线装置, 8 台 III 类射线装置;生命科学院、海洋化学实验室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丙级工作场所 2 处。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已经采购了西门子公司小动物 PET/CT(Inveon)和 Mediso 公司的小动物 SPECT/CT(NanoScan)设备,于 2013 年 10 月 已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厦门大学小动物 PET/CT 和 SPECT/CT 成像仪环境影响报告表》 于 2013 年 12 月已通过厦门市环保局审批,于 2014 年 1 月过福建省环保厅审批,厦门市 环保局、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厦门大学小动物 PET/CT 和 SPECT/CT 成像仪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意见分别见附件 3,附件 4厦门大学根据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拟使用 18F、64Cu 、11C 、15O 、67Ga 、86Y、 123I 、89Zr 、13N 、124I 、99mTc 等放射性药物用于小动物 PET 或小动物+SPECT 显像;拟使 用以上放射性核素进行标记普通化合物以期获得有医用前景的显像剂,并得到分子探针, 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进行心、肝、脑、骨等多种疾病包括肿瘤的早期诊断或治疗,使用的放射性核素与半衰期见表 1-1表 1-1 拟使用的放射性核素与半衰期表核素名称18F64Cu11C15O67Ga86Y123I89Zr13N124I99mTc半衰期109分钟12.7小时20.4分钟2.04分钟3.26天17.7小时13.3小时9.97分钟78.41小时4.18天6.02小时由表 1-1 ,对于 15O 、11C 、89Zr 、18F 、99mTc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极其短暂,生产完 成后, 根本来不及包装、运输,放射性药品活度即衰变至很低水平。
作为科研、实验核 素,由于科研的重复性和实验的不确定性,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 研究中心每天对于放射性核素日使用量较大,因此, 厦门大学所使用放射性核素不适宜 从其它公司购买,必须自主生产;对于 64Cu 、67Ga 、86Y 、123I 、13N 、124I 放射性核素,目前市场上供货的厂家非常少, 放射性核素价格和运输成本相当昂贵,对于科研来说,大7量使用会带来不便,也不经济,长途运输也不便于管理因此,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有必要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设回旋加速器, 自主生产 18F 、64Cu 、11C 、15O 、67Ga 、86Y 、123I 、89Zr 、13N 、124I 核素,开展放射性药物的生产与研发实验项目本次环评的厦门大学放射性药物研发实验项目主要内容有:(1)使用 1 台医用回旋加速器(使用 II 类射线装置)制备 PET 用放射性药物,包 括放射性核素 18F 、64Cu 、11C 、15O 、67Ga 、86Y 、123I 、89Zr 、13N 、124I其中 64Cu 、11C、15O 、67Ga 、86Y 、123I 、89Zr 、13N 、124I 仅用于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研究。
2)淋洗、标记、分装 99mTc 放射性核素(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99mTc主要用于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研究3)特别说明: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使用 18F 、64Cu 、11C 、15O 、67Ga 、86Y 、123I、 89Zr 、13N 、124I、99mTc 核素已经在《厦门大学小动物 PET/CT 和 SPECT/CT 成像仪环境影响报告表》 中进行详细评价,本次不予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以 及国务院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厦门大学提供的 资料, 为切实做好该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厦门大学委托福建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对拟建 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见附件 5制备 PET 用放射性药物、使用 II 类射线装 置及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该项目应依法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本次环评主要针对厦门大学放射性药物研发实验项目进行专项环评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位于厦门市翔安区东南侧,总用地面积 243.07hm2,总建筑面积为 1610000 m2 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见附件 3。
本次评价的厦门大学放射性药物研发实验项目位于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公共卫 生学院分子影像楼二层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规划图见附图 2,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影像楼周围环境如图附图 3、项目平面布局图见附图 4注:1.改建、扩建项目应说明原有情况,附原有项目的环评、竣工验收等文件;附项目所在地的区域图、项目的周边关系图2.应用类型——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栏填写此次被评价对象的类别(Ⅰ类、 Ⅱ类等);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等级栏填写(甲级、乙级等)3.投资比例——指核技术利用项目环保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