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及疗法.docx
9页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02.07—1937.05.28],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 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 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 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富裕的谷物商人的家庭,但却度过了一个不幸的儿童 时代,从小因患脊柱症而身体孱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觉窒息三岁时,睡 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五岁时,因得了 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然因父亲不断地支持、鼓励 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阿德勒受到哲学家维欣格(Hans Vaihinger) —本名《虚假的心理学》的出版物影 响,认为人们很容易活在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与虚幻的心理境况下,而这样 的情况发生很大程度上源自“男性倾慕” (Masculine p r o t e s t )这一貌似正常的社会现象 阿德勒同弗洛伊德的分歧开始在1911 年的魏玛精神分析会上,阿德勒公然对当时的精神 病理学权威弗洛伊德的理论提出不同意见。
强调社会因素在精神病理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而不认同弗洛伊德一直所推崇的性欲、生理等方面起决定性因素的论点甚至很大程度上 否决了弗洛伊德认为精神病理学的最重要元素:俄狄浦斯情结,阴茎羡妒等理论随后阿 德勒亦离开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自己创建了个体心理学派并组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 自任会长,研究会又在1912 年正式更名为个体心理学会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后转向精神病学, 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1902 年他参加弗洛伊德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 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1910 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生活模式,根据此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 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过 程应以每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故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 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指出成长期儿童经历的重要性,早期记忆是影响一个人的重要心理状态并致力推广社会 性在人生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讲述合作才是人一生中必须努力遵循及学习的重点。
阿德 勒亦由此得以成为同弗洛伊德、荣格等齐名的重要心理学家的阿德勒最重要的观点," 个人行为是否具有社会意义表现为:对于社会的责任性,工作中与旁人的联系以及是否很 好的完成性别角色的扮演"& 关于同性恋 同卖淫和犯罪一样,阿德勒将同性恋亦放在了所谓失败的生活的表现方式当中在1917 年,阿德勒出版一本 52 页说明同性恋以及比对各种同时期有关同性恋作品的刊物荷兰 的精神病理学家 Gerard J. M. van den Aardweg 特别提出在 1917 年阿德勒已经发现并指 出了同性恋与自卑之间的必然联系阿德勒与个体心理学】麦克斯•阿德勒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生活模式,根据此生活模 式而形成生活的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 同,研究心理过程应以每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故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 理学”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 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创造性自我】 创造性自我是一种个人主观体系,它解释个人的种种经验使之有意义。
它追求经验,甚至创造经验以帮助个人完成他独特的生活作风创造性自我使人格有一贯 性、稳定性和个性它是人类生活中活的因素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是一个人在每一行动中所表现出来、极其独特并因人而异的各种 动机、特性与价值的团集物它决定一个人要学什么、怎样行动、怎样思维,有哪些经验 要渗入他的人格之中和生活风格无关的经验被抹煞,被抵制,被压抑每个人有他自己 的生活风格;没有两个人的生活风格是一样的生活风格是由创造性自我发展、建立起来 的早在儿童时期四五岁时就形成了假想的目的论】 与弗洛伊德不同,阿德勒相信,人的行动是受他对未来的各种愿望, 而不是受过去经验的激发这些未来的愿望可能纯粹是假想的-即不可能实现的各种理想 然而这些假想的愿望却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周激发他去完成愈益重大的事业 正常人遇必要时能够摆脱这些假想的影响而面对现实,而神经症患者却做不到这一点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是为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种努力,而并非一种要超过他人的欲 望,虽然试图完全达到自己愿望的方式因人而异阿德勒观察到患神经症的人只顾努力达 到自己的目的,正常人则以对社会有益为自己奋斗目标自卑感】 人们常说的“自卑情结”是阿德勒最出名的概念之一。
自卑感起因于一个人 感觉生活中任何方面都不完善、有缺陷自卑感使人努力克服缺陷阿德勒把这种努力叫 做补偿社会兴趣】 社会兴趣是人希望对社会作出贡献以便使之更加完善的一种天赋的特性 个人试图在社会中完善单凭自己无法完善的东西阿德勒说,社会兴趣是对个人的种种缺 陷的最后补偿社会兴趣使得一个人将个人私利服从于公共福利麦克斯•阿德勒阿尔弗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跟弗洛伊德合作十多年,后来,他对 弗洛伊德关于性欲对人格的影响的观点提出反对认为弗洛伊德过分夸大了性对人行为的 作用,认为这种影响不是主要的,对个体性格产生影响的原因在于早期的生活经历而非性 的欲望1911年,因为和弗洛伊德的理念无法结合,他退出了心理分析学会,创立了自己 的个体心理学,并创建了儿童中心一、阿德勒疗法的人性观阿德勒强调人格的统一,认为应该把人格当作不可分割的整体来了解他强调人的行为具 有目的性,认为我们以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目标,是我们创造自己他的人性观 可归纳如下:(1)人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受社会力量的影响和激发,具有创造性的、主动的、决策性 的能力2)我们未来的方向远比过去重要,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与创造者,而不是仅仅被童 年经验所塑造。
人可以参与自己的命运,而非被过去的早期经验所决定3)人的行为不是由生物学的本能力量决定,而是由社会力量决定来访者不应该看作 是有病的、需要和治疗的他们只是在成长中受到了挫折,需要用鼓励来改正错误的 自我信念4)人是有意识的整体,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是人格的主要部分,而非潜意识治疗中 应该针对的核心问题,是来访者对自己的不清楚的意识和意识中的错误信念二、阿德勒疗法的主要概念一)虚构目的论人的行为是受到想象的目的之牵引虚构的目标代表个体对安全感的自我设定,并成为他 在任何情景下努力的方向人生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中,它代表着个人的自我设定和方向 因此,阿德勒疗法也被人们认为是最早的一种建立在主观想象上的理论二)自卑情结与追求优越自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是创造的源泉每一个婴儿的极端弱小和不能自助,都可 以引起一般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在儿童中是普遍存在的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障碍 不管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都会使人产生自卑情结而大多数的人不是去处理个人的自卑 情结,而是逃避、寻找新的目的但如果不正确处理,自卑感无法消除当一个人面对一 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
人 一旦感到自卑,就会被追求优越的欲望所驱使,个体心理学的核心就是“追求优越”阿 德勒认为人都有一种“向上意志”或“权利意志”,这是追求优越的表现,其基本动力就 在于自卑人们不断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克服自卑感,努力向上,显示个人优越的做法常 常是无意识的自卑感既对个体的发展起到有利的作用,也对社会有好处,因为它会导致 不断地改善现状、迈向更好自卑与优越是同一问题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但是儿童的自卑 感若受到双亲过分的娇惯或冷落,就会用不正常的方式来补偿三)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就是一个人在个人的生活中最基本的态度和导向,包括人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以及追求生活目标时采取的独特行为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都会形成个人的生活 风格,这种风格和个人所赋予的生活意义密切联系只有懂得了真正生活意义的人,才能 有健康积极的生活风格而找不到生活意义的人,生活就会乱成一团,自己也不知道自己 想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生活风格实际上和我们每一个人对生活的意义的追求这一重要的 生命课题密切联系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集中表现为他观察事物的模式这种模 式是非常固执的,除非在极度困难时,或者通过心理,个人才能了解自己生活风格的 误区,才有修正的可能。
阿德勒还提出了“创造性自我”的概念,指个体按自己的生活风格决定自己人格的能力 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生活的主角、创造者及艺术家在追求自己有意义的生活 目标的过程中,个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活风格包括个体对自己、对别人、对生活的各 种概念和想法,以及对自己的独特行为与习惯的看法四)社会兴趣与生命任务社会兴趣指个体意识到自己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因此在处理社会事务时,能“以别人的 眼去看,以别人的耳去听,以别人的心去感觉”,也愿意为别人追求更好的未来阿德勒 疗法强调,人的快乐、成功脱离不了社会,个体需要在社会中找到立足之处,感觉安全、 被人接受、有价值社会兴趣等于认同感与同理心(同感)阿德勒疗法认为,个体只有建立了社会兴趣,自 卑与疏离感才会渐渐消失,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兴趣和意义而没有社会兴趣的人,会 变得自私与沮丧,生活因此而狭隘与黑暗摩萨克(Mosak )把与个体的社会兴趣相关的 需要归纳为 5 项:友谊、工作、亲密关系、自我接纳、生活的意义,这些需要就是个体需 要完成的生命任务探索和发展个体的社会兴趣,也是阿德勒疗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五)出生顺序 麦克斯•阿德勒阿德勒与其他一些人一起研究了人的出生顺序和人格之间的关系,认为每 个人的心理状态因出生的差别而不同。
他们发现,家庭中的老大往往是众人注意的对象, 个性上值得依赖,而且会努力上进对弟妹会有嫉妒心,常为弟妹的出生深感不安,他们 大都轻视别人老二总是企图超过老大以引起父母注意,大都雄心勃勃,有远大的抱负, 不墨守成规,一般比较干练、果断,通常反对老大中间的常会有被挤压出局的感觉,对 人生会觉得不公平,容易成为问题儿童老小是家中的宝贝,最容易被纵容,往往缺乏通 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勇气,家里每个人都想塑造他,但他往往走自己的路独生子女 在性格上与老大相似,比较依赖母亲,他们希望成为家人的焦点,举止优雅,一旦失去众 人的重视,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顺序是一种主观认定的顺序而非客观的顺序例如,一个从小跟爷爷、 奶奶长大的老大,长大后回到原生家庭,可能心理上感觉自己更象中间的;而他的弟弟妹 妹也可能会在心理上觉得他不是老大三、阿德勒疗法的方法一)目标阿德勒疗法的目标包括基本目标和教育目标两类基本目标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辅 导目标在完成基本目标的过程中,寻找到来访者错误的基本假设,以再教育的方式重新 确定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教育目标目标的建立是需要与来访者共同探讨的,这 种探讨的过程非常有意义。
阿德勒疗法的基本目标是:培养来访者的社会兴趣;提高自我觉察能力;修正其基本的假设、人生目标及基本经验阿德勒疗法主张就是再教育的过程教育目标包括:培养社会兴趣;协助克服挫折感与自卑感;修正其观念与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