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询问笔录技巧.doc
6页询问笔录的制作要点和技巧在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中,证据调查作为办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证据调查中的人证调查,询问当事人及制作询问笔录,是开展人证调查的根本方法〔一〕、询问笔录的制作要点制作询问笔录,应围绕以下几点通盘考虑即:一是什么人;二是什么时间;三是在什么地点;四是怀着怎样的动机和目的;五是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六是对怎样的对象;七是实施了怎样的行为;八是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九是有何从重、从轻、减轻、免除情节;十是全面分析看有何矛盾及疏漏之处,并加以分析论证〔二〕、制作询问笔录的技巧 1、询问笔录的准备阶段制作询问笔录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关系到整个询问工作的成败办案人员在接触个案之前,只有经过缜密的分析、梳理,有步骤、按方案地展开询问工作,才是制作询问笔录的第一步,制作询问笔录的准备工作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1〕、了解根本案情办案人员应了解和熟悉本案已有的材料如案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参与人员、案件的性质和经过、已有证据材料等了解这些根本案情,可以在大脑搜索当事人大概的事实这对个案的定性,笔录的定势将起到关键作用不仅可以提高询问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询问的盲目性。
〔2〕、确定询问对象的先后次序在个案中,询问之前了解涉案当事人的根本情况,再确定询问对象的先后次序,对个案进展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一个当事人,同样是一个办案人员对其进展询问,只是询问的先后次序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不一样因为,有些涉案当事人,他在整个事实中,有的是知情者、主谋者,有的是协从者、参与者,如假设不加以分析,把主次顺序搞错了,可能导致询问工作无功而返在通常不加以注意的情况下,个案中先询问涉案的知情者,他就有可能把其所知情的事实推向参与者;如假设执法人员再来询问参与者,事实上他本身是不知情者,这样就会使变为不知,不知的还是不知,影响询问的进度和效果〔3〕、确定询问的必需物品和地点除了在外执行临时紧急任务之外,制作询问笔录时,应对必需的物品和地点有所选择准备必需的物品除了办案文书以外,另外还应备有用于计算的工具,用于查阅的法规资料,以及与当事人事实相关的证据材料;除此之外,对于查处传销等重大案件应邀请公安机关配合,对当事人涉案的通讯工具及其他物品等进展必要的控制、抽样、鉴定、分析在确定询问地点方面,要对涉案的第三人及其他与案情无关的人员进展回避〔4〕、制定周密的询问方案或询问提纲。
实践说明,周密的询问方案及询问提纲,犹如作战的行军图,夜行中的指南针,不仅是已方主动出击的有力武器,而且是牵着彼方团团转的牛鼻绳制定周密的询问方案是一项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群体工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一起案情简单的个案,办案人员可草拟几条应付了事;但对一起案情复杂,涉及多个当事主体,且涉案金额较大的案子,则需要静下心来分析、论证,步步设防,步步为营,既要考虑"剥竹笋〞,又要提前"设防区〞防止当事人打惊之后,造成难以弥补及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应根据当事人的事实和特征制定详实的询问提纲这样我就可以防止在询问调查过程中受被调查人出现情绪波动、成心刁难等因素的干扰确保执法人员询问调查时主次清楚、逻辑清晰2、制作询问笔录的制作阶段在询问过程中,办案人员可根据个案的具体特点、已方掌握证据的情况、以及被询问人答复下列问题的态度,采取不同的询问问话策略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方法:一是由远及近,迂回问话法有些个案,办案人员仅在现场即时掌握了经营活动的一些证据,但数量较少,缺乏以对当事人的经营活动作直接证明这种情况则宜采取以虚掩实,迂回包抄的问话策略办案人员有意识地先不涉及主要问题,而是隐蔽主攻方向,询问一些似乎与案情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以分散其防御的注意力,使其无意中说出*些与主要问题有关的细节,或者暴露出矛盾和破绽,使其陷入不得不讲实话的处境。
比方:在办案过程中,通常对当事人的非法所得感到头痛因为这是一个敏感问题假设在制作询问笔录时,先避开非法所得这个敏感话题,而是询问他的本钱,主要是房租、水电、人员工资、招待等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本钱支出;再询问当事人的收入,从证据入手,主要是日生产、月积累、年收入的情况待其认可之后,再来一次"回头问〞,确定他的经营收入、支出固定值,再除去税费及其他合理支出,就可以得出当事人非法经营的所得情况这样算出来的结果,当事人一般无话可讲翻开缺口之后,对当事人的抵触心理可以起到瓦解作用二是声东击西,欲擒故纵法在办案过程中,执法人员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些案例,对一些相当关键的物证、书证,在询问时不注意方法,当事人不仅不成认与已有关,反而被其摸到底之后,往往容易被对方反戈一击,实施"反控制〞,而使已方陷入被动困窘的局面这类事例,往往在商标侵权、仿冒、假冒等个案中容易碰到明知道是当事人自己干的,他就是不成认但假设改变问话策略,很可能变被动为主动,使当事人束手无策具体来讲,对案情作出分析之后,制造假象,引导当事人作出错误判断,使其丧失警觉,思想松懈,然后抓住要害做文章,引申出其事实三是开门见山、直接问话法在办案实践中,对一些行为明显、证据充分齐全、定案把握大的简单个案,所采取的通用作法。
一般对当事人违反市场主体准入行为,包括无照经营、超围经营、擅自发布虚假广告,以及制假售假案件的偶犯、从犯时,惯用的手法之一其特点是抓住个案的关键性节点及问题,开门见山,直接向当事人提出,问清是否,并且穷追不舍,直至当事人完全交待如何做好询问及制作询问笔录 一、询问(一)询问的概念 询问——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人员,就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依法直接对当事人、证人、受侵害人所作的提问式调查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案件时,依法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 询问笔录——指对上述提问式调查所作的文字记录询问工作的过程及成果,均以询问笔录的方式表现出来 因此,做好询问与制作好询问笔录密不可分二)询问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1.合法原则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管辖围的行为,可以依法调查,询问;在询问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如:在询问笔录首页载明我们是**工商局执法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等文字表达、笔录交被询问人阅读确认并签名等等)2.实事的原则办案人员应当做到全面调查,客观取证,耐心听〞谎嗜说*率觯挥Ω孟热胛鞔"框框〞去询问3.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述的原则询问取得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是人的述始终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查证属实,经过审查判断,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通过询问得到的结果,与其他收集到的证据如现场检查笔录、现场照片、办照通知书、违章提示通知书、单据、帐册等相互验证,形成有效证据链,才能作为定性处分依据4.严禁诱供的原则诱供不仅仅会使取得的询问结果无效,还可能会使当事人逃脱或削弱必要的行政处分,而且会损害执法机关形象我在办案过程中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这里提出来,让大家引以为戒我在办理一个无照经营案件中,询问当事人无照经营中取得所得时,因当事人是早点、小吃经营户,所得不好计算,加上我存在怕麻烦的思想,就在提问时问到,"你经营怎么长时间,个赚了三五百块"〞(当然这句话不会记到询问笔录中),当事人为了减轻处分,当然按照我划出的所得的框框答复我认为这样提问应是犯了诱供的错误,导致了当事人所供述的所得不准确、偏低,从而削弱了对当事人的处分力度三)询问应注意的根本领项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口诀,形象的表述了询问应注意的根本领项 一人被问即询问必须单独进展,不得"开座谈会〞 二人在场即办案人员必须二人在场 三种对象即被询问人有三种对象:当事人、证人、被侵害人 四项义务即被询问人有四项义务:配合调查;承受询问;如实述;确认笔录 五项权利即被询问人有五项权利:知情权,知道为何事被谁询问;请求回避权;述申辩权;阅读修改笔录权;人格受尊重权。
六项注意即办案人员应注意:说明身份,简要提问;听取述,如实记录;全面调查,客观取证;抓住重点,注意策略;掌握时机,指明;宣传法律,适时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