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国际化视角探析海珠区会展业的发展思路.docx
11页从国际化视角探析海珠区会展业的发展思路 会展业汇聚巨大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和人才流,是促进行业间商务合作的桥梁,也是推动国家和地区商务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同时,会展业还是产业带动的火车头,带动系数为1∶9,助推科技、文化、交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近年来,海珠区以打造国际展都为目标,突出琶洲地区的功能定位,发展壮大会展产业集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全球顶级会展中心相比,琶洲会展功能区仍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国际化程度偏低因此,从国际视野出发,探析符合海珠会展业发展实际的路径,对琶洲加快国际展都建设,带动海珠商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一 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内涵及特征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是指在会展业发展上形成超越国界的辐射半径,具备吸引和举办国际展览、会议的能力,并且在服务功能上达到国际水平的中心城市纵观世界,处于一线梯队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是全球会展经济实力最强、引领作用明显、辐射和带动能力最大的地区,代表了全球会展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国际会展的综合实力强大,具备世界经济态势的风向标引领作用,属于全球消费潮流及品牌的展示中心,属于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中心,拥有众多的国际知名展览企业,举办的展会具有品牌化、国际化和专业化等多元化特征,具有完善的展馆及国际化的软硬件配套服务。
二 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评价指标参阅现有的会展专家研究成果和业界人士的实证,现有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综合评价体系大致分为三大层次,分别是会展产业核心层、会展产业支持层以及会展城市公共环境层,具体的评价指标达45个一)评价指标的选取在全球范围内,考虑到上述整个评价体系45个指标的庞杂性、数据的难以获取以及统计标准的不一致,在量化层面难以对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进行综合排名,本文沿用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报告课题组在《世界会展城市实力报告》的惯例,主要选取评价体系中的“会展产业核心层”这一层面及其二级指标展馆、展会和展商三个要素,以此展示当今主要国际会展城市的概况同时,在会展产业支持层和会展城市公共环境层评价体系中,择取与海珠会展业关联性较大的国际会展配套这一层面加以分析,以更好地认识国际视野下琶洲会展业的优势和差距二)评价指标的意义和作用①会展产业核心层在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评价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对世界会展城市的综合实力反映有最为直接的影响,最具代表性;②在会展业内部要素中,展馆、展会和展商是影响会展业最为根本、最为核心的因素,能够较为直观且纯粹地反映一个地区的会展实力;③借助UFI(全球展览业协会)、AUMA(德国经济展览和博览会委员会)、ICCA(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等专门研究会展业的国际权威研究机构和会展协会组织的统计力量,会展业内部要素的各个指标在统计标准上存在的差异性较小,且获取的数据相对较具权威性;④会展业的配套服务以及行业管理职能是国际一线会展城市的内在要求,城市软硬件环境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
三 海珠区推进会展业发展的主要情况近年来,海珠区克服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阵痛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多措并举打造琶洲增长极按照建设国际展都的目标,海珠区抓好会展业的行业管理,落实扶持政策,培育会展产业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会展经济平稳增长2015年琶洲地区举办展会212场,展览面积824.93万平方米,分别占广州市展会数量和面积的44%和95.8%其中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16场,数量与上年持平,而展览面积同比增加6.04%一)加强会展硬件设施建设,打造琶洲会展功能集聚区一是扩大琶洲展馆的展览规模海珠区首个外资经营展馆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开业后,琶洲地区展馆总展览面积增至53.9万平方米,居世界前列其中中洲国际商务展示中心和保利世贸博览馆2个展馆已被认定为UFI展馆目前,广交会展馆规模居世界前列二是规划琶洲地区的重点项目配合市规划部门制定《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将物流轮候区、会展塔(机场航站楼)、琶洲客运口岸码头等重点会展项目纳入区“十三五”重点项目库此外,为改善大型展会期间琶洲地区的交通拥堵情况,充分利用琶洲地区停车诱导系统,在办展期间及时发布和更新各主要展馆的即时车位信息,引导客商顺利参展。
三是改善琶洲会展的商务配套目前,全国首家会展主题园区琶洲会展产业孵化基地已投入使用,园区经营面积达2.3万平方米,集聚了70多家会展的上下游企业广交会威斯汀酒店、南丰朗豪酒店开业,琶洲地区集中了3家五星级标准酒店,可提供1500多间客房和近1.5万平方米的会议场地保利世贸中心、南丰汇环球展贸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开业,琶洲地区的商务配套日益优化二)创建海珠品牌示范区,强化琶洲会展业推广一是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为进一步提高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区的知名度,提升琶洲会展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海珠区向国家申报会展示范区并得到商务部认可,琶洲地区获批筹建全国首个会展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二是创建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为加强琶洲会展业的国际关联度,海珠区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区作为载体,向省申报了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重点示范基地,并成功获批琶洲成为广东省首批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重点示范基地之一三是加强琶洲会展品牌的推广力度在全国高端会展经济论坛中首创“官转民”,以市场化运作模式举办琶洲会展经济论坛,并探索和发展一系列的子论坛、会议和活动发布广州首个专门针对琶洲地区会展业发展的权威文献《琶洲会展经济白皮书》,介绍琶洲会展业的总体概况,梳理琶洲各主要展馆办展情况和部分大型、专业展会情况。
线上开通琶洲会展经济促进会官方网站,线下出版刊物《琶洲经济观察》,收集、发布各地会展信息,为琶洲会展企业提供行业最新资讯三)落实会展扶持政策,加大政府服务力度一是完善会展业的扶持政策2015年海珠区完成了《广州市海珠区扶持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修订工作,加大对落户在海珠区的国际性、全国性知名展会的奖励,提升对展览规模逐年增长的成长性展会的扶持力度同时,增加对大型展会、会展产业园和会展核心人才的扶持措施,助力展会、展企快速发展二是举办会展政策宣讲会,加强会展项目扶持组织区内外相关展览企业和展览服务机构,举办海珠区会展业服务宣讲会,引导企业找出符合自身的优惠措施同时,加大对会展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在市的层面,组织会展企业申报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等项目,近年共为琶洲会展企业和展会争取市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在区的层面,发动区内会展企业申报区会展扶持资金,近年来累计奖励展览企业资金近800万元,培育了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等一批品牌专业展三是强化政企对接加强与交通、工商、税务、城管、公安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及时与主办方对接,帮助大型展会协调交通指引、宣传氛围等一系列办展问题,扶持企业和展会做大做强。
四)建立会展公共支撑体系,健全琶洲会展产业链条一是加强琶洲会展行业自律充分发挥琶洲会展经济促进会的作用,开展信息发布、沟通协调、咨询服务等工作,创建专家俱乐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经过近年的发展,琶洲会展经济促进会的会员单位已近100家,包括中国对外贸易展览总公司、德国科隆展览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亚洲博闻集团广州公司等龙头展览企业二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立广州琶洲会展服务中心,着力打造人才培训、法律服务、品牌传播等八大平台,强化对会展场馆方、主办方、承建方等会展企业的支持,提供品牌传播、信息检索、人才引进、项目融资与推广等全方位的服务三是加强会展专业人才培训创办海珠区会展策划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会展职业教育目前琶洲已举办两届培训班,共组织约150名会展人才参加培训,分别为琶洲会展业培养了2名、3名和50名二级、三级、四级会展策划师同时,联合美国知名高校和中山大学举办会议与商务活动能力标准(MBECS)培训,开设国际会展人才培训班,为会展行业输送30名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四 国际对标下琶洲国际展都的地位评估按照中外会展业发展动态的权威评估,在世界顶级展馆、国际最具竞争力的商展和全球品牌组展商三个基本指标中都具备的可称为国际会展一线城市,即进入国际会展城市第一梯队。
同时,国际品牌的会展一线城市还需具备完善的软硬件服务,城市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具有良好的城市职能和基础环境按照上述标准,现将琶洲会展业的发展情况评估如下一)广交会展馆名列世界十强展馆之列会展业的全球竞争力首先有赖于特大型场馆,其被称为会展经济的“火车头”,是组展商在进行场馆选择时优先考虑的因素近年来,国际商展规模不断扩张的趋势加剧了全球会展业对特大场馆的需求,世界会展强国都加快了会展场馆的改扩建,场馆配套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球的十大展馆总计拥有展览面积310多万平方米,在全球展馆50强中占比为38.06%,馆均面积超过31万平方米其中,琶洲的广交会展馆以展厅面积33.8万平方米居世界10强展馆第五位表1 全球十大展馆的室内面积排名续表(二)世界百强商展琶洲三大展会入围在2015年世界商业展会一百大排行榜中,以琶洲为代表的广州有三个展会入围,展览面积合计58万平方米,但仅占百强商展面积的2.95%德国的慕尼黑、法兰克福、汉诺威等城市的展览依然占据世界大型商展的主导地位按照国际标准,世界百强商展要求展览的国外展商数量达到总展商数量的20%以上,而琶洲地区的广交会和家具博览会等因为国外展商数量比例低于20%而未上榜。
从国际品牌展会的角度看,琶洲建设国际展都、成为展览行业的全球中心还任重道远表2 世界百强商展前十位及广州(琶洲)展会的百强排名续表(三)全球组展商营业额排名琶洲企业位居中游水平根据AUMA发布的全球组展商排名报告和展览企业公布的营业收入,2014年世界范围内营业额超过1亿欧元的组展商共有29家,其中收入排名前10名的展览组织企业近半数在德国,广州(琶洲)仅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上榜表3 2014年全球十大组展商营业额排名从上述三个基本指标的排名来看,琶洲会展业在展馆和组展商方面进入十强排名,但市场化运作的展会排名较为靠后,展会数量和展览面积都偏少和偏小;再者,琶洲只有广交会展馆和政府背景的运营方入围,与汉诺威等具有良好产业结构的国际一线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此外,相比欧美等国际一线会展城市,琶洲会展业目前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等配套与国际化水平还有不少差距因此,从综合评价指标来看,琶洲在国际会展城市的评价体系中,目前处于第二发展梯队五 国际化视野下琶洲会展业的优劣分析琶洲作为广州新兴的经济增长极,在建设国际展都方面既有较好的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迈向国际一线会展城市进程中,琶洲会展业挑战与机遇并存,优劣势俱有。
一)发展优势1.广交会成为琶洲地区的国际名片“中国第一展”广交会是我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齐全、到会客商最多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是广州尤其是琶洲的亮丽名片目前,广交会的单展面积已突破118万平方米,规模超过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巴黎国际工程机械展、法兰克福汽车展等国际知名展会,位居世界前列2.会展业依托的经济规模和结构较好广州是全国第三大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会展业发展的经济背景和产业结构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与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亚太知名城市相比,近年来广州的经济总量正缩小差距或有所超越在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广州三次产业结构为1.26∶31.97∶66.77,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6%,首度超过七成而海珠的第三产业占比跃升为85.8%,明显占主导地位,海珠早已步入服务导向型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