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doc
10页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摘要:体态语在外语课堂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利用体态语与有声语言进行交际,能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剖析中外教师课堂教学差异的根源,探讨体态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的功能及注意点,对于缺少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又习惯于说母语的中国学生将会大有裨益,对中国教师加紧学习和研究体态语并运用在课堂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字:体态语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全身动作反应法 我们发现,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运用体态语交际功能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产生的效果有存在着差别闰建华、刘建刚在调查外籍教师在中国授课的情况时,他们发现,外籍教师在上课时借助西方人特有的幽默和丰富的体态语,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的淋漓尽致,学生不时开怀大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不是被动的观众,而是积极地参与,即使听力差的学生也能“看”得懂外籍教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一堂课犹如一出戏,不知不觉表演完了,学生还意犹未尽相比之下,中国教师的课堂体态语运用的比较少,所以中国教师的课堂显得比较沉闷,多数情况下,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现在也有电教设备,但使用率不高,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坐姿端正,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课堂气氛严肃。
中国和英语国家各有不同的社会文化氛围,各有其独立发展的历史和特殊空间,在各自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相对稳恒的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民族性格,这两种迥然相异的性格特征表现为中国人属内敛型性格,而英语国家的人属外露型性格由此可见,外籍教师外向开放、活泼自然、在课堂上幽默风趣、善于表演、通过各种体态把人的见解、幻想、期望、沮丧、孤独、喜悦、爱慕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中国社会重礼节、讲究含蓄持重、感情丰富而不外露,所以中国教师在课堂上不会无拘无束地表演一、体态语概说美国学者brosnahan在《中国与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一书的绪论中指出:人类交际一般分为书面、口头和身势三部分,由于文化教育的偏见,绝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往往认为书面语最重要,口语次之,至于身体动作,是名列最后的然而,无论是从不断进化的整个人类,还是从个人角度看,这些技能的习得次序,出现率以及平常所提供的信息量,都表明三者之间的重要地位正好相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国内语言学界的关注,不再成为一个被冷落的课题而在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中,倍受关注的是体态语(body language)。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不用言语,而借助于表情、手势之类的动作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有时甚至会“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体态语的妙用对体态语进行系统研究的要首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Birdwhistell教授,他在1952年出版了《体语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Kinesics), 正式提出了身势学理论Birdwhistell对同一文化的人在对话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做了一个量的估计, 认为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中的30%左右Samovar则更为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Samovar, et, al, 1981)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培根认为人的信息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55%的体语+38%的声调+7%的言词美国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多达93%胡文仲在《英美文化辞典》中说:“体态语是指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法斯特说:“体态语是以同外界交流情感的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究竟何为体态语?人际间交流的工具和符号,可以概括的分为两类:即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
而构成非言语交流的方式有三种:即动态无声交流,静态无声交流和有声交流其中动态无声交流又称体态交流,即体态语(Body language),它又称为身势语(kinesics)它是包括以身体姿态(posture)、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眼神(eyes,oculosics)、手势(sign behaviour)和其他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传输系统据统计,一个人的面部能表达25万多个表情和动作,用手可以做出1000多种不同的姿势这类非言语行为既可与言语同时使用,又可单独使用,它在师生交流,理解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传递情绪、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概说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小学英语是一门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态度、建立学生初步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目的的一门语言学科小学英语课程在总体教学目标上要重兴趣、成就感、自信心;在课程实施上要重语言环境、频率、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要重体验、实践、参与、创造;在语言教学目标上要重语感、语音语调基础和交流能力;在教学评价上要重态度、参与、努力程度和交流能力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发展需求,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全身动作反应法(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斯·阿谢尔潜心研究20年而提出的,它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的语言教学法,强调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并通过一定的身体活动给予反馈像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一样,通过身体运动学习外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优先发展学生的听力;听力训练和身体动作相结合;说的练习适当推迟;用归纳法教语法。
教师要耐心、宽容,允许学生犯语言错误,要成为导演,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学生要成为演员,注意观察,依令而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练习的节奏这种方法也存在某些缺陷:它强调听说,但对于如何培养读写能力的问题考虑欠少,重视培养听指令做动作和说单句的能力,但对于作为交际活动的重要形式—对话,有所忽视,不利于培养交际能力;理论上缺乏一定的新意和深度,可以称为一种教学技巧,和其他方法配合运用会更好,如分别按照听、说、读、写、玩、演、视听来进行要求:Watch and listen,Listen and number,Listen and say,Look and act,Listen and chant,Look and talk,Ask and answer等等Cooper(1988)说:“非语言交际对教师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教师如果学会了如何在课堂上更有效地运用体态语,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不仅如此,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Grant(1971)在非语言行为分析(An Analysis of Nonverbal Activity)中有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的效果82%是通过教师的表情、举止等非语言手段实现的,只有18%的信息是通过语言行为达到的。
顾名思义,全身动作反应法即体态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的良好体现方式之一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全身动作反应法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语境,传达更丰富的语言信息,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语言意义,并依赖这些身体语言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体会不可言传的交际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流三、体态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意义(一)能替代母语,有助于第二语言的信息输入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英语授课的方式以达到英语语言交际的功能,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上也要求使用英语初学英语的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比较短,词汇量不够大,教师用一连串的英语来解释一个单词或词组,学生不但听不懂,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9岁至12岁的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他们的身体各部分器官还在发育,尚未定形,发音器官较成人的灵活,因此模仿外语的语音语调远比成年人容易;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坐不住,坐不久,这一切都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体态语使语言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四肢等多种身体器官,通过视、听、说、唱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来解决母语到英语的“心译”过程如:在教授表示身体部位的各名词时,教师可以指着自己的眼、鼻、嘴、耳、头等部位对学生进行启发,不用任何讲解,学生也完全知道eye、nose、mouth、ear、head等词的意义,再通过游戏touch your eye(s),touch your nose(s),touch your mouth(s)等对学生进行巩固操练这样,即使是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词对于此类游戏,笔者屡试不鲜,每次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二)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利于组织、优化教学教学过程是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运用、共同发挥作用的认识过程小学生的注意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所以单靠有意注意支撑学习会使学生疲倦,难以持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注意特点充分发挥无意注意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曾对教师的体态语这样论述过:“体态语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富于变化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变换的节奏,配以指引性手势或加强性手势并自觉地变换身体姿态、视线和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可以悄悄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起到组织优化教学的作用低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刚开始接触英语,所以课堂上许多用语如Stand up! Sit down! Come here! Go back to your seat!等,不能马上被学生所吸收学生通过教师手势的暗示性作用,如:Stand up! 可以双手手心稍向上提;Sit down! 双手手心稍稍向下;Come here! 可掌心朝教师本人并向学生招手;Go back to your seat!一只手掌心向上指着学生的位置又如:需要安静时,将一食指放在双唇前并说“嘘”;需要学生听录音时,手指耳朵并点点录音机;需要学生两人一组操练时(固定搭配),可伸出两手指作旋转状……简简单单的一个手势就能使学生的困惑一扫而光三)能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的体态语也可以说是一个演员的演技,演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那就等于给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体态语游戏——看动作,猜词语(look and guess)。
这个词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教师在台上根据所学的单词表演一个动作或发出相关的声音,然后让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