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教学设计.doc
5页课题名称:笔算乘法姓名:王海林工作单位:水墨营中心学校学科年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笔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会比较高涨,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笔算的相关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思考能力与计算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组织学生开展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基本功训练口算、笔算、简单的问题解决口算,开火车,通过笔算提高学生对乘法的计算能力导入新课 : 谈话导入一、 学前准备1、口算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笔算下列各题2 1 1 2 2 4 2 2×1 3 ×1 4 ×1 2 ×3 3 2、列竖式计算33×33= 12×12= 11×26= 41×21=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四、思维训练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2 2 1 2 3 2×1 4 ×1 3 ×1 3 8 8 3 6 9 6 2 2 2 3 22、长途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体会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交流对笔算方法的理解体验笔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区别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乘法的计算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困生巩固练习 课本题目合作学习,交流方法学困生七、教学评价设计1、整十数乘法20题,没提得分3分2、两位数乘两位数10题,每题3分。
3、实际问题2个,每一个问题5分八、板书设计笔算乘法1、笔算下列各题2 1 1 2 2 4 2 2×1 3 ×1 4 ×1 2 ×3 32、列竖式计算33×33= 12×12= 11×26= 41×21=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是学生在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教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而我们学习计算,是要把计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为现实服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学中我设置了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情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观念本节课的特点主要有: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本节课所创设的“帮老师解决买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这一情景贯穿全课,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轻松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特别是帮老师解决问题,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真实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 “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只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在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节课知识的呈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次性强首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让学生轻而易举的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再通过“王老师发现买这种书太少了,所以又选择了每套18本的书”这一过渡把12改为18,让学生尝试解决新问题:两位数乘一位数,遇到进位怎么办?接着在解决 “王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地引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层层递进,加深难度,并让学生通过解决21×3和24×3两个题,自然地理解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位,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位的原则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中边探究边练习,探究与练习交替进行,循序渐进,主动地解决了自己碰到的数学问题,分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本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作为计算教学,及时、有效、多样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本节课的设计中虽然注意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但练习题量设计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及时巩固另外,我的教学语言还有些不简炼,这也是我在以后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