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整理]农业经济学009.ppt
41页第八章 农业金融 本章内容8.1 农业金融财政概览 8.2 农业税收与财政支农 8.3 金融市场与农业投融资8.1 农业金融财政概览8.1.1 金融与财政 8.1.2 投融资理论8.1.1 金融与财政§ 金融 § 财政①金融§ 金融学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 资源的时间配置的学科金融的两个特点是金 融决策的成本和收益在时间上的分配,决策制 定者或者其他人通常事先并不知道 § 金融的基本原则是体系的最终功能是满足人们 的消费偏好企业和政府等经济组织的存在是 为了便于实现最终功能家庭面临四种基本金融决策§ 储蓄决策:将收入的多大部分储蓄起来,以备 日后之需? § 投资决策:如何投资用于储蓄的金钱? § 融资决策:家庭在何时及如何使用他人的钱来 完成消费和投资计划? § 风险管理决策:如何减少家庭面临的经济方面 的不确定性,或者说,如何减少风险?②财政§ 财政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 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或者说 ,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 ,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要和总供给的 平衡,以达到优化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 和发展的目标。
II.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Ø广义地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 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 收入分配Ø为了实现公平分配,在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 配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和 转移性支付来进行的收入再配置 §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 重含义 § 发展是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 们基本需要的概念 § 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只能的机制和手段:第一,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 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第二,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 功能第三,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的安排,加 快农业、能源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 瓶颈”,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组合第四、财政应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8.1.2 投融资理论§ 投资分类(按照投资对象、投资主体、投资工具等划 分)§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等 § 投资与经济增长q投资的乘数作用——指每增加一元投资所导致的收入增 长的倍数n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卡思提出,凯恩斯用来研究投 资变动对收入的乘数作用。
¡△GDP=△I·K (1) ¡K=1/(1-△C/△Y)=1/(1-消费增量/收入增量) =1/边际 储蓄倾向(2) q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 因素8.2 农业税收与财政支农8.2.1 农业税收 8.2.2 财政支农8.2.1 农业税收§ 什么是税收§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目标,按预定的标准 进行的非惩罚性的、强制的从私人部门向共有部门的资 源转移§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 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 ,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 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照预定的标准 征税 ②农业税收、税费改革与农民负担§ 农业税收 § 税费改革 § 农民负担8.2.2 财政支农§ 农业财政投资的重要性§农业生产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为其 他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稳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 素 § 农业财政投资的重点§主要投资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方面。
8.3 金融市场与农业投融资8.3.1 市场利率与农业投资 8.3.2 农业金融市场特性、信贷配给与农户信 贷8.3.1 市场利率与农业投资§ 利率与投资规模 § 资金市场完善时的均衡①利率与投资规模§ 在市场条件下,投资决策准则是投资边际回报等于市场 利率(代表投资成本)在生产投资机会集确定的情况 下(即生产函数确定),市场利率i越高,投资数额越 少如图1所示,对于生产函数F (L)、生产成本L(1+i) ,对应于市场利率i,最佳贷款投资规模为L*,因为此 时利润最大显然,如果市场利率i提高,生产成本线 斜率增大,那么农业贷款投资规模将减少反之,市场 利率降低,投资规模将增加 ②资金市场完善时的均衡§ 这里是假定资金市场是完善的,利率能够充分地反映 可贷资金的供求均衡也就是说,市场利率是由图2中 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和可贷资金需求曲线所确定的,市 场利率ie对于均衡的可贷资金规模Le利率i起到类似 于一般商品市场价格调节作用,利率为ie时,资金供 给与需求相等,因而ie为市场均衡利率如果利率低 于ie,可贷资金需求超过资金供给,想要借钱的人因 借不到钱而愿意出高价从而刺激利率上升,且随着 利率的提高,一部分借钱动机较弱的人会推出借款人 行列,同时储蓄者由于利率上升会增加资金供给,最 终导致资金供求均衡的恢复。
反之,如果利率高于ie ,可贷资金供给大于需求,会出现相反的调节过程, 导致利率下降和均衡状态的恢复但是,正如我们将 要看到的,金融市场的实际利率往往低于市场出清利 率,资金供给小于资金需求,出现所谓信贷配给 (credit rationing)现象结果导致信贷供给不足和 农户信贷约束,影响农业生产投资②资金市场完善时的均衡8.3.2 农村金融市场特性、信贷配给与农户信贷约束 § 农村金融市场的特征 § 主动违约、履约激励与信贷配给 § 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配给 § 金融抑制与信贷配给 § 信贷配给、信贷可得性与农业投资①农村金融市场的特征§ 农村资金短缺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 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结构与市场特征 I.农村资金短缺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主体包括农户、农村企业、农 村集体组织等 § 作为资金需求者的农户,对金融需求有其自身的 特点,这些特征与农户本身的特征有关Ø农户收入和积累能力低,且农户收入具有明显 的季节性Ø农民居住相对分散,人口密度相对较低Ø大多数农户经营产业单一,分散风险的机会相 对较少一旦由于天气等原因,导致农业歉收或绝 收,农户借款合同发生被动违约的可能性较大。
Ø农户往往缺乏抵押品,特别是规范的、标准的 抵押品Ø农户的多数借款规模相对较小,因而借贷的交 易成本较大 II.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结构与市场特征 § 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体系并存 § 对非正规金融而言,借贷活动常常具有分割 性或排他性、互联交易等特征 § 信贷风险、高利率与信贷配给 ((1 1)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体系并存)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体系并存 § 正规金融往往指那些组织机构和制度健全、规模较大 金融机构,如我国提供农村金融服务国有独资商业银 行(主要是农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金融机 构(主要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 正规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服务往往要求严格的抵押品或 质押品 § 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投资项目信息以及相关信息(如 家庭收入、背景等)了解较少,而且,农户的资金需 求额度非常小,提供单位信贷服务的交易成本(包括 信息搜索、订立和约、事后监督等)较高 § 商业性的、大型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直接向农户提供 信贷服务 § 农村信用社规模相对较小,与所在地区的农村距离较 近、相对比较熟悉,因而比农行等金融机构具有一定 的信息比较优势,成为目前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 军 § 非正规金融有多种形式,从没有利息的亲朋友好 借贷、到利率奇高的高利贷,从直接面对面、一 对一的直接借贷到银背、私人钱庄、各种形式的 轮会,他们的优势在于:Ø其一,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 低,因为他们往往生产在一个社区,相互间比较熟 悉,因而借贷活动中可以节省交易费用;Ø其二,对抵押品的要求相对不严格,即使借了 钱无法偿还,可以通过非货币性形式如劳动加以补 偿,同时,也可以社会规范或社会制裁等非正式手 段对违约行为加以控制。
Ø其三,借贷手续、方式、偿还日期相对灵活 ((1 1)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体系并存)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体系并存 (2)对非正规金融而言,借贷活动常常具有分割性或排他 性、互联交易等特征 §其一,农村信贷市场具有分割性(Segmentation)或重复借贷( Repeated lending)现象 Ø即放款人往往把款项贷给那些与其长期保持信贷关系(或 与自己关系较为紧密)的借款人其原因主要通过长期往来可以 增强信息流通、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 §其二,农村信贷交易往往具有排他性(Exclusivity) Ø即多数放款人不希望或不赞成其借款人同时从其他放款人 那里取得借款 §其三,农村信贷交易往往与其他交易如农产品销售、土地包租、就 业、生产资料供应等形成互联合同(Interlinked Contract)合同 Ø原因是:一是可以通过其他交易活动获取了关于借款人较 为充分的信息;二是其他合同可以起到对借贷违约行为的制约, 如果借款人违约,通过其他合同可以加以制裁;三是通过不同合 同的价格协商,可以促进生产剩余的增加,如劳动合同与借贷合 同的互联,即通过较低工资率和较低借款利率而不是市场工资和 利率,可以促进借款人增加投资和产出,贷款人可以从中获得好 处,而借款人的效用不变或增加。
(3)信贷风险、高利率与信贷配给 § 农村金融市场上往往存在相当高的信用风险(credit risk) 或称违约风险(default risk) § 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指借款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完全 履行金融合同所约定的条款,致使贷款人不能按期、足额 地收回金融合同约定的现金流,从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引起信用风险的违约行为(或称赖帐行为),可根据借款 人违约的原因和动机区分为被动违约(Involuntary default)和主动违约(Voluntary default)前者是指由 于天灾人祸或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 ,从而不得不发生违约;后者是指借款人有偿还能力,但 故意或策略性地违约,以从违约中获取好处 § 正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较大的违约可得性,放 贷人可能由于借款人违约而失去利息、甚至部分乃至 全部本金因而放贷人一般要求一定的风险溢酬(risk premium),从而“名义利率”较高假定放贷人的资 金机会成本为r,其按照利率i发放贷款,贷款可能收 回的概率为p,又假定借款一旦违约,没有任何清算回 收资金,那么,这笔贷款能够发放,必须满足(否则 ,就不发放这笔贷款): § p(1+ i)= (1+ r) § 整理可得: § i= [(1+ r)/ p] - 1 § 显然,只要p r。
通常为了应付违约风险 ,非正规利率较高3)信贷风险、高利率与信贷配给 § 应当指出,提高利率并不是增加贷款报酬的唯一途径 ,放款人并不能无限的增加利率,因为利率增加可能 会导致贷款风险增加,从而导致放款人预期收益下降 § 为了控制信用风险,贷款人往往采取信贷配给所谓 信贷配给,就是在现行的利率水平下,借款人愿意借 更多的款,而贷款人则不愿意发放更多的贷款,结果 是信贷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实际上信贷配给是贷款 人控制贷款风险的一种策略和手段 (3)信贷风险、高利率与信贷配给 ②主动违约、履约激励与信用配给 § 主动违约,就是借款人策略性选择违约借款人通过比较 不归还贷款的成本和收益,决定是否归还贷款如果违约 的收益大于成本,那么借款人就会采取主动违约Ø假定借款数额为L,利息率为r,抵押物或质押物价值为W, 一旦违约将被惩罚(如被罚款、坐牢等)的预期成本为F,那么, 借款人采取违约行为的收益为L(1+r),因为赖账后可以将本金及 利息装入自己的腰包;成本为W(1+r)+F,即抵押物或质押物价值 及其含有的利息将被信用社没收,同时将受司法惩罚而损失价值F 如果L(1+r) > W(1+r)+F,则借款人会选择违约,因为赖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