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走正道”的共同信仰.doc
5页重建重建““走正道走正道””的共同信仰的共同信仰在“拜佛祈祷”与“失道背德”之间近年来,我国企业家对宗教信仰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求神拜佛、祈祷烧香已成了很多企业家的必修课除了佛教之外,信仰基督教的企业家也为数众多北京国际基督教联合会(BICF)的 2000 多名会员中,约有一半在国内从事商业活动,其中有大量企业家;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以及景德镇、晋江等一些小城市有数十人甚至超过百人规模的基督徒企业家们的经常性聚会在浙江,尤其是温州等地, “老板基督徒”已经成为一个新崛起的群体热衷于修行学道的企业家也很多仅仅是追随假道长李一学道的商界精英就在万人以上,在正宗的道长或道观修行学道的商界精英自然也不在少数在企业家宗教信仰热方兴未艾的同时,企业家违法犯罪、欺骗和忽悠公众的现象也有增无减这应该出乎那些呼吁用宗教信仰解决中国商业道德危机的人的意料在登上胡润百富榜的企业家中有 20 位企业家被判刑,这些企业家平均每人有 2.6 条罪名,行贿、资本市场相关问题、诈骗、挪用资金、偷逃税等问题最为突出在企业家违法犯罪行为中,黄俊钦、黄光裕兄弟堪称典型代表,不仅一个家族中多位成员违法犯罪,而且违法犯罪具有涉及范围广、罪名多等特点,黄俊钦有合同诈骗罪、内幕交易罪、偷越边境罪及单位行贿罪 4 项罪名(初次起诉时还有重婚罪) ,黄光裕有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及泄露内幕信息罪、单位行贿罪 3 项罪名。
值得一提的是,黄光裕并非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企业家,其很早就信仰上帝,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当然,有犯罪行为的企业家比被判刑的企业家更多,一般型失道背德的企业家比明确违法的企业家更多笔者归纳 2010 年企业界突出的失道背德以及违法行为六类,分别是:(1)你死我活,恶性竞争;(2)唯利是图,毒害群众;(3)多元贿赂,嫁祸于人;(4)不以为耻,反以为荣;(5)双簧作秀,名利双收;(6)罪责深重,逃往海外在道德缺失的时代,法律无可奈何对于企业家违法犯罪问题,人们最常说的对策是“加大查处力度,从严执法” ,但是, “法不责众”不仅是对普通公众而言的,企业家违法犯罪问题也受“法不责众”的制约在少数人违法犯罪时,加大查处力度是有效的,如果多数人违法犯罪,则加大查处力度只能落空且不说法律对有些失道背德行为无可奈何,单说可以处罚或判刑的行为,法律也只能威慑胆小者,对于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胆大者,处罚和判刑都不起作用一个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社会,凡事都会以拿到手里的真金白银计算不少人通过违法犯罪赚取巨额财富后,甘愿承受万一东窗事发后的处罚即使被判刑,在服刑(有钱人服刑待遇比没钱人好)期满时就会“刑没了,钱还在”!违法犯罪的利益远远大于处罚和判刑的风险成本,按照经济学原理也是划算的。
更何况,由于违法犯罪者太多,如果要全部查处,查处人员再多也恐怕忙不过来(查处违法犯罪的工作量远远大于违法犯罪本身的工作量) ,因此,在信仰缺失的时代,从严执法显得苍白乏力既然“加大查处力度”难以遏制企业家失道背德行为泛滥现象,也就说明执法不严并不是企业家失道背德行为泛滥的关键原因那么,企业家失道背德行为泛滥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呢?符合逻辑的原因是信仰缺失或价值迷失在当今社会,流行的价值观不是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来赚钱,而是不择手段地通过忽悠、蒙蔽或威胁消费者及公众来实现名利双收为什么会普遍出现企业家道德缺失?这是因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利益最大化的市场机制缺乏有效制约市场经济使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效率达到极致,但是,如果没有法律和道德的有效制约,市场经济的弊端也会达到极致转型期的法治建设滞后于现实的需要,原有的社会道德基础也被摧毁,加之有经济学“利润最大化”的宣扬和鼓励, “唯利是图”在商界到得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负面价值观大行其道践行“走正道”价值观,树立共同信仰企业家的行为准则受社会风气和社会流行价值观的影响很大,重建社会基本道德观念、推广正确的价值观是促使企业家走出道德缺失的外部动力,但重建社会价值观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由于重建社会信仰太漫长,从严执法又靠不住,所以,短期内难以从外部原因促使企业家走出信仰缺失,只能寄希望于先知先觉的企业家践行“走正道”价值观的信仰,引领更多的企业家走出信仰缺失根据浮惠在《当前我国佛教信众拜佛心态探秘》一文中的调研分析,90%的老板“见佛就拜,见庙就烧香” ,这些老板求神拜佛是为了商海发财企业家经商办企业追求盈利是理所当然的,但不应该唯利是图,而应以“走正道”的方式赚钱走正道”是指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来赚钱,通过诚信、守法经营来积累声誉在这信仰缺失的时代,奢谈“走正道”也许会让人们讥笑,但是, “走正道”现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原理,坚守并践行“走正道”价值观的企业一定会获得超额收益企业家有没有信仰并不在于有没有信奉某一宗教,更不在于有没有烧香祈祷,而在于日常经营管理中有没有“走正道” 不管企业家信奉佛教、基督教,还是道教,或者不信仰任何宗教,只要他领导的企业能够以“走正道”的方式为客户、员工和股东创造价值,就应该受到人们尊敬,就一定能得到的福报专家学者们总是强调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但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应该更强调共同性,即每家企业都应该把“走正道”价值观吸收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并体现在日常行为中。
针对当前企业家信仰缺失和企业价值迷失的突出问题,践行“走正道”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重塑企业的目标:为客户和员工创造价值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企业的目标不是创造利润,利润只是企业达成目标后的结果,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是创造顾客稻盛和夫在日本京瓷公司组织了 3000 多个“阿米巴小组” ,每个小组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利益主体但是稻盛和夫深知不能只靠经济利益来诱导员工,否则就会走到“你贪我贪大家贪”的地步,所以,稻盛和夫把员工及其家庭的幸福作为公司第一目标,把“敬天爱人”价值观贯彻到各层次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中可见,企业的目标不应是利润最大化,而是为客户和员工创造价值,利润是企业为客户和员工创造价值后自然获得的回报不求快速做大,追求长寿企业很多企业家想做“百年老店” ,但是,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40~50 年, “做大”并不意味着企业长久全世界寿命最长的组织是宗教组织,其次是大学营利组织的寿命低于非营利组织,唯利是图的企业寿命低于为客户和社会创造持续价值的企业日本有 3000 多家寿命超过 200 年的企业,其中 7家超过 1000 年这些长寿企业饱经沧桑而屹立不倒,虽然要归功于不同时期的许多英雄、策略和机遇,但共同之处是“走正道”的价值观得到了传承。
排在长寿企业第一名的日本金刚组以寺庙设计和修造为主业,把家训“勤勉、戒醉、慎行、为人”融入企业文化,成就了千年老字号的商界传奇20 世纪 50 年代,金刚组为了“做大”而大举进军普通建筑业务,1995 年因负债过高而破产重组,现在又回到了寺庙设计、修造的老本行长寿企业的“养生之道”不是唯利是图,也不是做大做强,而是企业文化追求长寿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信仰、爱心、责任放在比效益、创新更高、更重要的地位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家应当采取不同的率先垂范方式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当员工 100 人时,我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员工增至 1000 人时,我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 1 万人时,我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员工增到 5 万到 10 万人时,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花样繁多的表述,例如:“追求卓越” 、“诚信为本” 、 “创造美好生活”等,不少专家学者也强调每家企业要有不同的或独特的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企业家可以有不同的领导风格,但企业和企业家都不需要花样迭出的核心价值观,不管企业家信仰什么宗教,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都应树立“走正道”的共同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