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教育的新征程-兼答一个普通的新教育人的来信.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5843609
  • 上传时间:2022-06-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57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教育的新征程兼答“一个普通的新教育人”的来信    朱永新朱永新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四十年未遇的暴雨万余人无法按时回到自己的家,77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日晚6时许,友人挂念,短信询问“在哪里”,我以打油诗回答:“倾盆大雨,吾在路上错把北国当水乡无奈苦应酬,梦想不忘友人知道,我的梦想自然指的是新教育,于是和诗鼓励:“百万兵马,十年草粮大帅小兵一肩扛风雨等闲视,高歌朝阳是啊,新教育一路走来,如今已迈过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新教育从一个人的念想,变成万千人的梦想;从一所学校,发展到38个实验区的1500多所学校,成为燎原大半个中国的民间教育改革运动;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已成为许多学校的价值追求;所开发的“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课程,已成为许多孩子的生活方式……也是在这个晚上,我收到一封署名为“一个普通的新教育人”的长信,结合刚刚落幕的新教育年会,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封信,我反复阅读,感动良久十年来,新教育这锅“石头汤”,正是在新教育共同体的努力下,在无数新教育人的探索中,不断丰富完善新教育的年会,也因此成为新教育的里程碑—~就像是每年一次的盛大庆典,为一年的劳作成果举行一个庄重的仪式;也像是一个庄严的出征,为新的出发举行一次壮行。

      正因如此,在不断呈现新的精彩时,每年的年会也会听到许多反思的声音这位新教育人来信中的思考,代表了许多新教育人真实的内心感受和对新教育的热切期盼,其实,也是最近几年我反复听到的声音所以,我愿意就这封信提出的若干问题,谈一些个人的想法,就教于各位同仁新教育是不是走得太快了?这位教师告诉我,年会回来以后,一位新教育朋友对她说:“你知道吗?读看云,读华德福,仿佛听见:不要急,慢慢来而打开罕台微博,就感觉焦虑,感觉要加油!加油!要奔跑!”她想想也觉得如此,遂有一问:新教育,是不是走得太快了?这位教师的疑问,与年会的形式与内容有关她在信中问道:“年会的功能究竟是什么?年会需要每年都办吗?年会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妥当吗?毫无疑问,年会是一种庆典,庆贺每一阶段的实践成果但年会更应是引领,是解惑答疑,是交流碰撞,是厘清与梳理,是矫正与规划从庆典的角度看年会,应该说堪称精彩但是,年会显然不仅仅是庆典从解惑答疑、交流碰撞,或者厘清与梳理、矫正与规划等方面来看,年会的确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甚至因为实验规模的日益扩大,不足之处也日趋明显比如,尽管年会期间我们有实验区负责人的会议,有新教育理事会,对于上述问题多少有所涉及,但这些会议毕竟不是面向所有的新教育人,而对于参加年会的大部分新教育人来说,局长、校长、教师等等不同职位,语文、数学、美术等等不同学科,新手还是老将等这些身份同为教育者而差异其实巨大的新教育人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又如何切合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年会中得到更实在的收获?的确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这位教师长期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她说,从教育科学研究的目光来看,新教育十年,就是行动研究的十年:边研究边行动,边行动边修正方案而她更愿意把年会视为“课题立项”年会的主报告,就是一份课题方案,着重介绍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它更像是一个大课题,其中具体的研究步骤与策略,则由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校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订一年聚焦一个主题,就是一年一个“课题方案”因此,这位教师坦率指出:“但是,我深深地懂得,课题,除非是学科课题,否则一年做一个课题,那是做不好的就像猴子摘西瓜,摘一个扔一个真正做事,非五年十年不可所以,我就想,年会,为什么非要一年一次,一年一个主题?是否也可以两年或者三年一次?”她认为,从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律来看,一年一个课题,很难真正地深入,也很难真正地巩固此话有一定道理对一所新教育学校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每年参加年会,每年推出新的实验项目,的确会有些眼花缭乱、手忙脚乱所以,我们一直建议实验学校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项目去做实、做好,并没有要求实验学校面面俱到.所有的项目都去践行但是,对于一个成长中的教育实验来说,我们的确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新教育真的走得太快了吗?坦率地说,我一直没有感觉新教育走得太快,相反,倒是觉得走得太慢。

      因为,新教育与我的理想还有漫长的距离,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或者还可以做得更好也许是我的这种心态驱赶着新教育,尤其是自新教育专职团队于2006年成立以来,2006年北京年会、2007年山西运城年会、2008年浙江苍南年会、2009年江苏海门年会、2010年河北桥西年会、2011年内蒙东胜年会、2012年山东临淄年会,每年一个主题,从儿童课程到有效课堂,从专业发展到校园文化,从中国文化到完美教室……新教育理念,随着这一路奔走的行动,在逐渐充盈教育的问题如此之多,需要探索的问题也如此之多,我们需要不断挖掘,不断研究,不断言说每年一个主题的关注,是新教育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制订的研究目标,也是新教育自身学术积累和话语体系形成的需要,同时还是保持新教育的学术张力与研究引领地位的需要新教育每年一次年会,每次年会一个主题,是新教育的传统,是新教育人的庆典,这个基本的格局可以不变之所以会有“快”的感觉,我认为,不是我们的新教育实验走得太快,而是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没有及时提高如何让年会更加具有参与性和指导性?如何让曾经关注的主题不断深化细化实化?这才是横亘于我们面前的难题为此,应该充分发挥新教育的研究机构和项目小组的作用。

      那些通过年会形成的理论共识和操作模式,应该由这些机构进行日常维护,通过培训、展示、讲座、开放周等各种形式来巩固研究成果今后每次年会时,可通过种种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将新教育实验的重要项目在年会期间或者年会前后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展示,让开展了相应项目的实验区、实验学校有选择地进行研讨,加强大家的参与性,发挥大家的能动性,从而集思广益,把各个项目深度推进正如这位教师建议的那样,这样的年会,可以让站在不同起跑线上的实验区与实验学校各取所需,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是普通教师的,去看看儿童课程与完美教室的课程打造;是校长的,去看看校园文化;是教研组长的,去看看有效课堂;是分管领导的,去看看教师专业发展让那些不远百里千里赶来的每一个人都有收获,而不是“看看心动,无法行动”这位教师真诚地建议,明年的年会“不如停下来研究如何‘推进’,看看全国各地的新教育人,一个人的,怎么在战斗;一群人的,怎么在思考;一校人的,如何在实践;而一个区域的人,又如何在集体行走”是的,新教育的成长,靠的是新教育人的共同努力,新教育的推进,也要靠新教育人群策群力如何推进新教育?如何切实有效地帮助每一个区域、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人,让大家的行走更为从容?这既可以作为今后某一年年会的重要选题,也可以作为近年的实验区工作会议或者新教育国际论坛的主题。

      谁在真做新教育?这位教师说:“新教育实验在日益壮大,每年都有很多新生力量注入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考察一下,究竟有多少教师真正清楚该让孩子读哪些书?他们在打造的是怎么样的一个班级书柜?究竟有多少教师真正会上晨诵、绘本以及整书共读,并能够正确指导读、写、绘?在许多新教育学校,晨诵、午读的时间从哪里来?如何整体规划安排?究竟有多少教师知道有效课堂框架,真正理解框架,并用此框架在进行课堂教学?究竟有多少教师知道自己该读哪些书,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读书?究竟有多少教师能保持常态的、持续的写作,把每日反思当作一种习惯?究竟有多少校长真正在架构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并带领全体师生一起行动起来?究竟有多少学校在思考如何扎实推进上面提到的各个新教育项目——是全方位多项目一齐推进,还是寻找小切口重点突破?或是架构合理的序列,逐年逐一推进?”这些问题,其实早已时常在我脑海中闪现为此,怀大爱、做小事,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曾经讲过,即使新教育实验什么都不做,仅仅把营造书香校园一件事真正做好,它就已经对中国教育作出了相当的贡献所以,当新教育研究中心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等事务上之后,我们在加强地方区域新教育研究中心建设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新项目的开发,如新阅读研究所的书目研制和萤火虫亲子共读的项目等,这既是力图不断深化和拓展新教育的研究,也是希望让营造书香校园这一行动的步履更加踏实。

      但是,当我走进海门、绛县、焦作、桥西等优秀新教育实验区,当我走进内蒙、北京、河北石家庄等地的一所所优秀新教育实验学校,当我在抓住一切机会,与那些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新教育榜样教师直接接触,走进一间间的新教育教室,我心底的所有疑问,往往顷刻间烟消云散——真做新教育的人们,就会有真的成长那些实实在在、认认真真行动的地区、学校和教师,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可圈可点,有的故事可歌可泣!无数次,我被新教育的人与事感动、震动,情难自禁地流下热泪走读新教育的这一路,我真实地感受到,新教育实验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也的确幸福了一位位教师的教育生活,真切影响了一个又一个生命这些人,是新教育的脊梁;这些人,正以有力的行动默默地书写自己的人生传奇!当然,全国38个实验区的150万新教育师生中,不是所有的实验区都能按照新教育的标准去做,不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到了同样高度,更不可能所有新教育的教室都是完美的年会作为新教育的年度庆典与总结,也从相当程度上体现这个问题最近几年,年会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主题展演也越来越“豪华”,来自新教育内部的善意的批评和提醒也越来越多前不久,李镇西老师在他的博客中提出,新教育应该避免华丽的表演,回归朴素简约。

      这位教师同样表示出担心,她说:“至于年会的奢华,我以为,那更是有违新教育一贯坚持的沉静、朴素与隆重这次遇到一位新教育好友,他说,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年会后遗症:那就是凡是承办年会的,‘辉煌’过后便是沉寂,有那么几年,会没有声音,会缓不过劲来我就想,这是为何?是原本只有七分的思考、五分的行动,却做出了十分甚至十二分的呈现,所以‘透支’了?是因为定点太高,所以再要前行举步维艰?”这位教师的反思与追问是有道理的应该说,每次年会对于每位承办者来说,的确都是严峻的挑战,不要说内容的呈现,光是2000人左右吃住行等后勤的压力,就不是一件小事情而围绕年会主题的内容表现,要想紧凑集中、完整体现那些劳作的成果,也绝非易事但是,我个人仍然认为,真正办好一届年会,总的来说,有助于促进区域的新教育实验发展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桥西新教育实验区桥西从2005年邓小梅副区长率领部分校长踏上追梦之路,到2008年真正开启新教育儿童课程,走过坚定、漫长而坎坷的历程,可以说,是2010年的桥西年会才真正让桥西的新教育深入人心,尤其是学校文化建设,让许多学校脱胎换骨所有去过桥西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桥西,真的变了至于年会以后是否会由“辉煌”变得“沉寂”,其实与年会是否“透支”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在经过紧张、忙碌甚至“拼命”的年会准备工作以后,短暂的休息调整是正常而且必要的但是,成长是不可逆的如果有些美好的事物已经融入学校和教师生命中,那么任何力量也拉不回头有些曾经举办过新教育年会的实验区和学校,之所以后来相对沉寂了,有许多其他的原因,可最根本的原因并非因为举办年会,而是因为新教育的根,本来并没有真正扎进这片土壤中新教育不是在原来的学校教育体系之外加上一点东西,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的优秀实验学校,“不应是所有项目齐齐铺开,若蜻蜓点水般轻轻拂过,而应该是真真正正地把新教育理念与校园文化高度契合,能够在某个项目上成效卓著并富有创意的学校”所以,我完全同意这位教师真诚的建议——新教育,要静静地做,慢慢地做,最重要的是,每天都真正快乐地做要允许教师从当今畸形教育的夹缝里,抽身出来,反思自己的日子,然后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