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陈千举-.doc
4页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教学设计执教教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陈千举指导教师:北京市基教研中心 吴正宪教学内容:人教版53、54页方程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情境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建模的过程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体会方程的价值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正确列出方程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题意,需找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建立方程概念1.利用天平(教具),感悟等号可以表示一组相等的关系1)出示天平学具 师:认识它吗?(2)左面放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右面放50克 师:现在天平应该是什么状态?为什么?(平衡,因为20+30=50) 师:左边和右边相等,在我们数学中可以用什么表示?(等号,板书等式)(3)从左边拿走一个30克的 师:这种左右不相等的情况,我们的数学可以怎么表示?(20<50)(4)在天平左边加放一个核桃 师:如果左边再放上一个桔子,此时天平可能会怎样?(1.左边下沉,核桃+20>50;2.右边仍然低于左边,核桃+20<50;3.天平平衡,核桃+20=50)师:正向我们刚刚在天平活动中发现的,当左右两边不相等时,我们可以用“<,>”来连接,它们称为“不等式”;而当两组量用“=”连接时,说明左右两边……(相等)。
意图:利用学具,使学生感受“=”表示相等关系的作用,为后续列方程做相应铺垫2.寻找等量关系,列等式,认识方程1)课件出示: 师:你能用等式表示左右相等的关系吗?(180+120=300,梨+20=90+90)(2)课件出示:380克 师: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图一:由学生 “4×每块月饼质量=380”;文字太多,可以4×○=380图二:引导学生找到等量关系“两个热水瓶盛水量+200=2000”,如果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列出2x+200=2000)【意图:允许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未知数,让学生更充分理解方程定义,扩充对未知数的认识3) 比较板书,加以分类,(20+30=50,20<50,核桃+20<50,核桃+20=50,核桃 +20>50,180+120=300,梨+20=90+90,4×○=380,2x+200=2000)揭示方程定义 不等式 等式 方程 20<50 核桃+20<50 20+30=50 核桃+20=50 核桃 +20>50 180+120=300 梨+20=90+90 4×○=380 2x+200=2000【意图:通过分类,使学生在观察中更加关注概念间的联系和特点,使方程概念的建立更加充分。
当学生认可对方程定义的理解时,师可说明,因字母的简洁,便于使用,通常在列方程时使用字母4)辨析: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那些不是? 为什么? a+9 10+6=16 20+□=100 2y=40 m+12>30 80-z=20×2二、让方程回归生活,进一步理解方程意义1.出示:20+□=100 2y=40 80-z=20×2师:这些方程能表示生活中的那些事情?2.抽取:20+□=100 20+x=100师:结合方程讲个生活中的故事意图:把抽象的方程与生活情境建立联系,让学生换个思路理解方程,为方程增添些许生命力,从而加深和丰富学生对方程意义地理解3.在身边找方程 教师请一名学生和自己站在一起,问:我们两个在这儿一站,有方程吗? (1)指名让学生为站在一起的老师和学生构造方程,师在其中有目的地追问相应的等量关系2)同学身高x厘米,我们两个相差32厘米,陈老师身高180厘米师:这次你都能列出哪些方程? (x+32=180 180-x=32 180-32=x)【意图:教师创设看似寻常不过的情境,在学生寻找方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仅再一次加深了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方程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方程。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升师:想一想,我们这节课是怎样认识方程的?(师带领学生回顾重点学习过程意图:“回头看”让我们和学生共同驻足只有驻足,经历才能上升为经验经历只是一种曾经拥有,而经验则是我们每个人沉淀给自身的宝贵智慧和本领通过今天地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