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蛾周氏啮小蜂.doc
11页白蛾周氏啮小蜂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最先发现于美国白蛾蛹内的内寄生天敌昆虫,由中国昆虫学家杨忠岐教授定名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王洪魁教授通过十多年研究,发明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方法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在辽宁、山东、天津、陕西、河北、北京等省市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杨忠岐等人申请获得了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防治美国白蛾国家发明专利但是,防治美国白蛾,仅用白蛾周氏啮小蜂一种生物防治手段是不够的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一种优势寄生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强,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情有独钟”,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素有“森林小卫士”之美誉 白蛾周氏啮小蜂为寄蛹生蜂,蜂身长仅1毫米,无蜂针,不攻击人,由专门实验室进行人工培育,白蛾周氏啮小蜂被培育在酷似“蚕蛹”的硬壳内,外部被一只比鸡蛋略小以特殊材料制成的壳所包裹培育期间,将其悬挂在树干2米处,当蜂体成熟时,它们会从“鸡蛋外壳”上的一个一分钱硬币大小的开口处破蛹而出然后,这些“天兵天将”将会依循本能寻找并侵入美国白蛾或者其他蛾类的蛹,在蛹的内部定居并繁衍后代,从而达到消灭美国白蛾的目的。
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关键是要选择病害少发育程度低的嫩蛹,要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正常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得白蛾周氏啮小蜂在同柞蚕蛹内的病原微生物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高大挺拔、枝叶茂盛的树木为喧嚣的城市增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可是在自然界中却有一些昆虫专门以树木的叶子为食 这几条正在贪婪吞食树叶的虫子是一种叫做美国白蛾的幼虫,它几乎能危害所有的阔叶树、花卉、果树和蔬菜,一旦大规模地爆发,成片的树林、果园、庄稼就难逃厄运了 这种害虫的原产地本来在北美洲,可是随着包装箱、木材等物品在全世界范围的运输,附着在上面的美国白蛾也被带到了世界各地 由于它适应性和繁殖力都很强,常常爆发成灾,因而被列为国际检疫害虫世界各国都在寻找防治它的办法 常规的化学防治办法虽然见效快,但是喷洒出去的化学药品既污染环境,又会杀伤其他有益的鸟类和昆虫, 过上三年两载,美国白蛾的抗药性增强了,还会卷土重来 其实,貌似凶恶的美国白蛾在自然界中也有天敌但是它们大多生活在北美洲,遭受虫害的欧洲各国曾经从原产地美国和加拿大引进了10多种天敌,但往往不能长期生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杨歧忠教授经过十五年的寻找和研究,终于在我国的陕西找到了一种以前从没有发现过的美国白蛾的寄生性天敌,并把它起名叫白蛾周氏啮小蜂。
别看这种小蜂的个头很小,它的本事却不小当啮小蜂找到美国白蛾的蛹以后,就用它腹部锋利的产卵器扎破蛹壳,把卵产到了敌人的身体内部,一次就可以产卵200-300多个 三四天以后,啮小蜂孵化成幼虫,这些蛆状的幼虫以美国白蛾蛹中的组织和器官为食,最后杀死美国白蛾,并在它的体内化蛹再过20天,羽翼丰满了的啮小蜂就可以咬破美国白蛾的蛹壳,飞向四面八方,寻找其他白蛾的蛹产卵寄生去了小个头的啮小蜂就这样打败了美国白蛾这个庞然大物 现在,在天津市园林绿化研究所的繁蜂基地,科学家已经研究出来用柞蚕的蛹作为美国白蛾的替代物,大规模地培育白蛾周氏啮小蜂 同时,根据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科学家可以利用控制温度、湿度等手段来人工控制它们的发育进度,一旦哪里遭到了美国白蛾的危害,他们就可以迅速繁育出足够量的啮小蜂,成为一支随时应召的生物快速反应部队,放飞到灾害严重的地区去帮助我们消灭美国白蛾 采访专家:“其实,在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下,害虫的数量由于受到天敌的制约,它们不会大发生,也不会造成危害,那么,我们所采用的生物防治的办法就是利用自然界的这一规律,发现、研究和大量繁殖了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从实际效果来看,已经达到了长期持续有效对美国白蛾的控制。
由于利用这种以虫制虫的生物防治技术,既不会污染环境,又不需要太大的投入,而控制害虫的效果却持续有效,所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1、蜂种来源与复壮 为了防止恒温下人工繁殖周氏啮小蜂蜂种退化,影响防治效果,在人工繁殖5~6代后需收集自然界的周氏啮小蜂进行复壮收集方法:一是将美国白蛾蛹放入广口瓶中,挂于林间,6天后收回饲养;二是用合适的纱网罩住美国白蛾喜食的寄主植物,内投放多头白蛾幼虫,待其化蛹自然界中的周氏啮小蜂寄生后收回饲养,即可得到自然繁殖的周氏啮小蜂雌蜂 2 、人工繁育 人工接蜂数量研究表明,雌蜂怀卵量与身体大小及卵巢管数目有关经解剖调查,雌蜂平均含卵量为270.5粒,自然寄生美国白蛾蛹饲养结果表明,每蛹出蜂量平均为274头,可见1头雌蜂的后代可消耗完1 头寄主体内的营养物质,即1头雌蜂可以消灭1个美国白蛾蛹用美国白蛾蛹繁蜂时,每头蛹接雌蜂2头用柞蚕蛹繁蜂时,每个茧内接蜂60-70头雌蜂 柞蚕蛹繁蜂方法用锋利的刀片在柞蚕茧的一端削一开口(不要完全削掉),接蜂后要回盖上所削下的部分,并用皮筋捆牢,以防接进去的周氏啮小蜂雌蜂逃逸研究表明,雌蜂在“羽化”出来之前就已在寄主蛹中完成了交配,从寄主蛹体上的“羽化孔”爬出来就可产卵寄生。
因此,人工繁蜂时可用当天“羽化”出来的雌蜂接蜂,或“羽化”出后1-2天的雌蜂接蜂接蜂后36小时,雌蜂在产完卵后死去,这时将含有小蜂卵的寄主蛹放入恒温箱中或温室中培养室内繁蜂的温度根据放蜂时间历期决定,可通过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计算,也可直接利用小蜂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函数关系曲线图确定人工繁蜂时的湿度十分重要,湿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繁蜂效果,一般将湿度控制在70%左右湿度太小,会因寄主失水而导致繁蜂失败 3、林间释放时间 周氏啮小蜂寄生美国白蛾蛹,防治效果好坏决定于放蜂时间是否与美国白蛾蛹的发育期吻合研究表明,周氏啮小蜂雌蜂在美国白蛾的老熟幼虫期即可爬附于寄主体上刺螫寄主,进行补充营养,促使其提早化蛹,待化蛹后再将卵产在寄主蛹中;雌蜂也可在寄主蛹期直接咬破化蛹后的寄主薄茧到达蛹体产卵寄生因此,放蜂的最佳时期是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但由于美国白蛾的发育常常很不整齐,化蛹时间持续很长,故一个世代需放二次蜂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第一次放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始见期,第二次在上次放蜂后7-10天具体放蜂时间各地因气候不同,需根据当地美国白蛾发育进度决定 放蜂应在25℃以上晴朗天气进行,10-16时之间。
此时光线充足,湿度小,利于雌蜂飞行寻找寄主产卵寄生 4、放蜂量的确定 根据1头周氏啮小蜂雌蜂可以消灭1头美国白蛾的研究结果,为确保防治效果,放蜂量可按蜂虫3:1的比例掌握由于周氏啮小蜂的雌雄比为45~96:1,放蜂时的雄性个体数量可忽略不计 计算公式:TN=W×EN×3 (TN-总放蜂量,W-美国白蛾网幕数,EN-每网幕中美国白蛾幼虫平均数量) 总放蜂量要根据美国白蛾的数量确定方法是在美国白蛾网幕幼虫期,随机剪取20个网幕,计算平均网幕幼虫数用随机抽样法,调查每株树的平均网幕数,再根据当地林木总株数计算出总网幕数,根据总网幕数和每个网幕内的平均幼虫数计算本地美国白蛾的总数,最后计算出需要的放蜂总量 5、放蜂方法 放蜂时,用皮筋将人工繁育的刚开始羽化出蜂的寄主茧套挂或直接挂在树枝上,或用大头针钉在树干上,让小蜂羽化而出用试管或指形管繁殖的小蜂可直接将管放在树干基部,拔开棉塞,让小蜂自行飞出一、美国白蛾的识别特征及生物学特征 (一)美国白蛾的识别特征 成虫 体白色雌蛾体长9.5~15.0mm,翅展30.0~42.0mm,雄蛾体长9~13.5mm,翅展25.0~36.5mm。
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复眼黑褐色,无光泽,半球形,大而突出,雄蛾触角腹面黑褐色,双栉齿状,复眼稍大于雌蛾雄蛾前翅纯白色或有浅褐色斑点,后翅斑点少,雌蛾前、后翅白色无斑点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胫节及跗节有黑色环纹前足胫节端有1对短齿,一个长而弯,另一个短而直,后足胫节缺中距,仅有1对端距 卵 近球形,直径0.5mm左右,初产的卵淡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后变成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卵产在叶背面,呈单层排列,卵块表面常覆盖有雌蛾的体毛和鳞片,呈白色 幼虫 初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老熟幼虫头部黑色,有光泽,体长22.0~37.0mm,细长,圆筒形,背部有1条黑色宽纵带,各体节毛瘤发达,毛瘤上着生白色或灰白色杂黑色及褐色长刚毛的毛丛,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橘黄色;气门白色,长椭圆形,边缘黑褐色;腹面黄褐色或浅灰色;胸足黑色,臀足发达,腹足外侧黑色,基部和端部黄褐色,腹足趾钩单序,异形中带,中间趾钩10~14根,等长,两侧各具10~12根 蛹 体长9.0~12mm,宽3.0~4.5mm初淡黄色,后变橙色、褐色、暗红褐色臀棘8~17根,每根棘的端部膨大,末端凹入,长度几乎相等。
蛹外包裹着稀松的混以幼虫体毛的薄茧,呈灰白色,椭圆形 (二)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 一年发生3代,蛹越冬次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幼虫4月底开始危害,延续至6月下旬,幼虫老熟时从树上向下爬行至隐蔽场所化蛹,越夏蛹则多集中在寄主树干老皮下的缝隙内,部分在树冠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层中、石块下或土壤表层内7月上旬当年第1代成虫出现,成虫期至7月下旬第2代幼虫7月中旬发生,8月中旬危害盛期8月份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以同时发现卵、初龄幼虫、老龄幼虫、蛹及成虫8月中旬当年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危害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第3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越冬蛹多在树皮缝、土石块下,建筑物缝隙等处越冬蛹期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 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不强,产卵量500~800粒,最多的达近2000粒,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惯,并开始吐丝结网,营群居生活,开始吐丝缀叶1~3片,以后将越来越多的叶片包进网幕中,使之不断扩大,1~3龄幼虫群居取食寄主植物的叶肉组织,留下叶脉和上表皮,使被害叶呈网状枯黄,4龄开始分散取食,同时不断吐丝将被害叶缀成网幕,网幕随龄期的增大而扩展,有的长达1~2m,5龄以后开始抛弃网幕分散取食,食量大增,被食后的叶片仅剩主脉和叶柄。
幼虫的耐饥性很强,5龄以上的幼虫耐饥力达8~12天,这一习性使美国白蛾很容易随货物或货物包装物的运输,以及附在交通工具上作远距离传播美国白蛾有趋臭味、腥味、异味特性,在普查、调查中,应特别注意臭水坑、牲口圈、猪圈、养殖场、卫生条件差的厕所等周边的树木美国白蛾食性杂,危害300多种植物,主要喜食树种有:糖槭、桑、榆、臭椿、花曲柳、山楂、杏、法国梧桐、泡桐、白蜡树、核桃、樱花、枫杨、苹果、樱桃、杨等一般喜食树种有:柳、桃、胡桃楸、梨、刺槐、柿、紫荆、丁香、金银木、葡萄等发生严重时,可将树叶吃光,转移危害农田作物,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二、美国白蛾的主要防治方法 (一)人工物理防治 1、人工剪除网幕:美国白蛾幼虫3龄前吐丝结网,并聚集在网幕中取食危害,网幕明显,容易发现,因此,在美国白蛾网幕期,采取人工剪除网幕,并就地销毁,是一项无公害,效果好的防治方法 2、人工挖蛹:美国白蛾化蛹时,寻找树皮缝、土石块下、林冠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层中或土壤表层内、建筑物缝隙等处越冬、越夏,在美国白蛾各代蛹期,采取人工挖蛹的措施,可以取得较好防效 3、灯光诱杀:在各代成虫期,利用美国白蛾成虫的趋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