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参考资料小册子1--200句.doc
18页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处】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讲解】汗青:史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生总有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要留下忠诚的事迹,永远光耀史册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处】宋·陆游《示儿》【讲解】王师:指南宋的军队中原:指沦陷于金兵之手的中原地区乃翁:你们的父亲这两句诗如同临终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爱国情怀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处】清·徐锡麟《出塞》【讲解】解:知道沙场:战场马革裹尸:东汉马援曾说过,男子汉要死就死在战场上,用马皮裹着尸首回来 这两首诗的意思是: 战士只知道如何为国牺牲, 至于死后是否能把尸首运回家乡,那倒不在乎它表达了作者为国献身、义无反顾的战斗决心4、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出处】清·秋瑾《对酒》【讲解】碧涛: 用苌弘死后其血三年化为碧玉的典故,指忠义之人为正义目标而流的血表现了作者拯国救民的奋不顾身精神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出处】宋·陆游《病起书怀》其一【讲解】阖棺:盖棺前一句是流传甚广的名句后一句是说,一个人的成就还须等到死后才能论定作者认为未死之前还可以为国家做许多事情,表现出一种为国而忧的情怀。
6、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出处】明·张溥《五人墓碑记》【讲解】社稷:国家这两句的意思是:普通人的死生对国家是有重要意义的它表面明作者对死生的一种见解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处】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讲解】 如果对国家有利, 就用生命去换取, 怎么能因为灾祸就避开或由于对自己有利就趋前呢?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出处】宋·文天祥《扬子江》【讲解】南方: 指南宋小朝廷所在之地 这两句诗以磁针作比,表现出强烈的忠君报国的思想感情9、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出处】清·秋瑾《鹧鸪天》【讲解】金瓯(ō u):国土敢:岂敢这两句词是说:沦陷的国土总要夺回来,为国牺牲是我们的责任,哪里敢顾惜自己呢?它表现出一种为国献身的决心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处】唐·王昌龄《出塞》 (其一)【讲解】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李广勇敢善战,威震龙城,匈奴称其为“飞将军” 阴山:在内蒙古境内 首句从千年之前、万里之外落笔,把眼前月下的边关同秦汉时代筑关备胡、与胡人发生战争的历史联系在一起, 创设雄浑苍茫的意境 次句写秦汉以来世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后两句表达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 希望有李广那样的大将镇守边关, 不让胡人入侵中原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1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出处】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讲解】这两句词表达作者忠君爱国,力图收复祖国河山的理想和追求个人功名的宏愿12、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出处】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讲解】古人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说这里活用这两句话,表现出大丈夫要拯时济世,而不愿独善其身的意愿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处】《孟子·尽心下》【讲解】“社稷”象征国家意思是:民为国之本,君为国之役,故民贵于国,国又贵于君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处】《孟子·梁惠王上》【讲解】 老(第一个):尊敬,敬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幼(第一个):爱护,用法同 “老”意思是:尊敬我的老人, 并将它推及到别人的老人;爱护我的孩子,并将它推及到别人的孩子1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出处】唐·罗隐《蜂》【讲解】借蜂喻人, 寄寓了对广大劳苦群众, 终生勤劳而一无所得境遇的深切同情现用以赞扬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的高尚情操1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讲解】庙堂:指朝廷江湖:泛指四方各地;这里指不在朝廷里做官的士大夫意思是:在朝廷里做官,就为百姓而担忧;不在朝廷里做官,就为君主而忧虑17、上好是物,下必甚之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出处】《礼记·缁衣》【讲解】好( hào):喜好意思是:上面喜好某种东西,下面对这种东西就加倍喜好所以身居高位的人对自己的爱好和厌恶不能不持谨慎态度,这样才能为百姓作出表率18、夫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出处】汉·张衡《东京赋》【讲解】所以:用来⋯⋯东西意思是:民众好比是水,可以用来载舟,也可以用来使舟倾覆19、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处】《尚书·五子之歌》【讲解】邦:国家固:坚固,牢固宁:安宁意思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宁20、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出处】《史记·赵世家》【讲解】制:控制,统治常:指常道这里主要指不变的法令、制度等经:规范上:这里是最重要之意 意思是: 统治国家有不变的法令、 制度,利民是根本; 治理政事有规范,政令能贯彻执行最为重要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处】《孟子·公孙丑下》【讲解】道:道义意思是:拥有正义的就能得到多方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很少有人支持与帮助。
222、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出处】清·郑燮( xi 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讲解】喻指关心百姓疾苦,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深切关注23、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讲解】减少自身的物质享受, 增加人民的生活用度;节制自身的生活需求,以广泛用于社会的发展 意思是说, 领导者如果为百姓为社会着想, 那就应该限制自己的物质欲和享受欲2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出处】《论语·颜渊》【讲解】自古以来,人都免不了一死;如果百姓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立不住这是告诫统治者要取信于民2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厦门行·龟虽寿》【讲解】 骥:千里马 枥:马厩烈士:壮志强烈的人 在这四句诗中, 作者以千里马自喻,表现出年虽老而志不衰的精神,抒发了决心统一天下的壮烈情怀2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处】《论语·子罕》【讲解】三军:古代军队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这里统称军队匹夫:平民百姓前一个“夺”是“夺取” ,后一个“夺”指“强迫改变” 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27、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讲解】大丈夫:泛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意思是:大丈夫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牺牲,不愿苟全性命2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处】唐·李白《行路难》【讲解】长风破浪:指有抱负,想干一番事业 《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终当济:渡过意思是: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2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讲解】以萧萧之风声、寒冷之易水,渲染出壮士告别亲友、勇入虎穴、视死如归的悲壮气氛30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出处】元·王冕《白梅》【讲解】借梅花自喻,表白自己具有兼济天下的大志31、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出处】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讲解】刑天:神话中的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阳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肚脐当嘴,依然拿着盾牌和板斧挥舞着见《山海经·海外西经》 干戚:盾与斧,皆古兵器意思是:刑天虽被砍去头颅,仍手执盾牌和板斧挥舞,真是壮志长存3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讲解】宁:岂,难道白首:白头,年老的代称青云之志:高尚的志向意思是:年岁3越大应当更有壮志, 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 处境困窘,遭遇坎坷,意志却更加坚定,远大高尚的志向始终如一3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解读】凭借强劲的风力,把我送上青天指及时把握机遇和条件,实现远大理想3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3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出处】唐·黄巢《不第后赋菊》【讲解】以菊花盛开,香透长安为喻,表现推翻封建王朝、改天改地的豪情壮志3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出处】宋·陆游《卜算子·咏梅》【讲解】即使花落了,被碾压成泥土,也依旧一片芳香作者以梅花自喻,显示了自己的坚贞节操37、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出处】屈原《九章·涉江》【讲解】 这两句诗借助夸张, 表达作者要建不世之功以流芳千古的抱负和自信 现可用以赞扬革命英雄的精神永存不朽38、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出处】清·黄冶峰《诗一首》【讲解】桑梓:桑树和梓树是古代家宅旁常栽种的树木,常用来代称家乡意思是:尸骨哪里一定要埋在家乡的土地?人生应该志在四方,各地青山都是你的献身之处。
3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处】唐·王翰《凉州词》【讲解】沙场:广阔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喝醉了躺倒在沙场上,请你不要见笑,从古以来沙场征战, 有几个人能活着回去的?诗句表现了守边卫国的将士们豪放开朗的感情和视死如归的勇气4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处】宋·岳飞《满江红·写怀》【讲解】尘与土:比喻微不足道的意思云和月:指日日夜夜在风霜雨露里行军战斗这两句词表现出作者不愿虚度年华,迫切要求建功立业报仇雪耻、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4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处】清·郑板桥《竹石》【讲解】东西南北风:比喻各种磨炼意思是任凭四面八方狂风猛刮, 竹石经历多少磨折打击,它们依旧挺拔,意志刚强4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讲解】我希望天公抖擞精神, 打破常规使各种人才降生出来 表达了要求变革现实的愿望4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处】孟子·离娄上》【讲解】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成方形和圆形比喻对人才要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合乎标准的人才44、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出处】清·朱舜水《益广》【讲解】籯:箱笼之类器具经:本指经书,此指技艺与其留给儿子满满一箱黄金,不如4教给儿子学会一种技艺。
原因在于黄金有用尽之时,而技艺则终身受用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