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哈姆雷特复仇行动延宕的探因.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1182539
  • 上传时间:2018-02-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哈姆雷特复仇行动延宕的探因【内容提要】:把握哈姆雷特在复仇行动上的延宕是理解这个“忧郁王子”形象的关键,究竟哈姆雷特为什么延宕,为什么不一刀杀死自己弑兄篡位的叔叔?作者认为哈姆雷特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正是其自身人文主义思想与基督神学思想的矛盾、崇高人文主义理想和外部残酷现实之间的冲突两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了哈姆雷特的犹豫,以致在复仇行动上的延宕 【关键词】: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延宕;人文主义;《哈姆雷特》讲的是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在威登堡大学念书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原本是一个“ 快乐的王子” ,他充满着人文主义的情怀,但是命运给了他致命一击,父亲突然暴死,紧接着母亲改嫁新王——正是他的叔父,他的理想世界崩溃了,成了“ 忧郁的王子” 紧接着父王的鬼魂出现,告知自己是被现在的国王克劳狄斯即他的叔父谋杀的哈姆雷特得知父仇后立志报仇雪恨,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达成了目的,整个王宫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他最后也中了致命的毒剑死去在思想上哈姆雷特得知与叔父有杀父占母之仇后发誓报仇,但在行动上并没有真正捕捉一切替父复仇的良机,将仇敌尽快地置于死地,反而在行动上屡屡拖延,哈姆雷特为什么要延宕?作者认为他没有立即复仇,并不是说他缺乏勇气和决心,而是来自两方面的冲突:自身基督教神学思想与人文主义科学思想的冲突、不成熟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哈姆雷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现实社会,于外部,它反映了封建旧势力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些丑恶现实与哈姆雷特自身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矛盾;于哈姆雷特自身,基督教神学思想与人文主义科学思想的冲突,两种一新一旧的相冲突的思想在哈姆雷特身上有着双重体现,两种矛盾的交互作用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犹豫而忧郁王子的形象一、人文主义思想早期的哈姆雷特在人文主义思想策源地的威登堡大学学习,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典型,他赞扬“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能力!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威登堡大学念书时的哈姆雷特对人类充满了理性的信念,昔日的王子对自然和人类抱有十分美好的希望,不乏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爱生活,肯定人的力量和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所推崇的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还体现在冲破对世俗门第的观念而承认人的价值以及对人的尊重他勇敢冲破世俗观念追求自己的爱情;在封建制度还盛行的丹麦王朝,哈姆雷特贵为丹麦王子却平等待人,当霍拉旭拜见他,说“我永远是您的卑微仆人” ,哈姆雷特却回答“不,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愿意和你朋友相称。

      ”哈姆雷特身上正是体现了作为人文主义者摒弃旧的落后的观念,强调人的价值和力量,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友爱的思想二、基督神学思想哈姆雷特基督神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他错失手刃仇敌的最佳时机, “罪孽的秽气上通于天”的国王劳克莱斯跪在地上做祷告时,哈姆雷特说“我如今趁他在洗心赎罪并且最宜于受死的时候把他杀死,这能算是报仇吗?不 ,收起来罢 ,刀 ,你等着我更残狠的机会罢 ,当他醉卧的时候,或发怒的时候,或在床上淫乐的时候,赌博的时候,咒骂的时候;或在做什么不带超度意味的事的时候;那时候打倒他,让他的脚跟朝天一踢,他的灵魂就要堕入幽暗地狱里去永世不得翻身 ”因为按西方信仰,人在临死前如忏悔,其灵魂可直上天堂,否则灵魂须先入地狱受刑, 以洗清生前孽障哈姆雷特认为在叔父作祷告时下手他就可以去天堂了,当他做什么不带超度意味的事的时候,那时候打倒他,他的灵魂就要坠入幽暗的地狱去,永世不得翻身其次,从文化史角度看,生活在中世纪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受到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他相信鬼魂的存在,否则就不会在霍拉旭告知他看到酷似老哈姆雷特的鬼魂,哈姆雷特就断定这一定是父王的鬼魂,并认为鬼魂这样出现一定不会是无缘无故,说不定有什么冤屈的事要讲。

      于是,王子决定当天晚上和哨兵一起去守夜,好见到父王的鬼魂另外,哈姆雷特的思想中还带有宿命论的色彩,他说:“我们应该承认,有时候一时孟浪,往往反而可以做出一些为我们的深谋远虑所做不成功的事,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无论我们怎样辛苦筹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之中的力量把他布置好了 ”这也说明了基督教思想体系基础上的中世纪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仍禁锢着哈姆雷特的思想三、人文主义思想和基督神学思想的矛盾人文主义思想和神学宗教在复仇这一问题上却是难以取得平衡一致的首先,父王的鬼魂现身申诉,哈姆雷特理应相信鬼魂所说的,立马被复仇的欲望冲昏头脑,提起剑就去手刃仇敌,至少也是开始部署自己的复仇计划,可是,又由于哈姆雷特人文主义的思想,他崇拜科学和理性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注重以实践来检验真理,所以他选择的是证明鬼魂所说的是真话,利用“装疯” 、 “戏中戏”等手段来验证叔父的罪行,以至于不断的拖延自己的复仇计划 其次,若哈姆雷特仅仅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也断不会在意在什么时候下手杀掉“罪孽的秽气上通于天”的篡位者况且,弑君篡位为神所不允许,中世纪时期人们普遍相信君权神授,无论谁擅自充当上帝的凶器和使者都是对神性秩序的颠覆和破坏,即使是诛杀像克劳狄斯这样的弑君篡位者,也会与弑君者同罪。

      所以哈姆雷特犹豫了,由于矛盾而犹豫,又因为犹豫而延宕另外,人文主义者看来,人们正是在改造社会、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体现了自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一旦这美好的现实生活遭到破坏,人们唯有凭籍自己的力量去惩恶除奸,一个具备人文主义思想的人只承认现实不相信来世,他们有仇必报,更何况是杀父窃国之仇,但是任何个人的复仇行为却是为基督教之教义所不允许的,这也是一个矛盾所在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的代表,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改造已经乌云密布的丹麦王朝,除掉可耻的弑君者,但是在实践的道路上,他又不得不被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基督神学思想左右,踌躇不决,他由于思考而只有对复仇行为拖延,他把精力都花费在做决定上,试图在两者之中找到一个制衡点四、 人文主义的理想与现实社会的相悖作者认为在两个矛盾中哈姆雷特崇高的人文主义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占据关键地位,哈姆雷特前后处境的巨大落差更是加剧了这种矛盾早期的哈姆雷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哈姆雷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相信生活是美好和值得追求的,世间的一切东西值得赞扬的,他歌颂自然、歌颂人类,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能力!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友好的纯洁、友爱的交往和相处。

      在他还在向往这个世界的美好和光明时突然间急转直下,哈姆雷特心目中理想的英雄——自己敬爱的父亲却突然传来噩耗,原本属于自己的王位也被叔父夺走了;理想的爱情典范——父母的爱情也被水性杨花、丈夫尸骨未寒就迫切改嫁的母亲玷污;而丹麦的老臣新贵们纷纷向新王献媚邀宠更使哈姆雷特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大学的老同学罗生克兰和盖登思邓也背板了自己的友情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不伦的结合、脆弱的友情和爱情、虚伪的人们使哈姆雷特陷入悲凉、忧郁中,极度悲伤的王子把世界看成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充满恶毒的莠草” , “王子身穿黑色孝服” , “长吁短叹,眼中不断流泪” 20 世纪的一些观点认为环境险恶、理想幻灭使哈姆雷特延宕 1960 年 ,L ·奈茨认为“,哈姆雷特的意识已被腐蚀到不能肯定什么的程度” 卞之琳认为“理想幻灭 ,造成了‘忧郁’ 哈姆雷特开始怀疑到‘人’ ,怀疑到‘女人’ ,怀疑到社会 ,怀疑到人生他进一步指出“ 哈姆雷特的装疯发泄了他的忧郁可是在装疯中放手思考了问题的时候 ,他的忧郁也愈来愈深” 奈茨和卞之琳是从囚笼对主体的挤压和主体的被迫行动方面来评论的这从一个角度上反映了哈姆雷特意识与现实之间的相悖造成了他的“忧郁”和“犹豫” ,从而导致了哈姆雷特复仇的延宕。

      父王的鬼魂出现揭示更加残酷的谋杀阴谋,使哈姆雷特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 ,黑暗的现实与那个“快乐的王子”的理想世界是这么截然的不同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被一系列问题难住了:如果用正义的利剑惩罚了个凶手,人间就能恢复原来的光明灿烂吗 他能重新建立对人生的信念,找回那已破灭的理想吗?这一命换一命的复仇能有多大的价值?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又不甘于屈服于黑暗的现实人文主义者承认人的力量是强大的,生活的幸福是值得追求的,人们要尽一切力量去摒弃那些丑恶的卑鄙的行为,用个人的力量去改造世界哈姆雷特试图以自己的力量去唤醒执迷不悟的母亲和蒙昧的丹麦人民,所以哈姆雷特感叹道:“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故而哈姆雷特的复仇,不仅仅是遵照父命去杀死国王克劳狄斯的肉体,而是要代表理想的人文主义消灭克劳狄斯所代表的黑暗社会: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到处充满着专制腐败、阴谋诡计、阿谀奉承以及“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微贱者费尽辛勤所换来的鄙视” “载负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一个点缀着金黄色的火球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

      ”哈姆雷特面对的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克劳狄斯是罪魁祸首,帮凶老臣波洛涅斯、同学罗森克兰兹、吉尔德斯特恩等等,就是母亲和情人奥菲丽雅也由于软弱无知,无意中被黑暗势力所利用,也成为复仇道路上的阻碍正是对抗的是自己的敌人、亲人、爱人、臣子、子民,哈姆雷特不得不在每一个行动前都思前想后,在复仇行动上不断的延宕哈姆雷特自觉把个人的复仇与变革社会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家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哈姆雷特既要复仇,却又不仅仅是消灭一个篡权者,而是拯救整个丹麦,所以他要以最光明正义的手段手刃仇敌在敌人罪恶昭彰时,再举起正义的剑惩罚邪恶,这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文主义理想者的必然行动最后哈姆雷特让他的好友霍拉旭好好活着把他“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 ,如果就个人复仇而言哈姆雷特已经大仇得报,但是他却选择让自己的密友向世人揭示这件事的缘由,将自己的复仇与治国安邦联系在一起哈姆雷特几乎是想尽一人之力改造整个丹麦,解放丹麦,这无不说明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的理想,但是以一人之力与整个社会做对抗,尤其对方还是权利的掌控者,注定了其实现的每一个过程都将会举步维艰在和自己的理想信念相背谬的社会里,哈姆雷特体现的是作为一个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微弱的自身处境和重大的社会责任的差距,使王子忧郁、探索、徘徊,戏中哈姆雷特的一大段独白就是这种心境的表现 结果,由于思索而拖延,哈姆雷特的精力全花在研究决定上,终于失却了行动的力量……“王子复仇记”同时也记录着哈姆雷特自我怀疑、寻求出路的一个思索过程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因素都决定了哈姆雷特在复仇道路上的步履维艰,他不断延宕的复仇道路既是自身人文主义情怀与基督神学思想冲击碰撞的产物,也是他美好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黑暗的现实激烈冲突的结果正是这些矛盾和冲突让哈姆雷特发出“生存还是毁灭”的困惑,他一系列哲理性的思索和人文主义者伟大的精神追求使其成世界文学史上经典的艺术形象参考文献:[1](英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朱生豪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 卞之琳.莎士比亚悲剧论痕[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9.[3]姜鸿玉.人文主义的光辉与宿命论的色彩[M].内蒙古师范大学报,2004 年第 33 卷.[4]徐晶.哈姆雷特复仇延缓原因再探[M].南都学谈,2002 年第 22 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