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明代文论重点解析.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0589766
  • 上传时间:2018-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明代文论重点解析明代文论重点解析CyberArticle 遭到破坏,您可能不能正常保存图片, Flash 等等... 明代文论重点解析谢榛诗论选录学习提示:谢榛,字茂秦,号四溟山人,明代后七子中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论诗著作《四溟诗话》 ,一名《诗家直说》 明代前后七子都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谢榛反对“摹拟太甚” ,即既要学古,又要自得,要求把二者结合起来学习谢榛诗论,主要就是学习他的《四溟诗话》 ,建议掌握以下几点:一、关于情景关系的讨论;二、关于诗歌有体、志、气、韵四要素和兴、趣、意、理四格的论述;三、强调感兴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一、情景是谢榛诗论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他认为“诗乃模写情景之具” , “作诗本乎情景” 他主张诗歌内在的情感深长,外在的景物要远大情景应融合,要做到“情景适会” (《四溟诗话》卷二)怎样才能做到“情景适会”呢?这种“适会”是在客体触发主体的感兴过程中发生的在这种状态中,主体“思入杳冥” 、 “无我无物” ,主客体之间就达到了完全的融合统一二、谢榛认为诗有体、志、气、韵四要素他说:“文不可无者有四:曰体,曰志,曰气,曰韵作诗亦然 ”并说:“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

      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 ”所谓体指体格,属于形式体制方面;志指情志,属于内容方面;而雄浑之气,隽永之韵则属于审美风格方面他又指出诗歌有兴、趣、意、理四格,说:“诗有四格:曰兴,曰趣,曰意,曰理 ” (《诗家直说》卷二)从他所举的例子看,兴,就其为审美表现方式言,就是借他物以兴起主体的情感;趣,是就审美效果而言,指诗歌有生趣;意和理,则是就诗歌所表现的主体的意趣、道理而言理属于理性的,是议论,是道理;意则既有感性色彩,又有理性成分,介于情理之间 “四格”其实就是诗歌的四种审美类型,其对韵、兴、趣的重视,是与神韵、性灵说相通的三、谢榛论诗强调感兴在创作中的作用他认为“诗有天机” ,以“不立意造句,以兴为主,漫然成篇”为“入化” ,是创作的极境他不主张先立意,认为宋人作诗必先命意,结果涉入理路而缺乏思致主张意在言后,意随言而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反对主题先行,主张不假布置,意随言生,意在言中在诗歌鉴赏上,由于他强调以兴成诗,而兴之所至,未必皆有寄托,所以反对强作解人,认为“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 ,这是比较通达的鉴赏论观点,也符合诗歌鉴赏中的实际情况总之,谢榛的诗论在前后七子的诗论中有其独特、独立的地位,他的情景适会说、四格说对明清一些诗论家的情景说、神韵说、性灵说都有一些启示和影响。

      李贽文学论著选录学习提示:李贽是明代后期重要的思想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思想对于后代文学批评产生过重要影响,学习李贽的文学思想,主要领会掌握两点:一、李贽的童心说;二、李贽对《水浒传》的评论;三、李贽文学思想的影响一、 “童心”说是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什么是“童心”呢?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 ”因此,所谓童心,即童子之心,即不含一丝一毫虚假的真心,是不受“道理” 、 “闻见” (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教条)熏染的心他认为童心是一切作品创作的源泉,最是评价一切作品价值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给矛《西厢记》 、《水浒传》等戏曲、小说以很高评价,认为是“古今至文” 二、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里对《水浒传》作了专门的评论当时正统文人排斥通俗文学,李贽首先把《水浒传》放在与正统诗文相同的地位,说它是“发愤之所作也” ,这就与《史记》有相同地位了他还肯定《水浒传》描写的人物是“忠义之士” ,其事迹也是爱国爱君的忠义之举,从创作动机的严肃性和创作内容的正义性两方面,李贽都作了充分的肯定。

      三、李贽的童心说是与明七子派的复古摹拟诗论观相对立的,并且成为稍后的公安派性灵说的直接理论源头另外,他把《水浒传》放在与《史记》等正统诗文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与后来金圣叹把《水浒传》与《史记》相比较,观点也在相似之处袁宏道诗文论选录学习提示:袁宏道,字中郎,湖北公安人,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 ,是公安派的核心人物公安派的兴起是在后七子复古之风盛行之后,所以抨击这股复古风是公安派的首要目的,并且不仅从理论而且从实践上也为这一目标作出了贡献学习公安派的文学理论思想,首先要掌握袁宏道提出的“性灵”说的内涵;其次要掌握公安派的另一诗学主张——变,其三要了解袁宏道文学主张的弊端;另外,还应该了解其文学主张的影响一、为了评击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他在给他的弟弟中道(字小修)的诗集写序时说道:“(小修)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提出了文学批评史上所称的“性灵”说所谓“独抒性灵”就是“从自己胸臆流出”的真感情的抒发这种“性灵”与李贽的童心是一脉相承的,其唯一的标准就是真这种观点的提出对复古派的模拟风气当然是一打击。

      出于这一认识,他认为当代(指他所在的明代的当时)诗文不可能传世,而那些闾阎妇人孺子所唱的民歌《擘破玉》 、 《打草竿》之类,由于是“真人”所唱之“真声” ,或可流传,这就肯定了民歌的价值二、袁宏道另一诗学主张是变,从主体(指创作者)方面言,变是真的必然结果,他说:“真则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 (《与丘长孺》 )从时代方面言,诗歌的变化也是必然的他说:“文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不同的作家风格不同,不同的时代面貌不同而复古派(前后七子)否认变是合理的,要复古就是要诗歌不变袁宏道肯定要变的合理性、必然性,这就打破了前人的陈陈相因的成法, “不拘格套” , “从胸臆流出” ,并主张向民歌学习,形成其诗歌的独特风貌三、公安派在当时风行天下,形成潮流,其弊端也就显现出来了,这就是浅俚, “信口而谈”当然难避鄙俚当时“三袁”中两位兄长已逝世,中道力图纠正公安末流之弊他认为主性情者,其末流陷入俚,而要救之以法律;主法律者,其末流陷入俚,而要救之以性情交替互变以互救其弊四、公安派的性灵说与李贽童心说是相通的,对后来清代袁枚的性灵说有一定影响另外,明代公安派稍后的竟陵派也主张性灵,当然也是受公安派文学主张影响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