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讲-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讲解.ppt
47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第三讲 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主要内容提要 城市的发展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业社会的城市农业社会的城市(奴隶、封建社会)(奴隶、封建社会)o农业社会产业结构,历经6000余年;o城市发展很慢,绵延时期很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很少,直至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总数为2930万人,仅占世界总人口的3%左右;o城市规模很小,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规划思想认为,一个理想城市的居民人数不要超过1万人,13世纪的欧洲城市人口很少超过5万人;o城市功能简单:行政管理、宗教活动、军事、手工业或商业中心等;o城市的结构和形态都较单纯:城市多以王宫、庙宇、教堂、官邸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为中心,布局上体现出阶级对立的思想或者礼仪思想 ;工业社会的城市工业社会的城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并存)(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并存)o工业社会产业结构,城市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o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o工业城市大量兴起,工业生产成为城市职能的主要职能;o工业化城市化功能多样化用地类型多样化环境人工化;o城市问题出现:土地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问题等;o城市分布的不均衡,形成区域性的城市密集区(英国和德国)。
沿海岸线或淡水河流;内河入海口;资源分布广的地区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的城市发展: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的城市发展:o城市职能:制造业地位下降,城市成为金融服务业、文化活动、国际贸易活动以及高科技活动的中心;o城市郊区化;o城镇密集区和大都市带的出现;o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如大气和水质的恶化,热岛效应、人口拥挤等;o世界城市发展不均衡,中国的城市中国的城市o奴隶社会:城市是在奴隶主的封地中心邑(村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按照奴隶制的等级制度规定其规模的大小 王都诸侯国国都卿大夫都o封建社会:城市主要分为三类: 封建统治的都城 地区封建统治的中心 一些府县和小的手工业城市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总结: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总结:o政治、军事因素是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后期城市功能趋于多元化;o城市的发展受到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呈波浪型曲线向前发展的轨迹;o城市分布和发展极不平衡,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逐渐分离(呈分离状态);o城市数量众多,规模宏大;o大一统体系中的城市的有限变化;o近代中国城市: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城市,一批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城市发展起来,沿海或沿江商埠城市发展起来;o解放后的城市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建设比解放前发展快,计划经济时代,通过国家的政策,促进中西部城市的发展,一批重点工业、资源型、交通枢纽型城市建设起来;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许多新的城市和城镇,沿海城市率先发展起来,以形成以京津塘、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主的大都市地区,上海、北京、广州向国家化大都市迈进;中国的城市中国的城市五、我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o殷周时代的城市n商城(郑州)o周代的都城n周王城o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n齐临淄(长5Km,宽4Km 7万人) 燕下都 赵邯郸o秦汉时期的城市n汉长安我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o隋唐时期的城市n唐长安n日本(平城京、平安城)o元宋时期的城市n北宋东京(开封)n宋平江府(苏州)n元大都(北京)o明清时期的城市n明清北京n景德镇我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近代城市(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城市)o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形成的城市n几个帝国主义共同占领的城市天津、上海n一个帝国主义独立占领的城市青岛、哈尔滨、旅大、广州o原来的封建城市的局部变化北京、成都o由于交通或工业的发展形成的城市n由于交通发展形成的城市郑州、石家庄n由于手工业、工业发展形城市唐山、阳泉3、现代城市(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城市)我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三、国外古代城市的发展o1、早期的城市n古巴比伦城n卡洪城n雅典卫城n庞贝城o2、中世纪的城市n佛罗伦萨n威尼斯n锡耶纳n巴黎国外古代城市的发展国外古代城市的发展古巴比伦城古巴比伦城古巴比伦城古巴比伦城卡洪城卡洪城雅典卫城庞贝城庞贝城四、国外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o1、工业革命 英国1640年、法国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打下政治基础。
n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始于英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基本完成法、德、俄、日在19世纪内相继完成o1781年,瓦特发明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发明机车o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促进了城市间的交往,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开始摆脱原料基地的束缚o经济革命带动了政治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趋于成熟国外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国外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n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o机器的发明使工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o交通设施的发展使城市的联系更为快捷,运输量更大o生产力的提高与人口的增加形成良性循环o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城市建设管理的变化国外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国外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近代城市发展经历的三大阶段近代城市发展经历的三大阶段o1、城市绝对集中发展阶段n人口从农村向城镇大规模迁移;n交通枢纽城镇呈现由中心向外围扩展的态势o优势n发挥集中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o弊端n交通组织越来越空难;n环境污染加剧,人们远离大自然o2、城市相对分散发展阶段n小汽车等机动交通工具出现,人口纷纷迁居郊区;n郊区增长超过城区增长o3、城市区域协同发展阶段n城际间快速、大运量交通条件成熟;n区域内部从城镇到郊区的人口迁移;n摆脱自身独立发展的束缚,向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阶段迈进;n形成巨型城市群或城市带。
近代城市发展经历的三大阶段近代城市发展经历的三大阶段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城市未来发展趋势o1、中国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n1)经济发展及其布局:内需比重扩大,服务业比重增加n2)资源环境状况及布局:资源稀缺,空间分布不均 n3)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和资源全球共享n4)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网络化和集中化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城市未来发展趋势o1、中国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n5)人口增长及其空间分布:劳动力素质提升,人口分布区域不均 n6)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升级,空间转移加快 n7)社会变化及其空间演化:消费结构升级,中产阶层壮大 n8)制度及政策变化:市场制度完善,公共政策调整 o2、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n外延增长:未来城市发展继续加速 n内涵发展:未来城市发展趋向高级化 n地域结构:未来城市发展趋向集约化 n体系演化:未来城市体系将是城市大型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网络化 n空间演化:未来城市发展将是梯度推进和动态演化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城市未来发展趋势o2、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n功能定位:未来城市发展将呈个性化和多样化 n内外关系:未来城市发展将更加开放和全球化。
n发展层次:未来城市发展是多层次化和非均衡发展 n城乡关系:中国一些城市未来城乡一体发展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o城乡不分城乡对立城乡融合农业社会:并存/工业社会:对立/生态社会:融合o城市随产业高层次化而呈螺旋上升式发展及二者之间的互动集聚分散再集聚再分散o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第四节 城市化主要内容提要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四节 城市化o城市化的含义(城镇化,urbanization )n简单地讲: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o生活方式的城市性(社会学)o人口职业的转变(人口学)o产业结构的转变(经济学)o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地理学)n空间表现: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数量的增加o单一指标度量法 通过某一最具有本质意义的、且便于统计分析的指标来描述城市化水平n人口统计学指标:PU=U/P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n缺陷:各国城镇标准相差甚远,缺乏可比性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o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1979年在研究了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中所经历的轨迹后,把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n初期阶段(30%以下)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缓慢;n中期阶段(30%70%)由于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显著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n稳定阶段(70%90%)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主要表现为城镇内部的职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o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n城市化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n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n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n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大城市连绵区,吸纳劳动力;n过城市化:农村人口过度涌向大城市,超过城市的容量,形成贫民窟n逆城市化:非城市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接近或超过城市水平,城市人口向郊区发展;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n1979年以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速度很不稳定,既有激增又有骤减,波动十分明显,与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密切联系;n改革开放以后,城镇人口增长快,城市化出现了前所谓有的规模和速度,我国城镇总人口由1949年的4900万人增加至2005年的5.6万人,净增城镇人口近5亿,至2005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2.99%。
n我国城市化进程是与工业化进程、国家政策导向有密切关系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表1 1949年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情况一览表年份设市城市数量/个城镇人口/万人城市化率/%备注1949136576510.619601991307319.81964169988514.0受经济 困难时 期影响19701761442417.4受“文化大革命”影响19751841603017.319802231914019.419853242509423.719904673019126.419956403517429.119986683693530.4200566156200(约)42.99中国城镇化进程图中国城镇化进程图改革开放以前:改革开放以前:o第一阶段(50年代初中期)1952年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制造业对中国的转移,重工业优先o第二阶段(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允许地方发展工业o第三阶段(60年代前半期)三年自然灾害o第四阶段(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后o改革推动期(1978-1990)n1978年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n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乡村工业化和城市化p珠江三角洲模式p苏南模式p温州模式n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大经济特区的成立,城市层面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外来投资;o中国形成大城市圈和城镇密集带n京津冀n长三角n珠三角n山东半岛n辽中南n中原n长江中游n海峡西岸n川渝n关中城市群 十大城市群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99,2005年,人口所占比重为3502,而GDP所占比重为5283。
也就是说,十大城市群以不到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承载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创造了二分之一以上的GDP 讨论: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o中国城镇化面临由“数量城镇化”到“内涵城镇化”;n城市土地的粗放式扩展n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n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o中国城镇化的“城乡二元化”模式现象;n土地及农民工权益等制度环境成为城乡协调的突出矛盾n城乡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差距状况n农村及城市贫困问题o中国城镇化的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变革n城市管理如何变革?o中国城镇化的模式n紧凑型城市o城市化的动力机制n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为城镇人口提供商品粮;农业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为城市工业提供原材料;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n工业化是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