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浙江省宁波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doc
9页浙江效实中学 2013—2014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不选、多选、错选均无分) 1.下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b)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 基因是包含一个完整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 DNA 片段B.b 基因中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对 C.b 基因与果蝇其它基因的区别是碱基的种类不同 D.白眼基因与红眼基因的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2.果蝇黑身与灰身为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纯合灰身果蝇和纯合黑身果 蝇杂交,F1全为灰身果蝇;F1果蝇自由交配产生 F2选择 F2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后代 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A. 1:1 B. 2:1 C. 3:1 D. 8:1 3.雌猫发育过程中,细胞中的 X 染色体总有 1 条随机失活,从不转录已知猫的毛色基 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一只黄毛猫与一只黑毛猫交配产下一只雌猫,其毛色是黑黄随机 相间。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这对毛色基因在同一个体细胞中同时表达 B.这对毛色基因具有同等的表达机会,但不同时表达 C.这对毛色基因是显隐性关系,表达与否取决于环境 D.这对毛色基因表现出不完全显性现象 4. 右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 a~c 阶段(不含 a、c 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此期细胞不会发生变异 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染色单体数的比由 1:2 变为 1:1 D.此期的染色体行为是孟德尔定律发生的基础5.某生物核酸的碱基成分中,嘌呤之和占 42%,嘧啶之和占 58%,该生物肯定不是 A.T2噬菌体 B.烟草 C.烟草花叶病毒 D.蓝细菌 6.下列为某个动物体内正在分裂的四个细胞示意图,其中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7.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2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 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 DNA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 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8.已知 DNA 分子中,碱基对 A 与 T 之间形成二个氢键,C 与 G 之间形成三个氢键;在一 个双链 DNA 分子片段中有 200 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 90 个。
因此在这个 DNA 片段 中含有游离的磷酸基的数目和氢键的数目依次为 A.200 和 400 个 B.44 个和 510 个 C.2 个和 400 个 D. 2 个和 510 个 9.有关 DNA 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 分子由 4 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B.DNA 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C.碱基与脱氧核糖相连接 D.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 DNA 的基本骨架 10.某科学家用15N 标记胸腺嘧啶,32P 标记尿嘧啶来研究某植物的有丝分裂已知该植物的细胞周期为 20 小时,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峰值在细胞周期中如图所示则两个峰值 (左 右)所代表生理过程分别是 A.复制、转录 B.转录、复制 C.复制、蛋白质合成 D.转录、蛋白质合成 11.用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做杂交实验时,正确的操作 方法是 A.母本花粉成熟时去雄,授予父本的花粉 B.母本去雄后套袋,父本去掉雌蕊 C.母本花粉未成熟时去雄套袋,一定时间后授予父本的花粉 D.对母本传粉后,挂上标签即可 12.人类常色体上 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 致地中海贫血。
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 A.都是纯合子 B.都是杂合子 C.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 D.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 13.当家兔的卵原细胞正在进行 DNA 分子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进行的是 A.子链与母链形成新的 DNA B.解旋和子链合成 C.基因重组 D.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14.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 DNA 的十个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缺失 B.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3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 15.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①DNA 复制 ②RNA 复制 ③转录 ④翻译 ⑤逆转录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16.5 一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
在含有 Bu 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 得到少数突变体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 比例略小于原大肠杆菌,这表明 Bu 诱发突变的机制是A.阻止碱基正常配对 B.断裂 DNA 链中糖与磷酸基C.诱发 DNA 链发生碱基种类替换 D.诱发 DNA 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 17.已知细胞畸变率(%)=(畸变细胞数/细胞总数)×100%下图示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 仙素溶液及不同处理时间对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诱发细胞发生畸变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或染色体畸变 B.时间相同条件下,秋水仙素浓度与黑麦根尖细胞的畸变率呈正相关 C.浓度相同条件下,黑麦根尖细胞的畸变率与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呈正相关 D.若要提高黑麦根尖细胞的畸变率,可采用浓度为 0.15%的秋水仙素处理 24h 18.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这是由于 A. 育种技术操作简单 B. 单倍体植物生长迅速 C. 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 诱导出苗成功率高 19.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 20.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 对 d 完 全显性) 。
下图中Ⅱ2 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 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 带 d 基因)和Ⅱ3 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 分别是 A.0、1/4、0 B.0、1/4、1/4 C.0、1/8、0 4D.1/2、1/4、1/8 21.一只突变型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 F1 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 比为 2∶1 ,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 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B.该突变基因为 X 染色体隐性基因C.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 D.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 22.某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四种配子,其比例为 Ab∶aB∶AB∶ab=4∶4∶1∶1,该生 物自交后代中,出现双显性纯合子的几率为 A.1/6 B.1/10 C.1/100 D.1/160 23.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 9 蓝∶6 紫∶1 红。
若将 F2中的紫色植株用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A.2 红∶1 蓝 B.2 紫∶1 红 C.2 红∶1 紫 D.3 紫∶1 蓝 24.人类性染色体 XY 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 ,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下列遗传 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性)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Ⅱ-1 片段的是25.将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 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化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三种传粉方式所 结的种子混合播种,所长出的植株的表现情况将是 A.全部是高茎 B.高茎:矮茎 = 3:1 C.以上 A、B 都可能 D.不能判断(无一定比例) 26. 右图为 RNA 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存在一段 DNA-RNA 杂合双链区 B. 图中①正处于解旋状态,②处螺旋重新形成 C.图中④是编码链,能够编码合成多肽链 D.图中⑤处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27.某种昆虫长翅 A 对残翅 a 为显性,直翅 B 对弯翅 b 为 显性,有刺刚毛 D 对无刺刚毛 d 为显性,控制这 3 对 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细 胞的基因型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若无互换,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 4 种 C.该昆虫细胞减数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 A、a、b、b、D、dD.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基因型为 aabbdd 的异性个体来与该昆虫 进行交配 28.下图表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由 该细胞形成的精子类型可能是529.用35 P 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 20 条染色体)的 DNA 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5P 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5P 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A.0 条 B.20 条 C.大于 0 小于 20 条 D.以上都有可能 30.DNA 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 P)变成了尿嘧啶该 DNA 连 续复制两次,得到的 4 个子代 DNA 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 U—A、A— 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31.在烟草和烟草花叶病毒生物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分别是A.①②③和④⑤⑥⑦ B.①②⑤和④⑤ C.②④⑤和③④⑤⑥ D.②⑥⑦和②④⑤⑥ 32.右图表示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活动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共涉及 5 种核苷酸 B.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该过程的产物无差异 C.该过程需要解旋酶 D.该过程会消耗 ATP 33.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 T(抗锈病)对 t(易感染)为 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 TT 为 20%,Tt 为 60%,tt 为 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 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 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 T 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A.50%和 50% B.50%和 6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