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docx

2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30711053
  • 上传时间:2021-12-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2.96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 路琦 郭开元 张萌 张晓冰 胡发清 杨江澜【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未成年罪犯占刑事罪犯总数的比例都在逐年下降,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仍然严峻通过调研,总结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总体状况和主要特征,并通过对未成年犯与其他群体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因素和主客观原因,指出了未成年人犯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主要特征 主客观原因 对策与建议2017年3月至5月,在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在有关省级团委的帮助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课题组开展了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专题调研,先后赴四川、宁夏、北京、江西、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吉林和云南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实地调研课题组深入未成年犯管教所、监狱、学校、社区等场所,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3984份,回收有效问卷3840份其中,发放未成年犯调查问卷705份,回收有效问卷667份;发放成年犯问卷492份,回收有效问卷469份;发放工读学校学生问卷456份,回收有效问卷419份;发放包括普通中学生和高校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学生问卷2331份,回收有效问卷2285份。

      从中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有关未成年人犯罪及其与同辈群体对比的资料,以及与2013年、①2014年②等不同年代同一群体进行对比的第一手资料开展这次调研对于深入了解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状况,把握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因素,解释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矫治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总体状况1.未成年人犯罪的总量情况未成年人犯罪总量的变化反映了未成年人群体的犯罪整体状况的变动趋势从总体上看,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数量长年维持在较高水平,呈现出快速增长后又逐年下降的趋势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的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民法院判处的未成年犯的数据看,从2000年至2008年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41709人上升到2008年的88891人从2009年开始未成年人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下降,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现逐年递减趋势,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从2009年的77604人下降到2016年的35743人,平均每年递减10.76%2.未成年人犯罪的比重情况未成年人犯罪的比重情况体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程度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民法院判处的未成年犯数据看,未成年罪犯占刑事罪犯的比例从2000年开始上升,由6.5%(2000年)上升到9.8%(2005年),从2006年开始下降,由9.8%(2006年)下降到2.9%(2016年),平均每年下降0.6个百分点。

      3.未成年人犯罪率的总体状况犯罪率是反映犯罪密度的重要指标,未成年人犯罪率的变化体现了未成年人犯罪严重程度的变化趋势,通过与青少年犯罪率、总人口犯罪率的比较可以分析和研判未成年人犯罪的总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在总人口犯罪率逐年上升的状况下,未成年人犯罪率和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下降,这明显体现了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成效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征(一)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特征1.性别特征在性别结构方面,未成年人犯罪以男性为主,男性未成年犯占绝大多数在所调查的未成年犯中,男性占97.6%,女性占2.4%调查数据表明,在罪名上,未成年犯体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如图4所示,男性未成年犯的主要罪名是抢劫罪(46.8%)、故意伤害罪(17.5%)、强奸罪(14.5%)、盗窃罪(10.6%)等;女性未成年犯的主要罪名是贩毒罪、抢劫罪、强迫组织卖淫罪、故意伤害罪、诈骗罪等总体分析,男性未成年犯的罪名中暴力犯罪类型居多,女性未成年犯则呈现出非暴力性的特点,主要是毒品犯罪和性犯罪2.年龄特征在年龄结构方面,未成年人犯罪以15岁和16岁为主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趋势2017年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平均年龄为16.6岁,2013年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平均年龄为17岁。

      故意杀人罪的首次犯罪年龄平均值为14.1岁;其次是抢劫罪,首次犯罪年龄平均值为14.3岁;故意伤害罪、强奸罪,首次犯罪年龄平均值均为14.5岁3.身份特征调查数据显示,在未成年犯中,独生子女占32%在成长地方面,44.9%的未成年犯来自农村,19.0%的来自乡镇,16.8%的来自县城,7.2%的来自市郊区如图6所示,未成年犯在成长地方面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4.文化特征在文化程度方面,在所调查的未成年犯中,小学的占26%,初中的占63.9%,中专或高中的占9.9%,本科的占0.2%由此可见,未成年犯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中小学为主,其中文化程度为初中的未成年犯所占比例最高,比成年犯高出10.4个百分点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犯的文化程度与具体罪名密切相关如图7所示,在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未成年犯中,抢劫罪所占的比例最高,远高于文化程度为中专或高中、本科的未成年犯;在文化程度为中专或高中的未成年犯中,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所占的比例大由此可见,文化程度偏低的未成年犯更容易实施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等犯罪行为5.性格特征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犯在未成年时期的负面性格特征占48.2%,其中,19.4%的未成年犯认为自己暴躁,偏执的占8.9%,孤独的占6.9%,冷酷的占6.3%,自卑的占5.7%,抑郁的占4.7%,懦弱的占2.6%。

      通过数据比较发现,未成年犯的积极性格特质比普通未成年人低,负面的性格特质高,尤其是未成年犯的性格特点是暴躁的比例为19.4%,比普通未成年人高9.4个百分点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犯的性格特征与具体罪名密切相关如图8所示,犯故意杀人罪的未成年犯的孤独性格非常明显,开朗性格则相对较少;犯故意伤害罪的未成年犯的暴躁性格突出;犯强迫组织卖淫罪的未成年犯的正直感是最低的,犯强奸罪的未成年犯的自卑感则较为强烈另外,男性未成年犯的负面性格特征主要是暴躁、偏执、冷酷、孤独和自卑,而女性未成年犯的负面性格特征主要是偏执、暴躁和孤独二)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特征1.犯罪类型特征根据调查,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主要具有集中性和复合型等特征1)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具有集中性调查数据表明,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分布在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和盗窃罪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抢劫罪和盗窃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60%~80%之间2013年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中,抢劫罪占35.8%,故意伤害罪占33.2%,盗窃罪占17.73%,强奸罪占8.45%2017年调查数据显示,在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中,抢劫罪占52.3%,故意伤害罪占18.6%,强奸罪占11.2%,盗窃罪占9%。

      通过数据比较发现,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以暴力犯罪、侵犯财产犯罪为主,这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有关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都处在成长过程中,与成年人相比,心智不成熟,是非判断能力弱和自我控制力较低,情绪易波动,缺乏理性,其身心发展的矛盾性使得其犯罪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和暴力色彩与成年犯的犯罪类型相比较,未成年犯在暴力犯罪方面,明显超过成年犯,其中,未成年犯触犯抢劫罪的比例较高,为52.3%,超过成年犯16个百分点;未成年犯触犯故意伤害罪的比例为18.6%,超过成年犯2.5个百分点;未成年犯触犯寻衅滋事罪的比例为3.6%,超过成年犯0.7个百分点在性犯罪、毒品犯罪、财产犯罪方面,未成年犯明显低于成年犯,其中,在性犯罪方面(强奸罪、猥亵妇女罪),未成年犯所占的比例为11.7%,低于成年犯(20.4%);在毒品犯罪方面,未成年犯所占的比例为1.9%,低于成年犯(5.4%);在财产犯罪方面,未成年犯所占的比例为10.4%,低于成年犯(14.7%)2)未成年人的犯罪类型具有多行为性调查数据表明,未成年犯作案过程中触犯多个罪名的现象增多2009年调查数据显示,多种类型犯罪行为混合交织在同一个未成年罪犯身上未成年人在實施侵犯财产罪时兼有抢劫、强奸、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犯罪行为,在进行人身伤害时兼有对财产的侵犯。

      部分未成年犯在实施犯罪行为时,为了达到犯罪目的,往往不择手段,同时实施多种犯罪行为由某一犯罪动机支配实施了数个行为,往往侵犯多种法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更加严重这反映了部分未成年犯在作案过程中极不理智的特点,与成年犯相比更容易冲动,实施犯罪时不计行为后果2.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特征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具体的人或物,具有客观性和可知性的特点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可以看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对象主要包括人身、金钱或其他财物,其中犯罪对象是金钱的所占的比例较大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侵害的法益,是通过犯罪对象表现出来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侵害的法益主要是公民生命、健康、财产等权利调查发现,未成年人犯罪所侵犯的客体多数是复杂客体,主要是侵犯他人的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3.犯罪手段特征犯罪手段是犯罪人实施具体犯罪行为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反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调查数据表明,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主要有暴力、欺骗、偷盗等其中,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暴力手段的是74.4%,使用盗窃手段的是9.0%,使用欺骗手段的是0.9%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具有较强的暴力性质。

      另外,调查发现,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方法趋于复杂和成人化,与其单纯、幼稚的犯罪动机之间存在着极不协调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为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可以学习模仿的犯罪方法4. 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特征刑罚是犯罪行为的重要法律后果,刑期的长短反映了刑罚的轻重程度调查数据表明,未成年犯的刑期是1年以下的比例为4%,1~2年的占21.8%,2~5年的占 47.5%,5~10年的占22.8%,10至15年的占2.9%,15年及以上的占0.8%,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占0.2%与成年犯相比,未成年犯被判处5年以下的短期刑所占的比例大,为73.3%,比成年犯(52.5%)高20.8个百分点这是贯彻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具体表现,是对未成犯罪人的特殊保护,对未成年犯判处短期刑,有利于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和顺利回归社会5.未成年人犯罪的组织特征调查数据表明,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共同犯罪所占的比例大,为79.2%,超过成年犯中共同犯罪的比例(72.4%)这与未成年人容易受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不良心理的影响有关在共同犯罪中,51.4%的未成年人共同犯罪中没有成年人参加,共同犯罪成员完全由未成年人组成。

      在共同犯罪角色分工方面,40%未成年犯的是从犯,39.3%的是主犯,17.9%的是胁从犯,2.8%的是教唆犯,其中,胁从犯的比例高出成年犯8.3个百分点这说明未成年人被威胁参加共同犯罪的人数占一定比例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主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对犯罪行为的实施起着组织、指挥的作用,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比较大调查发现,未成年犯在共同犯罪中成为主犯的原因主要是讲义气(41.2%)、下手狠(21.8%)调查数据显示,在未成年人共同犯罪的同伙关系形成的时间上,61.5%的是早已形成,38.5%的是临时拼凑在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共同犯罪成员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主要进行抢劫、打架斗殴、盗窃等活动,行为带有随机性与幼稚性,临时组成或组织结构不稳定,往往在数次犯罪活动之后而散伙因此,未成年人共同犯罪的犯罪团伙呈现松散型、临时纠合性等特征三)未成年人犯罪动机特征犯罪动机是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能够直接反应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未成年犯的犯罪动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