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七节 离子交换色谱.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天****步
  • 文档编号:291908827
  • 上传时间:2022-05-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6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七节 离子交换色谱 第七节 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是进展最早的色谱技术之一20世纪30年头人工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的展现对于离子交换技术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苯乙烯-二乙烯苯的离子交换树脂至今仍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类离子交换树脂但它并不特别适合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的分开,由于:①树脂交联度太大而颗粒内网孔较小,蛋白质分子无法进颗粒内部,只能吸附在外观,造成有效交换容量很小;②树脂外观电荷密度过大,使蛋白质在其上吸附得过于坚韧,务必用较极端的条件才能洗脱,而这样的条件往往易造成蛋白质变性;③树脂的骨架具疏水性,一旦与蛋白质之间发生疏水相互作用,也轻易造成蛋白质变性失活 20世纪50年头中期,Sober和Peterson合成了羧甲基(CM-)纤维素和二乙氨乙基(DEAE-)纤维素,这是两种亲水性和大孔型离子交换剂其亲水性裁减了离子交换剂与蛋白质之间静电作用以外的作用力,而大孔型布局使蛋白质能进人网孔内部从而大大提高了有效交 换容量,而纤维素上较少的离子基团有利于蛋白质的洗脱,因此这两种离子交换剂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此后,多种色谱介质更加是颗粒型介质被开发和合成,包括交联葡聚糖凝胶、交联琼脂糖、聚丙烯酞胺以及一些人工合成的亲水性聚合物等,以这些介质为骨架结合上带电基团衍生而成的离子交换剂也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离子交换技术在生化分开中的进展和应用 一、离子交换色谱相关理论 (一)根本原理 离子交换色谱分开生物分子的根基是待分开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与离子交换剂带相反电荷因而能够与之竞争结合,而不同的分子在此条件下带电荷的种类、数量及电荷的分布不同,表现出与离子交换剂在结合强度上的差异,在离子交换色谱时按结合力由弱到强的依次被洗脱下来而得以分开离子交换色谱的原理和一般步骤如图6.7-1所示 图6.7-1 离子交换色谱原理 起始缓冲液中的离子; 梯度缓冲液中的离子; 极限缓冲液中的离子; 待分开的目标分子;▲ 需除去的杂质 1- 上样阶段,此时离子交换剂与平衡离子结合;2- 吸附阶段,混合样品中的分子与离子交换剂结合;3- 开头解吸阶段,杂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剂之间结合较弱而先被洗脱,目标分子仍处于吸附状态;4- 完全解吸阶段,目标分子被洗脱;5- 再生阶段,用起始缓冲液重新平 衡色谱柱,以备下次使用 蛋白质、多肽、核酸、聚核苷酸、多糖和其他带电生物分子正是如此通过离子交换剂得到了分开纯化,即带负电荷的溶质可被阴离子交换剂交换,带正电荷的溶质可被阳离子交换剂交换。

      (二)根本理论 1 . 离子交换作用 离子交换剂由不溶性高分子基质、荷电功能基团和与功能基团电性相反的反离子组成,在水溶液中,与功能基团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包括缓冲液中的离子、蛋白质形成的离子)依靠静电引力能够吸附在其外观(如图6.7-2所示)这样,各种离子与离子交换剂结合时存在竞争关系 无机离子与交换剂的结合才能与离子所带电荷成正比,与该离子形成的水合离子半径成反比也就是说,离子的价态越高,结合力越强;价态一致时,原子序数越高,结合力越强在阳离子交换剂上,常见离子结合力强弱依次为:Li+

      2. pH和离子强度I的影响 pH和离子强度I是操纵蛋白质离子交换行为、辨识率、回收率等的重要因素 pH抉择了目标分子及离子交换剂的带电荷处境,因而是抉择目的物是否发生吸附的最重要参数分开时,应操纵pH使得目标分子和离子交换剂带相反的电荷一方面,离子交换剂有一个工作pH范围,在此范围内能够确保离子交换剂带充沛的电荷;另一方面,溶液的pH直接抉择了目标分子带电荷的种类和数量,选择适当的pH,能够保证目标分子与离子交换剂带相反电荷而被吸附,同时假设pH距离目标分子等电点过远,那么造成目标分子与离子交换剂结合过于坚韧而不易洗脱 在选择操作pH时还需更加留神目标分子的pH稳定范围,若超出此范围会造成目标分子活性流失,导致回收率下降更加是要考虑到由于道南效应( Donnan)的存在,离子交换剂外观pH与溶液pH是不一致的,离子交换剂是亲水的,其外观有一层水膜,水膜里可以看作是离子交换剂的微环境在阳离子交换剂外观的微环境中,H+被阳离子交换基团吸引而OH—被排斥,造成交换剂外观pH比周边缓冲液中低1个pH单位;而阴离子交换剂外观的微环境中,OH — 被阴离子交换基团吸引而H+被排斥,造成交换剂外观pH比周边缓冲液中高1 个pH单位。

      例如,某蛋白质在pH5时被阳离子交换剂吸附,实际上该蛋白质在交换剂外观是处在pH4的环境中,若此蛋白质在此pH条件下不稳定将会失活大多数蛋白质在 pH4以下稳定性都会下降而使回收率很低 由于溶液中的其他离子与目标分子竞争结合到离子交换剂上,因此离子种类和离子强度I是影响月标分子结合和洗脱的另一重要因素低离子强度下,目标分子通过荷电基团结合至离子交换剂上带相反电荷的功能基团上;当竞争离子浓度即离子强度I逐步升高时,目标分子逐步被置换下来绝大多数目的物在1mol/L的盐浓度下能够被洗脱,因此在探索条件阶段,人们常把洗脱盐的终浓度定为1mo1/L事实上在溶液中盐类还常扮演稳定目的物布局的角色,另外,不同离子从交换剂上将目的物置换下来的才能是不同的,并且离子类型还会对辨识率和不同蛋白质的洗脱依次产生影响 3. 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 虽然目的物与离子交换剂发生结合主要依靠相反电荷之间的离子键,但实际上此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的作用力,常见的就是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 疏水相互作用主要展现在使用带非极性骨架的离子交换剂时,例如离子交换树脂,更加是聚苯乙烯树脂,骨架带有较强的疏水性,能与目的物分子中的一些疏水性氨基酸残基之间通过疏水相互作用结合。

      现代HPLC中仍有片面色谱介质以树脂为骨架氢键主要展现在使用以亲水性高分子为骨架的离子交换剂,如以Sephadex或Sepharose为基质的离子交换剂,骨架糖链中的轻基、羧基等基团能够与目的物分子中带亲水侧链的氨基酸残基之间形成氢键当目的物与杂质在电性质方面很接近时,这些额外的作用力在分开时起着抉择性的作用,据此往往可实现分开 4. 离子交换动力学 离子交换的发生及举行的程度即离了交换平衡取决于离子作用,而离子交换动力学那么取决于离子交换剂的颗粒布局 离子交换剂的骨架是具有网孔状布局的颗粒状凝胶,而荷电功能基团平匀分布在凝胶颗粒的外观及网孔内部,可交换分子依据分子量的不同,不同程度地进人凝胶颗粒内部,将荷电功能基团上的反离子置换下来而自身结合到离子交换剂上 从动力学角度分析,整个过程可分为5个步骤(图6.7-3)①可交换分子在溶液中经分散到达凝胶颗粒外观亲水性的凝胶和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在凝胶外观束缚了一层结合水构成水膜,水膜的厚度取决于凝胶的亲水性强弱、色谱时流速的快慢,亲水性越强、流速越慢,水膜越厚,反之水膜越薄可交换分子通过分散穿过水膜到达凝胶外观的过程称为膜分散,速度取决于水膜两侧可交换分子的浓度差。

      ②可交换分子进入凝胶颗粒网孔,并到达发生交换的位置,此过程称为粒子分散,其速度取决于凝胶颗粒网孔大小(交联度)、交换剂功能基团种类、可交换分子大小和带电荷数等多种因素③可交换分子取代交换剂上的反离于 图6.7-3 离子交换动力学示意 (以阳离子交换剂为例) 而发生离于交换④被置换下来的反离子分散到达凝胶颗粒外观,也即粒子分散,方向与步骤②相反⑤反离子通过分散穿过水膜到达溶液中,即膜分散,方向与步骤①相反 根据电荷平衡的原那么,确定时间内,一个带电分子进人凝胶颗粒,就有与该分子所带净电荷数相当数量的反离子分散出凝胶颗粒上述5个步骤实际上就是膜分散、粒子分散和交换回响3个过程其中交换回响通常速率对比快,而膜分散和粒子分散速率较慢,当溶液中可交换分子浓度较低时,膜分散过程往往最慢而成为整个过程的限制性步骤;当溶液中可交换分子浓度较高时,粒子分散过程往往最慢而成为整个过程的限制性步骤灌注色谱动力学角度分析,就是通过独有的二元孔网络布局,可使粒子分散速率大大提高,从而使整个过程效率提高 (三) 离子交换的辨识率 同其他色谱分开一样,离子交换的效果常用两个目标峰的辨识率(Rs)来描述。

      — 8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