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语文高考小评论题题型特点及解题思路课件.ppt
28页语文高考小评论题题型特点及解题思路,漳浦一中 许志东,命题趋势分析,2009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提供的样卷,在语言应用题中出现一道小评论题对此,大多数考生都很担心,不知如何应对其实凡事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只要认真体会,多加练习,必然能熟能生巧、得心应手一、题型分析,这种题型提供的材料一般是最近发生的热点新闻或某一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交互性它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发表评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考生以阅读、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探究新闻材料中的疑点和难点,能有所发现和创新,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社会生活现象表明看法,就是语文的实际运用经常读报、评报,是语文课外阅读、写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言语素养很有帮助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比较、语言表达及探究能力,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具体题型方面,可以有以下几种:一是提供一则较有评论价值的新闻材料,让学生点评二是同时提供多则新闻材料,材料之间构成一定的关联或互为补充,对同一问题作不同层面的阐述;或对立统一,对同一问题提出几个相反的事例,要求考生加以甄别、判断,让学生发表评论三是在提供新闻材料的同时提供他人写的一篇评论,让学生参与讨论。
小评论题是一种很好的“话语性”题型,同时也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题型二、答题思路和原则,考生做这类题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读懂新闻要了解新闻的有关背景,熟悉主要事件及相关细节,把握其精神实质,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为评论做好准备2评在点上就是要抓住要害,寻求答案观点鲜明选好角度,提炼观点评论的内容 是非分明,一语中的,立场鲜明 在具体作答过程中,必须坚持几个原则:一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和限制性信息,切忌随心所欲二要立足原文,理解原文中心,不能断章取义三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好的评论应以理以法进行阐释,导向 鲜明,鞭辟入里,有说服力四要评得生动评论要讲究艺术性,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九求新颖二鲜明、生动,具有感染力1下面是一则新闻,请为这则新闻加一则点评高中生小佳是重庆市民陈永国的女儿陈水国生意失败,一度靠打工生活,每月挣不足1000元,最近连这份工作也丢了前些天小佳的小灵通坏了,拿去修,父亲提醒她要守着修理摊,没想到小隹脱口而出:“就因为你没钱,心疼花费,这么热的天还要让我晒太阳,陈永国当众打了女儿一巴掌,小隹负气出走:次日返家后,她从厨房拿了把菜刀冲出来,第一刀砍在陈永国背上,第二刀砍在他的右小臂上,还边哭骂:“你为什么不出去找工作,活得这么窝囊,害得我也难过?。
解答本题时可以作如下分析:,首先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为评论做好准备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很明确,高中生小佳刀砍父亲,原因是嫌父亲太窝囊其次抓住要害,即抓住核心问题发问,并寻求答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令人心寒的事呢?这于现象实际上反映出的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在长期培育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上出了问题,以致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迁怒于父母也可以这样说,是“溺爱”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无法理解、体谅父母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人与人之间多些沟通交流,那么“刀砍父亲”的事件就不会出现最后提炼观点l新闻点评的核心是就新闻的某一点(核心内容),就现象而指出实质,再联系社会生活某些现象,加以评论答案示例,(1)小佳只是一个孩子,然而她的行为却逼使我们直视:我们的孩子怎么啦?是我们,我们的孩子,还是社会出了问题?居然发生了这种“刀砍父亲”的事情这是个发生在酷暑里的事件,却让我们心生寒意 (2)高中生小佳对其父亲所做的罪恶行径不禁令人胆寒,让我们对现今中学生的素质提出了质疑:这样的后代,怎能担起历史的重任?解除此类社会家庭问题是当务之急2假如你是一名受访者,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你该如何回答 (要求观点鲜明,见解独到,言简意赅,不要少于50字。
) 据长沙晚报报道:近日, 由湖南人编制的全国第一个省级富豪榜“2007湖南富豪500强”新鲜出炉,袁隆平被列为名誉首富,其身价超过1000亿元有关负责人表示:袁隆平的千亿身价,并不直接体现在他个人的财富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中各方对此褒贬不一:有的称其体现了对学术的尊重,有的则称其亵渎了学术那么,您如何看待袁隆平当选“名誉首富”?,解答本题时可以作如下分析:,首先了解新闻的有关背景,熟悉主要事件及相关细节,把握其精神实质在这里主要事件是袁隆平被列为名誉首富,身价超过1000亿元,相关细节为袁隆平的千亿身价,并不直接体现在他个人的财富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中其次抓住要害,选好角度,如抓住关键词“财富”谈你如何理解,或这件事会导致什么后果,或这件事的目的何在,等等最后提炼观点,加以评论, 有的称其体现了对学术的尊重,有的则称其亵渎了学术,你的观点呢?可以或批评,或赞美,或启迪,或警世等,但评论的内容一定要是非分明,一语中的,立场鲜明o,答案示例, (1)我认为,财富应该成为袁隆平的标志在我看来, “名誉富豪”的社会认可,还远远不够,于袁隆于而言实际他所拥有的财富是比较少的,根本与其创造的社会财富不成比例,他应该拥有实际应该得到的财富,即使他没有要求,社会也应该给予。
财富应该成为袁隆平的标志,应该作为社会的基本常识,而非相反,才能体现出社会对知识的尊重这正是目前这个社会所缺的 (2)我不认同把袁隆平评为湖南的名誉首富袁隆平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献身科学、献身国家、泊淡名利、 自强不息”,这是袁隆平身上最可贵的闪光点,这种宝贵的精神品格,又岂是一个“名誉首富”所能涵盖?给袁隆平一个“名誉首富”只能迎合社会浮躁心态和媒体扭曲的关注点,误导公众3)该报道中所说的袁隆平以1000亿元的身价,被认为是湖南的名誉首富;我不认同袁隆平的事业成就和精神风貌,都引领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新潮流;他的才华、勤奋和贡献,都让我们感到他是中国科学家里最耀眼的明星,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骄傲 因此,我认为袁隆平是无价的,他是中国的无价之宝 (4)在我看来,把科学家袁隆平列为“湖南省名誉首富”实在很无聊湖南富豪网把科学家袁隆平拉进富豪榜中,其用意究竟如何,不难理解,无非是借着袁隆平这个品牌为他们的富豪评比活动贴上金标签,搞个吸引眼球的卖点,其“醉翁之意” 自然不在“酒”而在于“炒作”3针对下面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材料1:某大学100多个学生受聘充当一个图片展开幕式的“临时观众”,他们按照主办方的要求,领导说完最后一句话,就一齐鼓掌。
据悉,聘用“掌托”举行活动, 已成为一些礼仪公司的主要经营项目之一 材料2:有的社会团体定期举办“高峰论坛”,盛邀相关专家来作现场演讲,组织安排参会人员适时“热烈鼓掌”,这已成为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会场时时掌声雷动,气氛十分热烈解答本题时可以作如下分析:首先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为评论做好;隹备,即先将各则材料进行对照分析,或者求同综合,即把几则材料共同的论题或共同的观点提炼出来,或者求异比较,即看这几则材料有哪些不同点,由此说明什么问题,这两则材料都是关于社会上已经出现“掌托”的现象其次要抓住要害,选好角度;如抓住关键词“掌托”谈你如何理解,或出现这件事会导致什么后果,或这件事的目的何在等最后提炼观点,加以评论要注意评论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从新闻材料实际出发,以理服人,不可凭空漫说答案示例,(1) “掌托”现象助长了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应当予以治理 “掌托”们的作用无非是适时引发阵阵掌声,来显示某些味同嚼蜡、言不及义的演讲的“重要”与“精彩”,这是与我们所提倡的诚信相悖的,而且,其中所折射出的阿谀奉承之风更令人担忧 (2) “掌托”现象不能简单地一概加以否定它是为避免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而采取的措施, 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至少体现了主办方对被邀演讲者的尊重,体现了传统的礼仪观念。
对此要适当引导,而不应简单否定o (若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4针对下面新闻材料的评论,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新闻材料:据信息时报12月25日报道,为让学生珍惜生命,广东近年来陆续开设死亡教育课程,授课的内容不仅有写遗书、立遗嘱、撰墓志铭,学生还要到殡仪馆、敬老院、临终关怀病区等场所去实地感知、考察或实践, 了解死亡面貌新闻评论:有人认为进行死亡教育可能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使之对现实失去希望学生看到的是冰冷的尸体、哀号的生者,是神秘的丧具和烦琐葬仪,通过这些带有悲剧意味和神秘色彩的场景,学生获得的恐怕不仅是珍惜生命的感悟,还有毛骨悚然的惊恐正视死亡绝不是正视尸体那么简单,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火葬场有加剧他们对死亡的恐惧的可能 这种小评论类型与上述题型有所区别,但解题思路还是大同小异:首先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即广东开设死亡教育课程,同时有人发表评论反对这种死亡教育其次要抓住要害,选好角度,反对者反对的原因是进行死亡教育后可能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可能会在无意中诱导学生寻死你认同这种观点吗?最后提炼观点,加以评论答案示例 (1)我认为进行死亡教育很有必要,是教育学生学会怎样保护自己,知道怎样尊重和珍惜生命,从而树立正确、健康的死亡观, 同时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为面对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的强大动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2)我认为死亡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生命意义的讲解上,而不是熟悉死亡后的处理程序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使他们认识到死亡虽无法避免,但在人们心中有许多情感足以压倒对死亡的恐惧:亲情、爱情、友情可以淡化死亡,追求、信念可以超越死亡唯有这样的死亡教育,才能使学生意识到生命是一个完美的奇迹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据饿新社报道,塔吉克斯坦3月10日推出了一个措施:所有中小学师生今后在学校禁用,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材料二:一位中学教师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我在上课时总是把调到静音状态,不接也不打,没课时还真离不开;家长为学生配,是为了方便联系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答: (2)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答:,参考答案 (1)对中小学校园里使用有不同看(做)法 (2)答案示例1:用行政手段禁止在校园内使用的决定太过僵化有违资讯时代人们及时沟通、及时获取信息的需要,只要能够协调好学习工作与资讯沟通的关系,进校园也不是不可以的 答案示例2:中小学校园内不应该使用校园内师生因为工作学习的特性,对资讯获取的及时性要求并不太高随身带着进入校园,会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分心,降低工作学习效率。
(观点1分,分析4分),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就在央视春晚热火朝天彩排的时,山寨版春晚也没闲着昨日,山寨春晚负责人老猛透露,大年三十晚上演出地点已确定,1名主持人也在山寨春晚的大网络站上曝光 材料二 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北京奥运”“民生”“金融”“山寨”入选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观点3分) _ (2)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1)(3分)示例:社会上纷繁复杂的情况可由媒体流行语反映出来 (2)(4分)示例:年度媒体流行语真实反映并高度概括了一年当中的国内政策将举措,社会重大事件、百姓关注焦点,以及国际风云变幻不同年度的媒体流行语的变迁正是一幅动态变化的历史画卷参考答案,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材料1:2006年开始,A省要求高中学生必须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从高一开始文科生和理科生都要参加全部科目的考试材料2:2008年,B省明确要求规范高中学生文理分科时间,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高中在第二年级末以前不得安排学生分科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要点3分)(2)针对上面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