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员干部制度自信的调查与思考-基于福建省部分党校学员的问卷分析.docx
14页党员干部制度自信的调查与思考基于福建省部分党校学员的问卷分析 高莹(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福州350001)摘要:成熟完善的制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制度自信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党员干部是党的中坚力量,提高党员干部的制度自信至关重要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党员干部制度自信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制度自信的对策思路关键词:党员干部;制度自信;问卷调查;福建D261.1 :A :1004-1494(2015)01-0057-05作者简介:高莹,女,博士,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2012 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提出的新要求道路的开辟,理论的创新,离不开制度的保障;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最终也必然体现为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广大党员干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状况如何?笔者对此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及部分设区市委党校的在校学员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1406 份,回收1342 份,回收率为95.4%;其中有效问卷1336 份,有效率为95.0%根据统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1本文主要根据问卷调查资料,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一、当前党员干部制度自信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制度(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法律体系)和各种具体制度构成的为了更好地把握当前党员干部制度自信的状况,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制度与原则、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制度等相关问题分别设问,每个问题下均设五个选项,即由“同意”、“基本同意”、“一般”、“不太同意”、“不同意”五个认可度由高到低的选项构成具体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见表2):(一)现状评析根据表2 的调查结果,我们对党员干部制度自信的状况进一步分析如下:1. 对总体制度及其原则的评价旗帜问题至关重要,举什么旗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原则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和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和长期奋斗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形象表达因而对于中国“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问题是否认同,意义重大。
根据调查结果,选项比率按认可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同意” 占调查对象总数的87.7%、“基本同意”占8.9%、“一般”占2.1%、“不太同意”占0.6%、“不同意”占0.2%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充满自信的,缺乏自信的仅占0.8%这种自信源于何处?从相关问题的调查情况看:一是源于对这一制度作用的认可,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的看法,表示“同意”的占75.9%,“基本同意”的占16.3%,两者之和超过九成;而表示“不太同意”和“不同意”的仅占2%二是源于对我国政治制度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的认可,即对“我国政治制度建设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问题的看法,调查对象表示“ 同意” 的占72.1% ,“ 基本同意” 的占19.2%,两者相加超过九成,而表示“不太同意”和“不同意”的不到3%2. 对根本政治制度的评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发挥得如何亦是考察制度自信的重要参数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的作用”这一问题的看法,调查对象中表示“同意”的占47.1%,“基本同意”的占21.4%,两者相加接近七成;表示“不太同意”的占6.3%,“不同意”的占4.0% , 两者相加仅占一成; 表示“ 一般” 的占19.9%,约二成。
这表明,多数的党员干部对根本政治制度所发挥的作用是认可的,但其自信度比起对总体制度的自信度相对偏低3. 对基本制度的评价一是对基本政治制度的评价我们分别对中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进行了调查1)中国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调查对象对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问题的态度,表示“同意”的占69.8%,“基本同意”的占17.9%,两者之和接近九成;表示“不太同意”的占2.8%,“不同意”的占1.3%,两者之和不到百分之五;表示“一般”的占7.5%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否符合我国国情?调查对象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判断,表示“同意”的占71.1%,表示“基本同意”的占20.7%,两者相加超过九成;表示“不太同意”的占0.9%,“不同意”的占1.1%,两者相加仅为百分之二;表示“一般”的占5.0%3)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效果如何?调查对象对于“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广大城乡地区的运行效果良好”的看法,表示“同意”的占30.1%,“基本同意”的占27.0%,两者相加接近六成;表示“不太同意”的占7.8%,“不同意”的占6.0%,两者相加仅略高于一成;表示“一般”的占27.2%,接近三成。
以上分别从制度的价值与效果调查分析了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调查对象对于我国的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度比较接近,评价较高,制度自信度也较高;而对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评价相对低一些,制度自信度也相应低一些二是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评价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志我国通过改革所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否保持了社会主义性质?调查对象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今天,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仍然保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问题的态度,表示“同意”的占44.5%,“基本同意”的占32.7%,两者之和超过七成;表示“不太同意”的占4.6%,“不同意”的占2.1%,两者之和不到百分之七;表示“一般”占的15.0%这表明大多数人对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对维护社会主义性质的作用是认可的,这也说明对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自信度较高三是对法律体系的评价法律体系是制度的文本形式,法律体系是否健全很大程度上反映制度建设水平的高低调查对象对“到2010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判断的评价,表示“同意”的占25.2%,“基本同意”的占32.8%,两者相加接近六成;表示“不太同意”的占10.2%,“不同意”的占5.2%,两者相加达仅占一成半;表示“一般”的占25.5%,达到二成半。
这表明虽然有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表示“同意”或“基本同意”,但表示“不太同意”和“不同意”的和持“一般”的也分别占一成半和二成半,这说明调查对象对于文本形态的制度认同度相对比较低,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实体制度的认同,进而影响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基于以上分析,对于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同层面制度的自信度,我们的基本判断是:调查对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制度的自信度很高(具体表现在表2 中第1、2、3 题的认同度很高,表示“同意”或“基本同意”之和均超过九成);对基本政治制度的自信度次之,具体体现在对我国的政党制度(第5 题)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6 题)适用度的评价,表示肯定(即“同意”或“基本同意”)的在八九成左右;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成效(第7题)的评价略低些,也近六成,但就总体而言,调查对象对基本政治制度的自信度也是较高的;对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的自信度相对低些,具体体现在对其作用(第8、4 题)的评价,表示肯定(即“同意”或“基本同意”)的在七成上下;对文本形态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自信度相对最低,具体体现在对法律体系是否形成的评价相对最差(第9 题),说明调查对象对文本形态的制度认同度比较低。
二)原因分析我们对当前影响党员干部制度自信的原因进行了调查1.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的主要原因问卷设问:“一些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您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可多选)”按选项比率由高到低分别是:“一些制度存在缺陷”占调查对象总数的86.7%、“制度执行不力”占76.1%、“思想认识模糊”占49.7%、“政策有偏差”占45.6%、“社会主义优越性未充分发挥”占44.8%、“其他”占5.9%从调查对象的选择情况来看,选择意向有所不同,但相对比较集中,高的选项接近九成,低的选项也接近五成,总的来说可分[来自www.lw5u.Com]为三个层次:一是制度本身的问题,即接近九成的调查对象认为“一些制度存在缺陷”是缺乏信心的主要原因;二是制度执行及其成效的问题,即认为是“制度执行不力”的超过七成,认为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未充分发挥”的超过四成;三是主观因素,即认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思想认识模糊”因而导致自信不足的约为五成,认为“政策有偏差”的占四成半可见,在调查对象看来,一些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的最主要原因是一些制度存在缺陷以及制度执行不力2.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不足的主要原因。
问卷设问:“一些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不足,您认为在制度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按选项比率由高到低分别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占调查对象总数的78.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占63.8%、“各项具体制度存在缺陷”占61.9%、“基本政治制度还不够完善”占54.5%、“经济政策有偏差”占39.0%、“其他”占5.8%从调查对象的选择情况来看,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不足,在制度方面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制度执行及制度绩效层面问题,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占近八成)现象,反映的是制度文本形态的东西得不到严格执行,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超过六成),反映的是制度绩效问题,即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是好的,但是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绩效显现不充分,这就从制度实效上影响了制度自信;二是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层面问题,即各项具体制度(也就是各项体制)存在缺陷,基本政治制度也存在不够完善之处,这就从制度的局限上影响了制度自信;三是政策层面问题,即认为“经济政[来自wwW.lw5u.Com]策有偏差”(占近四成),这就从经济方面影响了对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自信。
二、提高党员干部制度自信的路径思考影响党员干部制度自信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和最主要的还是在制度本身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成来看,又可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等三个层面因此,提高制度自信,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各个层面着手予以探讨一)坚持和发展根本制度以提高制度自信问卷设问:“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提高党员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可多选)”按选项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占调查对象总数的66.5%;“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占65.4%;“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占64.6%;“改革代表提名制度”占59.5%;“充分发挥国家机关作用”占37.0%;“其他”占5.1%从调查结果可见,前三项的选择比率极为相近,分别占三分之二左右,说明在调查对象看来这些因素对于增强制度自信的作用大体相当,而这三项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部分因此,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地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把它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以此来提高党员干部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自信1. 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在体现人民意志中增强自信。
立法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责前文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党员干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