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针法类概念术语98个解读.doc

102页
  • 卖家[上传人]:中****
  • 文档编号:122429769
  • 上传时间:2020-03-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43MB
  • / 10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医针法类概念术语98个解读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而且在我们的医疗或日常养生中广泛使用本文提供中医针法类概念术语98个解读,以供大家参考理解焫半刺傍针刺报刺豹文刺鼻针疗法砭石(砭、石针)补泻镵针长针出针(引针、排针、拔针)丛针焠刺搓针大泻大泻刺大针弹针导气捣针得气鍉针点刺电针电针麻醉调气短刺耳针耳针疗法分刺锋针浮刺关刺(渊刺、岂刺)毫针合谷刺候气呼吸补泻恢刺火针(燔针、焠针、烧针)疾徐补泻进针(内针)禁刺(刺禁)经刺九刺(九变刺)九针巨刺开阖补泻烙法(针烙、烙)灵龟飞腾(灵龟八法、飞腾留针八法)络刺毛刺缪刺捻针(转针)捻转补泻偶刺铍针(铍刀、䤵针、剑针)皮肤针(梅花针、七星针)皮内针(皮下埋针)齐刺(三刺)岂刺揿针三刺烧山火十二刺(十二节刺)输刺水针疗法提插补泻体针头针疗法透天凉透针退针弯针温针五刺穴位注射疗法(小剂量穴位循注射)循经取穴扬刺摇针以左治右、以右治左阴刺迎随补泻(针头补泻、针芒补泻)渊刺圆利针圆针远道刺晕针赞刺折针针刺麻醉(针麻)针法(针刺、刺法)针灸直针刺指针滞针子午流注焫焫(ruo若),又音“热”,同“ ”原作烧的意思,在古医书中指用火针(烧针)、温针或砭石加热以刺激体表局部的疗法。

      半刺五刺法的一种即刺入很浅,并很快拔针,不伤肌肉,如拔毛状这是古代应用于治肺病的一种针法(《灵枢.官针篇》)傍针刺十二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风湿刺法是在患部直刺和傍刺各一针(《灵枢.官针篇》)报刺十二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没有固定部位的疼痛刺法是找到疼处,即直刺一针,并留针不拔,而以左手循按局部,找到另一个疼处后,先将前针拔出,再在第二个疼处刺针(《灵枢.官针篇》)豹文刺五刺法的一种即在患病部位的前后左右多处刺破小血管,排出郁血这是应用于治疗心病的一种古代针法(《灵枢.官针篇》)鼻针疗法取穴均在外鼻部周围应用毫针斜刺主要治疗关节炎、神经痛、咳喘等病砭石(砭、石针)砭(音“边”),是我国石器时代产生和应用的一种最古的医疗工具开始是人们为了解除疾病痛苦,用普通石块在患病局部进行撞击随看石器时代工具的产生,出现了医疗专用的石制工具即砭石,并更广泛地用于切脓包和刺破皮下血管放血等用途这种治疗工具一直到后来出现金属制的医用针和手术刀之后的很长时期内,仍为民间外科所利用补泻补和泻是治疗上的两个重要原则补”,主要用于治疗虚证泻”,主要用于治疗实证在针灸疗法中的补泻主要是通过应用不同手法以产生不同刺激强度与特点而取得的。

      古代应用的针法补泻种类很多,主要有“迎随补泻”、“提插补泻”、“疾徐补泻”、“捻转补泻”等,参见各条镵针镵(音蝉),古代九针的一种针的头部膨大而末端锐利用于浅刺,治疗热病、皮肤病长针古代九针的一种针体较长,一般为六至七寸(相当于2023厘米)或更长一些多用于深刺,以治疗慢性风湿病、坐骨神经痛等出针(引针、排针、拔针)就是在针刺完毕后,一手固定穴位,一手持针,用捻转或直接向上提针等手法将针拔出体外丛针将若干枚等长的毫针并列放在一起,使针尖相齐,称为“丛针”治疗时,手持针柄将针尖在皮肤表面进行挑拨浅刺焠刺九刺法的一种也就是“火针”(《灵枢.官针篇》)参见该条搓针针刺手法之一其方法是在针刺人体内后,用右手拇、食指将针向一个方面捻转(如搓线状),此法有加强针感的作用要注意转针时不要太紧,以防缠着肌肉纤维产生剧烈疼痛大泻针刺手法中泻法的一种即针刺入穴位后用一手紧按并固定针刺部周围的皮肤,另一手持针柄向左右前后大幅度地摇动,使针孔开大的一种方法大泻刺九刺法的一种指利用铍针切开脓疡,排出脓血(《灵枢.官针篇》)大针古代九针的一种针体较粗,针尖微圆多用于治疗全身水肿及腹中症瘕等病弹针针刺手法之一其方法是在刺人体内后用指头轻弹针柄,使针体的下部出现轻度震动。

      导气针法名词,语出《灵枢.邪客篇》是促使针刺“得气”的一种手段得气所出现的感觉之有无(也就是气至与否),一般多通过各种针刺的手法操作(控制一定的刺激强度等因素)而产生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捣针针刺手法之一其方法是在针刺入皮下后,在固定的深度内将针反复上下捣动,但不拔出皮肤外面得气针法名词,语出《素问.离合真邪论》(《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称“气至”,义同),即针感(或针响)在针刺穴位后,经过手法操作或较长时间的留针,使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行针者则觉得针下沉紧;称为得气这种针感产生的程度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往往和疗效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镇痛效果的好坏有关得气与否也是针刺麻醉成功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鍉针鍉(音低),古代九针的一种针体组大而针尖钝尖多用于治疗血脉病及热病点刺针刺手法中的一种,也即速刺法其法是以左手捏紧皮肤,右手持针,用拇、食指握针柄,中指紧贴针尖上部约一分左右处,迅速刺入皮下浅层静脉,立即出针,然后压挤出数滴血液的方法此法一般多用三棱针,针刺部位以手指或足趾端、耳尖、太阳穴、委中穴等为最常用电针是应用毫针刺入人体一定部位后,再在针上通以电流的治疗方法。

      电针可广泛地滴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并用于手术上的麻醉(即“电针麻醉”)等方面电针麻醉针刺麻醉方法之一,即用电流代替手法操作,使用时比较简便,目前已在各地广泛应用调气针法名词,见《灵枢.官能篇》应用针刺的补泻方法,可以调节人体阴阳,改善人体的机能也就是通过针刺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纠正体内各种组织和内脏的病理状态针刺的这种治疗作用,称为调气如《灵枢.终始篇》:「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调气治病的道理和经络系统有关,也是主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完成的短刺十二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骨痹”刺法是稍摇动地将针刺入,深达骨部,并进行提插手法(《灵枢.官针篇》)耳针即耳针疗法用的针,形如毫针而短,长约0.71.0毫米,也可用揿针代替耳针疗法在耳壳上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在耳壳上可探索出一定部位的敏感反应点,称作“耳穴”一般可用特制的“耳针”或短毫针直接针刺耳穴,或通过电流,或在耳穴埋针等方法适用于全身多种疾病分刺九刺法的一种指直接针在肌肉的间隙处(《灵枢.官针篇》)锋针古代九针的一种即现代常用的“三棱针”针体圆,针尖呈三棱状,有刃主要用于刺破皮下静脉及小血管,治疗痈肿、热病、急性胃肠炎等。

      浮刺十二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寒性的肌肉痉挛刺法是从患处的侧旁进行浅刺(《灵枢.官针篇》)关刺(渊刺、岂刺)五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筋痹刺法是直接针在四肢关节周围筋肉的附着部,但应防止出血这是应用于治疗肝病的一种古代针法(《灵枢.官针篇》)毫针古代九针的一种也是现代最常用的针刺工具用来针刺人体穴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毫针的长度由5分(约1.5厘米)至四、五寸(约1317厘米)不等径度主要有34号(直径0.22毫米)、32号(直径0.25毫米)、30号(直径0.32毫米)、28号(直径0.38毫米)和26号(直径0.45毫米)等合谷刺五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肌痹”刺法是在患病局部向左、右两侧外方斜刺,直接针在肌肉部分,好象鸡爪的形状这是应用于脾病的一种古代针法(《灵枢.官针篇》)候气针法名词,语出《素问.离合真邪论》就是在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