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1.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时提升作业四含解析.doc
9页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课时提升作业(四)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1.当地球运行至图中b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2.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 )A.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慢 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最快 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最慢【解析】1选B,2选A第1题,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b点向东接近远日点,节气应为夏至日,故选B项第2题,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最慢,A项正确,C项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与所处公转轨道的位置无关,B、D项错误 (2015·河南八校联考)第17届亚洲运动会于2014年9月19日~10月4日在韩国仁川举行开幕式于当地时间(东九区)9月19日下午6时在仁川亚运会主竞技场举行结合材料回答3、4题3.当亚运会开幕式在仁川主竞技场开幕时,此时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 )A.3/4 B.3/8 C.7/8 D.1/44.下列有关亚运会比赛期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减小B.地中海地区降水将减少C.华北锋面雨尚未结束D.莫斯科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减小【解析】3选C,4选C。
第3题,当地时间为下午6时,可计算北京时间为17时,则东十二区时间为此日21时,故全球属于次日的时间为3个小时,故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21/24=7/8第4题,运动会于2014年9月19日~10月4日举行,此时期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且经过赤道(9月23日前后),悉尼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加(太阳直射点越来越靠近悉尼);地中海地区降水增加(西风带南移,降水增多);华北锋面雨尚未结束(温带锋面气旋活动);莫斯科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先减小后增加 (2015·莆田模拟)北京时间2013年6月21日13时04分,我国迎来2013年的夏至下图为进入夏至时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图读图回答5、6题5.2013年夏至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23°26′N,136°W) B.(23°26′S,100°E)C.(23°26′N,104°E) D.(23°26′S,136°W)6.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丙地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②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③甲、乙两地纬度数相同,但分属南北半球④四地的纬度值丁>乙=甲>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5选C,6选D。
第5题,夏至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上,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时,当北京时间13时04分时,104°E地方时为12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N,104°E),C正确第6题,丙地夏至时昼长12小时,说明丙地在赤道上,只有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①正确丁地夏至时昼长24小时,说明丁地位于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丁地线速度较小,②错甲地夜长18小时,昼长6小时;乙地昼长6小时,甲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位于同一半球同纬度,③错甲乙两地昼长6小时,位于赤道和南极圈之间,四地的纬度值丁>乙=甲>丙,④正确 2015年2月19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节日据此完成7、8题7.下列最有可能表示中华民族欢度春节时的光照图的是( )8.当新年钟声敲响时,小华收到了在外国留学的表兄于当地时间2015年2月18日8时发来的短信祝福,小华的表兄最有可能留学在( )A.美国 B.巴西 C.瑞典 D.澳大利亚【解析】7选A,8选A第7题,2月19日南极圈内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第8题,由题意可知,北京时间是2月19日0时,小华的表兄留学地的当地时间是2月18日8时,两地相差16小时,已知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经计算求得小华的表兄留学地应位于西八区方法技巧】日照图类试题的常用解法(1)图图转换的空间思维法解决日照图问题,需要足够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要能够把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也要能把立体图转换成平面图在进行图形转换时要能够将一幅图的点正确转绘到另一幅图上如下图:(2)对称思维法很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在南北半球、昼夜半球都存在对称现象因此,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时都要用到对称思维 (2015·临沂模拟)下图示意我国30°N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表格数据为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回答9、10题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面积(m2)76.996.986.976.989.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C.江南丘陵 D.华北平原10.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正处于6月C.白昼逐渐增长 D.黑夜逐渐增长【解析】9选A,10选B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时间14:00时,太阳从该地正南方射入窗户,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因此该地经度为90°E,结合其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
第10题,由表格中窗影面积先变小后变大的变化可知,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经过北半球夏至日此时为6月份,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该地白昼较长,昼长变化为先变大后变小加固训练】下表示意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次数读表完成(1)、(2)题正午太阳高度46°52′86°52′90°一年内出现的次数1次3次2次(1)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0°时( )A.北京当天昼长为12小时B.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C.黄河流域进入汛期D.巴西高原草原一片葱绿(2)若该地春分日的日出时刻为北京时间7:20,则该地( )A.濒临墨西哥湾B.热带季雨林分布广泛C.为热带草原气候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解析】(1)选A,(2)选B第(1)题,该地有两次直射,说明其位于热带;1次正午太阳高度46°52′和3次正午太阳高度86°52′可推知该地为20°N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0°时,太阳直射赤道,位于春分或秋分,全球昼夜平分,但无法判别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黄河流域进入汛期和巴西高原草原一片葱绿均为当地的夏季第(2)题,春分日地方时6时日出时,北京时间为7:20,可知该地经度=120°E-15°×(7:20-6:00)=100°E。
该地位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1.(2015·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如果只考虑日照条件,则甲乙丙丁四地楼间距最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选B根据图中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分析,乙地位于赤道,是物体影长最小的地区,所以四地中楼间距最近方法技巧】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1)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2)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下图为某日某时刻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写出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及北京时间2)该日一架飞机在B地日出时起飞,飞往A地降落,途中飞行员始终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时间是__________小时,飞行员始终看到太阳位于飞机的____________方向3)该日C地的昼长是______________;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________,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知70°N及其以北为极夜和72.5°E平分昼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20°S,72.5°E);此时72.5°E的地方时为12时,据此可计算出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5:10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知A点所在纬线昼长为11小时,据此可以计算其日出时间为6:30;B点位于赤道,其日出时间为6:00,此时A点的地方时为0:30,可知飞机的飞行时间为6小时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第(3)题,根据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带昼夜分布特点可知,C地昼长等于A地的夜长,故C地昼长为13小时D点向北极点靠近,说明北半球极夜范围缩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C地的昼长将变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大答案:(1)(20°S,72.5°E) 15:10(2)6 东南(3)13小时 短 大13.(能力挑战题)图1和图2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1)图1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3)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且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_____________。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__5)Q地对跖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解析】(1)太阳直射点和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之和是90度,由图可知,北半球出现极夜的纬度是69°N,所以90-69=21,又因北半球出现极夜,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是21°S,经度据图可得,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1°S,105°W2)由上题得知,太阳直射在21°S,根据公式可以算出该日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9度,由此可以得出,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最合适的夹角为39度;由此进一步可以推出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46°52′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为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4)此时太阳直射21°S,所以越往北夜越长,故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求M地昼长要先算出M地所在经线的时间为4时,说明M地为4时日出,故昼长为16小时。
5)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二者的经度相差180°,纬度值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故Q点的对跖点为69°S,75°E;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为该地刚好出现极昼,0时日出,0时日落,12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2度据此画出图即可答案:(1)21°S,105°W(2)39° 46°52′(3)从21°S向南北两侧递减(4)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 16小时(5)69°S,75°E 绘图如下图14.下图为某时刻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回答问题22分)(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P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____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