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逻辑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doc
8页资本论资本逻辑与人的自由全面生存发展【摘要】 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人类梦寐追求的永恒主题人类为实现此目的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资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促进了人的发展,然而通过对劳动异化及资本在价值增值、流通、分配中中中丑恶行径看资本的逻辑又是如如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悖本文主要对资本逻辑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进行一些探讨关键词】资本 人 积极影响 劳动异化 奴役资本是人们认识现代社会现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它已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主题和关注的焦点人们在研讨资本问题时,更多的是将其指证为现代性的本质和核心,是引起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的根源,很少涉及它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试从马克思的资本分析出发,深刻阐释资本逻辑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双重效应,从而导致现代人悖论式生存的客观样式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是由活动的人和人的活动构成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对马克思来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一切都被资本化了,资本具有存在论的意义,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个基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对资本强制的克服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资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作用,认为它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资本具有促进人的发展的积极功能当然,从资本的目标讲,它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不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资本必然会以牺牲人本身的发展来发展生产力,造成人的物性化和异化,这是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和克服的一、 马克思对资本范畴的理解资本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对马克思来说,资本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例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他认为,资本是劳动产品在私有制下异化的积累,是对别人的劳动产品拥有私有权,对劳动产品拥有统治能力马克思指出:资本有一个奇怪的逻辑,它有一个“天生固有的规律”,即“凡是人类所能提供的一切剩余劳动都属于它”“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论,第1 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 871这不仅指出了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而且指出资本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又进一步系统地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榨取剩余价值;强调“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本论,第1 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 734资本在不断驱使雇佣劳动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用剩余劳动时间来创造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
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通过对资本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分析,论证资本的本质特征是在不断地连续运动中为其所有者带来剩余价值同时马克思也认为资本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注意到了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277页这说明,马克思对资本范畴本质的见解有二重性:一是包含了价值判断的资本的社会属性,二是不含价值判断的资本的自然属性前者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体现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后者则是资本自行增值的表象及其背后资本对别人剩余劳动的支配权的实质,以及资本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能力二、 资本逻辑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正效应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94.这一论断提出了人的自由发展的远期目标,这个目标既包括个人的自由发展,也包括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这种“自由的人”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具有高度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多方面技能,能自由地运用自由时间来充分地发挥和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二是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三是具有高度的思想和道德水平,能自由地把个人融化在社会和集体之中;四是狭隘的地域性的个人成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
这四个特征都与资本的发展有关:丰富的物质生活离不开资本带来的生产力高度发展;自由时间的支配离不开资本带来的高度劳动生产率以致剩余劳动;“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则离不开资本对狭隘地域性、民族界限的克服; 即使个人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也离不开资本的发展,因为资本将“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文明、道德、自由、平等的社会观念在资本逻辑驱使下,资本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促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资本的活力就在于对利润的不停止的追求资本总是不断地通过竞争、流动、扩张,使其在运动中增殖,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要增加利润,就必须不断的节省成本,资本就必须尽可能地扩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276页尽管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物质财富增加不可能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好处,但从整个人类发展历史来说,还是为人类的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因为在广大工人为争取改善自身物质利益的斗争中,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工人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了可能 在资本逻辑驱使下,资本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由于资本市场竞争和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投资者总是努力不断改进生产经营条件,降低生产成本,这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研发和采用新技术,从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大原因在于资本的推动物质财富的增加,不仅为科技进步发展,也为文学、艺术、体育、历史、哲学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这些都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的体系” 张东华.马克思资本逻辑视域中的人[J]西北大学学报,2001 在资本逻辑的强大作用下,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而自由“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2.随着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和自由时间的大幅度增加,人们就可以自由地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挣脱片面的、单一的、枯燥的劳动束缚,全面地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因此,马克思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所有自由时间都是供自由发展的时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3.个人要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拥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一个基本前提在这里,我们确实能够看到由于资本逻辑的作用而产生的“自由时间”,对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资本逻辑的强大作用下,人的社会关系不断丰富,交际网络无限扩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来展现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在资本作用下,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发展,使各个孤立的人群融为一体因此,资本丰富了的人的关系,从而促进了人的发展资本推动了世界性的交往,促进了落后民族的开放和文明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版1997年版第404页现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就是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形成发展的资本推动下的各民族间的交往,尽管带有强迫性、不平等性,甚至有血腥,但从历史长河看,其总的还是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往来,优秀文化的传播,生产力的发展,各个文明的繁荣兴盛。
在资本逻辑的强大作用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变化资本的趋利性,强化了投资者的物质利益意识,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在资本市场上,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的传播发展为了更多的利润,促进了人们的冒险探索精神当然,资本唯利是图的思想观念对社会发展并不都是积极的,但从历史发展看,在人类的发展方面还是起到很大作用的三、 资本逻辑下劳动的异化、人的物化问题当然,从资本的目标来讲,它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不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资本必然会以牺牲人本身的发展来发展生产力,造成人的物性化和异化,这是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和克服的一) 从价值增值的角度看资本对人的奴役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而资本逻辑所欲无他,正是其自身无限增殖,人不过是资本增殖的工具而已如果将资本统治下的人归结为一类,则皆属于资本的奴隶正如马克思所说,在资本的统治下,“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人已经不再是人的奴隶,而变成了物的奴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 [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34。
这里的“物”之所指正是资本从工人这一方面来看,资本对工人的统治和奴役表现在它使工人的劳动异化,即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统治着工人,他生产的产品越多,他就越受他的产品的统治由此就造成了如下结果: 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工人变成资本增殖的直接手段所以,成为生产工人不是一种幸福,而是一种不幸对于这种不幸,马克思从生产和消费这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其一,从生产的角度看,工人的生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生产产品这种产品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因而具有价值,而且工人生产的产品的价值要大于自身的价值,资本才能增殖为此,资本家一方面通过让工人延长劳动时间,从而能生产更多的产品以便资本能更快增殖; 另一方面通过节约生产资料来使资本增殖,甚至连生产中为确保安全而必需的安全设备也不愿购置安装,从而导致工伤事故频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按照它的矛盾的、对立的性质,还把浪费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压低工人的生存条件本身,看作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从而看作提高利润率的手段 杨楹,周世兴. 论马克思的“偶然的个人”[J]. 哲学研究,2008( 11) : 22. 另一类是工人自身的生产,即人的生产。
在资本的统治下,人的生产也脱离了人类自身种族繁衍的原始功能,而变成了为资本增殖提供未来的新兴劳动力的手段,这就要求社会实际提供的人口以资本增殖所要求的人口为限,超出部分就成为过剩人口,生活将难以得到保障工人仅仅为增殖资本而活着,只有在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他活着的时候才能活着其二,与生产对应,工人的消费也可分两类一类是生产消费,即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资本为增殖而对二者的消费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做法,“资本主义生产尽管非常吝啬,但对人身材料却非常浪费” 列宁全集, 第37 卷 [C].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6: 13.其中,吝啬表现在既要减少生产资料的使用,又要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使预付货币增殖能力更强; 而浪费则表现在资本家尽量减少生产设备的投入,让工人在破旧不堪和缺乏安全设施的条件下进行生产,从而使得工人饱受摧残另一类是工人个人的生活消费从社会角度来看,工人阶级,即使在直接劳动过程以外,也同死的劳动工具一样是资本的附属物甚至工人的个人消费,在一定限度内,也不过是资本再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 资本家总是将满足工人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尽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内,由此导致了下面的结果: “生活资料和现有的人口相比不是生产得太多了。
正好相反要使大量人口能够体面地、像人一样地生活,生活资料还是生产得太少了” 安德烈·冈德·弗兰克. 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M]. 高铦,高戈,译. 上海:译林出版社,1999: 8.从资本家这一方面看,资本对资本家的统治表现为资本的异化,即资本家的活动结果统治着资本家个人,他积累的资本越多,就越被资本驱使着去为资本的增殖和积累卖命,这是资本家总是贪得无厌的根源可见,资本家只是资本实现自身逻辑的一个工具资本家的主观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价值增殖,或者说谋取利润,而且还不是谋取一次利润,而是要“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即无限增殖资本相应地,他的一切活动的唯一动机就是“越来越多地占有抽象财富”然而,资本家的私人消费却与资本增殖的目标发生了冲突,因为“他的私人消费,对他来说也就成了对他的资本积累的掠夺” 于是,为了资本增殖,资本家往往压缩自己的个人消费最终,“资产者作为资本的人格化,不过是资本的奴隶,终究也和无产者一样都是失去了个性的‘偶然的个人’,而不是‘有个性的个人”总之,在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活动着的人,无论是工人还是资本家,都是为资本增殖活着,受其统治和奴役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二) 从价值流通角度看资本对人的奴役 资本增殖的中介是商品借助商品这个中介,资本家先是用一定货币G 购买商品W,再将商品w 售出以换取更多的货币G',这一过程可表示为G—W—G'由此,原先投入的货币就具有了资本的性质,因为它通过流通实现了价值增殖马克思指出,货币转化为商品或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具有两面性,“从商品占有者这一极看,是卖; 从货币占有者这另一极看,是买”1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等量劳动与等量劳动之间的交换,“任何人从流通中取出的价值,都不会大于他投入流通的价值”1 因此,交换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通过交换获得价值增殖而资本却能通过商品交换实现价值增殖,二者显然是矛盾的只有当“劳动力所有者和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相遇,彼此作为身分平等的商品占有者发生关系,所不同的只是一个是买者,一个是卖者,因此双方是在法律上平等的人1 既然买卖双方地位是平等的,那么二者就应该是等价交换,即作为劳动力买家的资本家支付给作为劳动力卖家即工人的工资,与工人为资本家创造的新价值应该是相等的而现实并非如此,因为,正是事实上二者不相等,才使得资本得以增殖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剩余价值的起源与占用有三种形式,即“以不等价为基础的不平等交换; 以等价为基础的平等交换; 以等价为基础的不平等交换”14 。
资本增殖因工人与资本家的交换是一种“以不等价为基础的不平等交换”之所以不平等,是因为资本主义用法律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家属于资本主义的统治阶级,而工人属于被统治阶级,二者的阶级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工人“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1 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远小于工人给资本家创造的价值,二者的差额便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资本由此实现了价值增殖流通领域的平等掩盖不了实质上的不平等,我们应从全局来分析劳动力买卖双方是否公平总之,正是通过对劳动力买者和卖者的解剖,通过对劳动力商品的流通领域与使用过程的分析,马克思阐明了资本增殖的秘密他同时也告诉我们,买卖双方要真正实现等价交换,必须以双方的政治地位或社会地位相同为前提三) 从价值分配的角度看资本对人的奴役资本增殖的前提是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和使用,但这只是为资本增殖奠定了基础资本要现实地实现价值增殖,还必须依次走完G—W—G'这一过程资本增殖除了离不开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也离不开分配领域按照分配主体的不同,资本逻辑视角下的人又可分为三类,即雇佣工人、资本家、土地所有者马克思指出,雇佣工人、产业资本家、土地所有者“构成现代社会骨架的三个并存的而又互相对立的阶级”13。
在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条件下,资本生产,或者说剩余价值的生产,离不开三类生产要素,即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于是,“单纯劳动力的所有者、资本的所有者和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各自的收入源泉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也就是说,雇佣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形成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的三大阶级”13三种生产要素各自形成各自的所有权: 资本属于资本家,土地属于土地所有者,而劳动力属于雇佣工人而土地和资本却并非天然地属于某个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因此,基于公平的原则,土地和资本及其一般形式即生产资料均应是公有的,在生产时人们所能投入的均为天然属于自身的劳动力,在分配产品时应相应地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然而,这并不符合资本逻辑的本质要求在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生产资料实行的是私有制而不是公有制,产品的分配方式是三位一体的分配方式而不是按劳分配总之,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三大阶级的分配关系的诠释,确证了按资分配和按土地分配等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的非正义性和不合理性,并指明了未来美好社会的分配制度四、 资本逻辑与人的发展相悖的具体分析 在资本逻辑下,人沦为听命于机器的附属物,成为获取利润最大化的工具。
人类要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自由时间必须不断增多正如马克思所说:“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但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其总是最大限度地把工人的自由时间变为劳动时间,“资本的不变趋势一方面是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方面是把这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变为剩余劳动更有甚者,为了加速不变资本价值想产品的转移速度,实行“三班倒”24小时机器不停的运转劳动强度大,员工变成了机器的一部分,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转动资本也总是想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财富的创造、科技的勃兴等变成增强资本的力量,成为不受个人支配,反倒支配人的异己力量因此,资本越是强势,越是可能加剧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对抗矛盾,使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脱节 在资本逻辑下,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资本通过其强势地位,不仅占有广大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甚至把广大劳动者的必要劳动变为剩余劳动,从而使得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所有者手中,而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所得相对下降 在资本逻辑下,人类生存发展环境恶化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资本总是大肆掠夺和消耗自然资源,甚至不惜污染环境,而把严重的生态问题留给社会和未来以换取眼前的高利润。
结果生产越是发展,就越是出现大量的生产、大量的消费、大量的废弃物,致使得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威胁人的生存和发展因为进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就必须增加投人来改善生产设备和改进技术水平等,这既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风险,同资本本性是矛盾的不断扩张的机器世界作为资本力量的物质形态,并日益侵害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在资本逻辑驱使下,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资本主导下的社会很容易导致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和利己主义泛滥,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马克思曾指出:“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关系了为了更多的金钱,道德行为失范,甚至不惜冒犯法律一些人将自己封闭在狭隘的利己主义打算中,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甚至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将自己变成贪婪、欺诈和不择手段的代名词这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的一段话说:“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如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会挺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在资本逻辑主导下,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诚信丧失,金钱感强化,这严重毒化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毒化了人的发展五、 结语资本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其文明方面,也尽显了其野蛮本性,即为人的自由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把人类向着罪恶之城拉近在资本逻辑下,人处于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是资本增殖的工具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包括工人和资本家,都是资本的奴隶; 在价值流通过程中,作为买者的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作为卖者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 在价值分配领域中,雇佣工人、资本家、土地所有者,他们之间的价值分配是按资分配和按土地分配,缺乏正义性和合理性在资本疯狂扩张中贫富差距的拉大,人的肉体和精神上收到来自资本的双重压榨这些都是我们不能不深刻思索的方面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下,还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要加大利用资本的力度,更要思索如何更好的解决资本带来的对人生存发展的负面影响总之,在当代中国,对资本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持有一个基本态度:保持“发展资本”和“限制资本”之间的张力,在这个张力中间努力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第 1 页 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