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缪勒和本菲.pptx

2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096545
  • 上传时间:2017-08-06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930.15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比较研究与传播 之缪勒&本菲,,content,一、All about Friedrich Max Müller:1.缪勒简介:2.缪勒学说的源起:时代背景+前人研究3.缪勒的主要观点4.对缪勒学说的批评二、All about Theodor Benfey1.本菲学说的源起:2.本菲的主要观点3.影响:4.缪勒VS本菲三、Johannes Fabian & His book:1.费边简介2. New conceptions of Time 3.The denial of coevalness: our time, their time四、小结与反思:五、参考文献:,缪勒简介,Friedrich Max Müller(1823年12月6日-1900年10月28日) 德裔英国东方学家、宗教学家,尤擅佛学·生于德国的德骚,其父是德国浪漫派诗人,在他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由母亲抚养成人1841年进莱比锡大学学习,从布罗克豪斯研究梵文后在博普指导下攻读语言学,又在柏林师从弗里德里希·谢林研究哲学一年。

      景仰歌德、席勒和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尤其对神奇的东方世界充满兴趣,早年在柏林大学学习,以后又在巴黎大学随东方学家欧仁·布尔诺夫研究梵文和佛学1845年开始研究波斯古经《阿维斯陀》1847年去英国定居,任牛津大学教授,专门从事印度宗教和哲学等研究工作,校勘、翻译和出版佛典他对印度宗教、神话、哲学、语言等都有比较广博和深湛的研究,1870年在皇家学院作系列演讲,第一次提出“宗教学”概念晚年继续撰写有关印度宗教的著作,并积极赞助东方文献手稿及铭文的研究,把西方对宗教的研究扩大到基督教范围以外,被视为19世纪兴起的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和比较神话学的创建人之一他的主要著译有《佛教及佛教巡礼者》、《古代梵文文学史》、《梵文文法入津》、《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吠檀多哲学》、《印度六派哲学》;还主编《东方圣书》51卷(1875年以后)在南条文雄和竺原研寿等协助下校勘、翻译和出版了佛教文献《阿弥陀经》(梵文1881,英译1894)、《无量寿经》(梵文1883,英译1894)、《金刚般若经》(梵文1881,英译1894)、《般若心经》(梵文1884,英译1894)、《佛顶尊胜陀罗尼经》(1884)、《法集经》(1884)等。

      日本的梵文学家和佛学家南条文雄、高楠顺次郎都出其门下缪勒学说的来源之时代背景,2.在浪漫-民族主义的推动和唯心论哲学的触发,德国的语言学家专注于自己的过去,试图建构民族漫长而又光荣的历史文化许多著名语言学家,通过系统的比较研究北欧的各个语言、不同的日耳曼语言以及印欧语言,论证了被比较的各种古代和现代语言之间的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的共同性以及不同语言的历史发展过程;他们致力于构拟一个“原始共同语言” ;学者们发现,德国乃至欧洲的过去不是孤立的,不但与古希腊、罗马有联系,也同印度和波斯的过去有关联3.学者们发现不同地域的民族保存了一些同根的语言、神话、宗教信仰,从而对语言整体的研究从语法研究扩大到对雅利安民族神话和信仰的研究;他们将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运用到民间文学的研究中;学者们试图建构原始共同神话,1.比较语言学和比较神话学都发生在实证主义时代(the age of positivism);实证主义宣称,历史呈现自然科学的特点(history took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uralistic science),实证主义者通常是通过个案的观察来考察对整体的思考;实证主义奠基人孔德认为拜物教(fetishism)是宗教最初的形式;同时他也认为人类历史起源于原始民族(primitive peoples)的历史;法国戈比诺(gobineau)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随着雅利安民族的出现为开始标志;雅利安民族出现之前,人类历史是一片黑暗;雅利安民族的文化传播生成了日耳曼民族。

      缪勒学说的源起之前人已有研究,1.维科认为神话是语言的一种表达;基于神话的寓言不是对真实故事的改写,而是真实的故事;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的基础;法国Dupuis(迪皮伊)基于维科的《新科学》,他认为大自然两个最基本的元素就是光和黑暗,所以所有神话的共同基础就是太阳的升落;迪皮伊认为神话是人类历史生活的一种反映2.在德国,克罗伊策(creuzer)采用了以上观点,认为最初的宗教意识是将自然拟人化的结果(the result of the animation of nature),这便导致语言中充满了象征性的拟人化词汇,他运用了很多词源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托雷斯(gorres)沿袭了这种方法,缪勒也是如此,虽然他关注的是希腊,缪勒学说的源起之前人已有研究,3.格林兄弟接受了维科的观点,即神话是对自然现象诗性想象的表达;格林兄弟的研究兴趣从语言转移到短故事领域,支持印欧文化整体论;他们利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工具,把德国各种民间文学形式中保留的远古时代的神话遗迹同印欧语系其他民族的相同的资料进行比较,根据所发现的不同民族民间文学相同的遗存情况,发掘雅利安族的原始神话;他们首先对这些神的名字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确定这些词汇的历史演变情况和它们之间的统一关系,以及这些词可能具有的最原始的含义,从而再进一步去研究这些神的性质和这些神的意义和演化过程。

      雅利安民族的人,从最原始的地方向欧、亚移民的过程中,随即将一些故事也带过去了,随即又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民族中心”这样,便将语言和民俗联系在一起,也最终将语言和种族的研究联系在一起4.库恩(Adalbert Kuhn)继承了格林兄弟的观点,著有《关于火与诸神饮料的起源》他认为诸神是巨大的自然力的人格化他强调雷电而不是太阳是神话的基础因素缪勒的观点,一、语言观:语言形成、发展的4个阶段:词的形成期、方言期、神话时期和各民族语言形成的时期;认为语言的发展和人类的思想、精神的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可以通过一个民族的原始语言去了解这个民族的古代思想、道德文化与宗教;语言族系与宗教分类是一致性,对各民族语言、神话、宗教术语(神名)、宗教生活和宗教制度进行比较,就可以找到类别的共同性,从而发现各语系民族宗教在原始时代共同的崇拜对象和共同的崇拜活动,找到宗教上的原始统一体,解释各类宗教的共同起源及其后来的演变和发展,缪勒在他的《比较神话学》中称库恩是他灵感的直接来源;缪勒追随库恩的脚步,将雅利安神话中神的名字印欧文化中,以重构它们最原始的含义;库恩将风暴、温度而不是将太阳看作神话的来源,而缪勒重新将太阳视为神话的来源;如此,缪勒的而研究结合了维科,迪皮伊、库恩等人的观点,他延伸到了对雅利安初民的研究,缪勒的观点,二、宗教观:缪勒区分了三种宗教形式:有形宗教(tangible one)、半有形宗教(semi-tangible)、无形宗教(intangible);提倡进行宗教科学的比较研究,把比较作为宗教学的一种科学方法,认为宗教学所有的高深知识都是通过比较才获得的,并且是以比较为基础的;在缪勒看来,对无限的感知(perception of the infinite)最先刺激了“思想”和宗教的语言,认为自然力是宗教的信仰核心,它们是原始的神;反对拜物教的说法,三、神话观:人类语言和思维方式是同一的,神话的表达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受古代人说话方式的制约;在神话阶段,语言处于疾病状态:首先,神话的发生是由于人们把古代遗留下来的名词遗忘所致;一些词汇由于遗忘失去了本意,然后成为神话词汇;其次由于人类语言原生意义的遗忘,完全丧失原意的古语不与意义一起丧失,遗留下来的古语便生出混乱和误解,便产生了许多新的解释;在不同国家的神话、传说、故事、谚语中发掘远古神话遗迹,希望从中发现雅利安民族本来固有的原始共同神话;自然力是原始宗教的信仰核心,而原始信仰的主要对象是太阳,所以一切神话都可以追溯到太阳,对缪勒的批判,1. 人类学派认为,所谓语言误解在神话的进化中起的作用非常小,而神话中非理性的成分不过是来自思想条件的遗留;2.兰格提出,缪勒的神话系统观点是以印欧语言分析为基础的,它过分狭窄。

      神话学材料远远超出了印欧语言的界定,印欧语言的这个界限是由缪勒通过对印欧语言的讨论来划定的;以神话创作的原始心理状态来解释神话的荒谬,指出神话不是语言的疾病而是原始人生活中的可感事实本菲简介,Theodor Benfey(January 28, 1809,– June 26, 1881)a German philologist;In 1834 he became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Göttingen,teaching Sanskrit and Comparative Grammar;起初想学医学,后受其父影响学习哲学,本菲观点的学术来源,1.法国的学者silvestre de sacy试图根据民间故事的传播来研究民间故事,他并不打算建构民间叙事的一个遥远的雅利安民族的共同源头;2. 这种研究方法延续到了auguste wagoner:他形成了一个关于民间故事历史性传播更为具体的理论;通过比较希腊故事和印度故事,wagoner认为寓言并不是起源于希腊,印度的也有很多古老寓言3.本菲受silvestre de sacy的影响比较大,他对五卷书各种译文的源头和发展很感兴趣;本菲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理论——历史东方学理论(historical-oriental theory),历史东方学理论(historical-oriental theory),1. 本菲认为,欧洲的口头和书面的故事并非欧洲原来所固有,而是起源于印度。

      这些故事在发源地形成之后,就通过各种途径向其他民族、其他地区迁徙;他认为这种传播在公元前10世纪,随着五卷书的改编和翻译,这些童话就流传到其他地方;2. 在本菲看来,这些童话首先是通过口头传播,其次才是书面传播后来才是以书面传播为主,还有就是1世纪的时候,佛家经典传入中国和西藏地区然后传入蒙古族,而蒙古族曾远征欧洲,便又将这些民间叙事带到欧洲;还一种是通过阿拉伯和波斯传入欧洲3. 本菲强调了一个事实:欧洲民间在印度文本基础上确实重新生产了一些主题和母题,但通过再加工,欧洲也创造了新的童话;尽管很多童话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也还是有很多童话是从希腊传入,本菲的影响,2.俄罗斯历史学派的起源——miller and veselovskil:俄罗斯学者惊奇的发现蒙古的民歌和土耳其的民歌存在惊人的一致性;o.f.miller认为格林和缪勒的理论是非常有效的;veselovskil:他将赫尔德、格林兄弟的浪漫主义和缪勒、本菲的理论结合起来;受本菲的影响,他认为尽管东方影响了西方,但西方也影响了东方;认为一个民族文学的历史和民间的文字历史都是一个不断持续发展的过程;民间文学的创作的重要性和艺术创作一样,是不能通过客体进行衡量的;他认为民间诗歌是所有文学形式发展的最初阶段;他坚信民间传统可以从一个中心往外传播;,1. kohler landau and cosquin:cosquin教条式的阐释了本菲的东方历史理论;他认为印度毫无疑问是所有童话的源头;他利用印度的信仰和习俗来解释已传播到欧洲的民间童话的源头;认为轮回(metempsychosis)只是印度独有的;与本菲不同的是,他认为只有那些在印度能找到相同主题的民间故事才是起源于印度,本菲的影响,3.芬兰地理学派:作为流传学派的发展和演变,在本世纪初叶,产生了一个新的学派——芬兰地理学派:在神话学派和流传学派的历史比较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历史地理比较研究法,缪勒VS本菲,1.与缪勒不同的是,本菲并不试图解释神话和民间叙事的起源。

      他认为,民间叙事的研究应该首先是基于对民间叙事传播途径的考察;2.本菲不是考虑远古时代的雅利安民族,他对雅利安民族“长距离迁徙”持怀疑态度他考察的是具有历史性的印度,是置放在具体时空中的印度社会;3.缪勒根据《吠陀经》建构了雅利安民族的原始社会形态;而本菲则被印度的《五卷书》(panchatantra)所吸引,本菲将《五卷书》视为欧洲大众叙事的主要来源之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