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液力变矩器技术报告.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38442548
  • 上传时间:2018-05-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液力变矩器技术报告液力变矩器技术报告液力变矩器属于工程机械零部件行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标准,液 力变矩器属于通用设备制造业中的液压和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是指从事 以液体为工作介质,靠液体静压力来传送能量的装置制造的行业液力变矩器作为自动变速系统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现代汽车工业和工程 机械等领域,可用于叉车、 各种工业机械车辆和汽车的自动变速系统中1、行业供需分析由于从 2003 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采取了宏观调控政策,2004 年同时又加 大了调控力度,使投资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明显的改变,机械工业出现了不同程 度的回落,由于液力变矩器属于配套行业,受主机行业的影响比较大,所以 2004 年液力变矩器的产量增速有所下降从供给方面来看,液力变矩器 2000 年产量略有下降外,随后产量一直呈现 上升的趋势1998 年液力变矩器的产量为 14025 台,1999 年产量上升到 22945 台,2000 年产量下降到 15736 台,随后产量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2005 年的产 量达到了 82169 台,产量增长较快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西气东输、城镇化建设的加 快,对工程机械的需求将会增大,从而对液力变矩器的需求增大。

      工程机械是 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需的机械动力,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工程难度的加大,工 程施工对工程机械的依赖程度加大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及多样化的发展,工 程机械产品从以中型工程机械为主向大型工程机械产品发展,同时小型机械需 求也有所增加,一个需求品种全面的工程机械市场正在形成当中 工程机械的 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作为配套产品,对液力变矩器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2、技术分析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对液力变矩器投资也在不断的增大,行业技术 取得了较快发展,我国的液力变矩器行业发展朝着高度、大功率、低功耗、节 能型、高可靠性、长寿命,集成化、复合化方向发展,与国际行业的差距正在 减小但是与国际企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许多主机可靠性差、寿 命短、性能低、质量不稳定、大多数与机械基础件有关我国机械基础件落后 于主机的状况已成为制约装备工业总体水平提高的突出矛盾3、国际企业进入情况 国际上液力变矩器企业生产较多的分布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 国家机械工业和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内市场的开放,国际液力变矩器企业进入我 国,日本的大金,德国的 ZF 等国际大型企业都已经进入我国。

      对我国的该行业 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在机会方面,国际企业的进入,能够带来先进的技 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借鉴,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其次,国际 企业的进入也给国内液力变矩器行业企业造成威胁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外企 的进入势必给国内企业造成一定的威胁,使行业的竞争会比较激烈液力变矩器具有的优良特性,自动适应性、无级变速、良好稳定的低速性能、减振隔振及无机械磨损等,是其它传动元件无可替代的历经百年的发展,液力变矩器的应用不断扩大,从汽车、工程机械、军用车辆到石油、化工、矿山、冶金机械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液力变矩器的流场理论、设计和制造、实验等研究工作,近年来,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液力变矩器的应用 国外已普遍将液力传动用于轿车、公共汽车、豪华型大客车、重型汽车、某些牵引车及工程机械和军用车辆等以美国为例,自 70 年代起,每年液力变矩器在轿车上的装备率都在 90%以上,产量在 800 万台以上,在市区的公共汽车上,液力变矩器的装备率近于 100%,在重 型汽车方面,载货量 30-80t 的重型矿用自卸车几乎全部采用了液力传动迄今为止,在功率超过 735kW,载货量超过 100t 的重型汽车上,液力传动也得到了应用。

      如阿里森(ALLISON)的 CLBT9680 系列液力机械变速器就应用于功率为 882.6kW、装载量为 108t 的矿用自卸车上,在某些非公路车辆上,在大部分坦克及军用车辆上也装备了液力传动在欧洲和日本,近年来装备液力传动的车辆也有显著增加国外较大吨位的装载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多数都采用了液力传动 我国在 50 年代就将液力变矩器应用到红旗牌高级轿车上,70 年代又将液力变矩器应用于重型矿用汽车上目前,我国车辆液力变矩器主要应用于列车机车、一些工程机械和新一代的主战坦克及步兵战车等车辆上液力传动在国内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始于 60 年代,由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和厦门工程机械厂共同研制的 ZL435 装载机上的液力传动开始的80 年代由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研制开发了“YJ 单级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和“YJSW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系列“两大系列目前已成为我国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的液力变矩器的主要产品其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80 年代北京理工大学为军用车辆研制开发了 Ch300、Ch400、Ch700、Ch1000 系列液力变矩器,突破大功率、高能容、高转速液力变矩器的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了军用车辆的使用要求。

      一些合资企业生产的轿车和重型载重车等也应用了进口的液力变矩器同国外相比,我国车辆应用液力变矩器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应用范围窄,数量较小,在中型载货汽车、公共汽车、越野汽车等车辆上没有应用或应用极少西部大开发和我国经济的大发展,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建筑业、能源等领域将是发展重点,因此液力变矩器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 二、液力变矩器技术的发展 目前广泛使用的液力变矩器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 1) 普通三工作轮闭锁式液力变矩器,如图 1结构简单,车辆起动和低速行使时,主要利用变矩器的增矩性能,换档时利用变矩器的缓冲性能,高速时将变矩器闭锁,充分利用机械传动的高效性能 2) 多工作轮液力变矩器,如图 2主要用于需要起动转矩大的工程机械和车辆,和需要液力变矩器多工况工作的机械上 3) 可调(导叶)式液力变矩器,如图 3当负载需作双向运动,对动力性能具有恒速或恒力等特殊牵引特性要求时,液力变矩器必须具有可调节反馈控制的功能,并在动态指标方面满足一定的要求主要应用领域是,具有特种牵引要求的各种军、民用机械,如空中加油软管曳绕卷盘机械,主被动双向运动恒力加载试验机械,大型固定式提升机械,陆基或船基水下物件曳绕机械等。

      4) 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器,如图 4在保证牵引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液力变矩器的减速制动性能俄罗斯研制了一种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器 国内的研究人员曾对液力变矩器的制动工况做过一些研究和探索,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的理论,没有结合具体的车辆设计出具体结构北京理工大学正在研究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器,已完成了工作原理和设计理论的研究,在 2-3年内可研制出产品样机 (一)流场理论的发展现状 液力变矩器是叶轮机械的一种液体在液力变矩器工作轮流道中的流动是粘性、不可压缩的三维不稳定流动 基于建模和计算的复杂性和液力变矩器流场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在工程中采用的是一维流动理论,即束流理论由于它的简便性和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液力变矩器的设计理论仍是束流理论一元束流理论的优点是物理概念简单,设计计算工作大为简化和易于掌握等但由于其诸多假设与变矩器内流场有很大差别,所以用一维束流理论设计出来的变矩器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而要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改进,这就大大地增加了试验量和研制周期随着车辆、工程机械等行业对液力变矩器性能和研制周期要求的不断提高,给液力变矩器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研究人员在液力变矩器流场理论的研究上付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一元束流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二维流动理论它将工作轮中的流动简化为过旋转轴心的一组平行轴面内的平面流动,每个平面内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都是相同的在给定了叶片的边界形态和流量后,即可用数学方程求出该平面上任一点的流动参数在二维流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二维或准二维性能预测和叶栅设计方法,把原来由中间平均流线所代表的进、出口速度和叶片参数改为沿进出口边或沿内外环具有某种变化规律的分布应用二维流动理论,人们对液力变矩器的性能预测、叶性设计及绘制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用二维流动理论描述纯离心式或轴流式工作轮中的流动情况与实际较为接近,而描述常用的向心式或一般的混流式工作轮,则与实际差别较大 液力变矩器设计计算方法的发展方向是三维流动理论,描述粘性流体三维流动的运动方程是 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简称 N-S 方程由于 N-S方程和欧拉方程的复杂性,直接求数值解非常困难,特别是 N-S 方程,到目前为止尚无法直接求解近十多年来,人们多用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求三维流动的微分方程或变分方程 尽管人们对液力变矩器内流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液力变矩器内流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完全抛开一维束流理论来进行液力变矩器设计计算的条件尚不成熟,能准确地反映液力变矩器内流场状况的理论尚未形成,液力变矩器的研究设计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对液力变矩器还不可能进行一步到位的设计,往往要有多次反复,需要做大量的实验。

      (二)设计方法的发展现状 液力变矩器的设计主要内容有叶栅系统入、出口参数设计、液流道设计、特性计算、整体结构设计及供油系统设计 叶栅系统入、出口参数设计是指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确定最佳的叶栅系统入、出口参数,包括流道的入、出口宽度和半径及叶片的入、出口角度和厚度目前采用的设计方法有三种:基型设计、统计设计和基于流场理论的设计 基型设计:选择性能与设计要求接近的液力变矩器作为设计基型,循环圆的形状,叶轮的布置,叶片的形状,叶片的数目,各种计算系数均参考基型选择,几何尺寸按相似原理进行确定 统计设计:根据现有液力变矩器的种类和性能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分析,统计出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和工况、叶轮尺寸及叶片角度的关系,制定出图表或解析式作为设计的参考设计时根据性能要求选定一些参数作为设计计算的初始点,根据统计图表或解析式确定所设计的液力变矩器的各项参数,从而确定叶栅系统入、出口参数 基于流场理论的设计:目前叶栅系统入、出口参数设计的理论基础仍然是一元束流理论根据束流理论及能量守衡定律建立叶栅系统入、出口参数设计计算的基本数学关系式,根据设计性能要求及制造工艺条件建立约束方程,然后,通过选择合适的优化目标函数、优化计算方法及初始参数进行设计计算。

      可以使用的方法有,渐次逼近法,采用单或多目标优化计算方法来计算最佳叶栅系统入、出口参数 液流流道是由循环圆内、外环曲面及叶片曲面组成的,其设计包括循环圆设计和叶形设计 循环圆设计是确定循环圆的外环形状、内环形状、设计流线形状及叶片的入、出口边的轴面位置及形状设计方法有两种:基型设计及基于统计结果和流场理论的设计 叶片设计是在循环圆设计和叶栅系统入、出口参数设计基础上进行的,叶片的形状直接影响液流流道的形状及叶轮的制造液力变矩器的叶片可以分为两类:可展曲面叶片和不可展曲面叶片 叶片设计的方法可分为三种:三维设计、准三维设计和二维设计由于流场理论研究的制约,直接进行叶片的三维曲面设计和准三维设计困难较大,而且,优势不是很明显目前应用的叶片设计方法仍是投影于多圆柱面的等角射影原理的流线法,对此方法的研究也较深入和广泛,积累了不少经验 (三)制造方法的发展现状 液力变矩器的制造,随着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形式及应用场合不同而有所不同叶轮的制造可以分为两大类:组装式和整体铸造式前者叶轮的内环、外环及叶片分别采用金属板冲压或铣制而成,然后,用焊接、铆接的方法,将三部分组装成完整的叶轮,该方法具有单件成本低,加工精度和流道的表面粗糙度高的优点,但工装成本高。

      后者叶轮的内环、外环及叶片直接由模具浇注成一体,一般是铝铸件根据形成流道的型芯的制法不同,工作轮的铸造方法分为整体型芯法和组合型芯法,适合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