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关于灵隐寺景点导游词的.docx
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年关于灵隐寺景点导游词的在华严三圣旁有三尊小佛,人称"西方三圣',它雕刻于五代后周黄顺元年,即公元951年,是飞来峰全体雕刻中年头最早的作品中间那尊叫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称无量寿佛,接引佛两侧分别是他的左右协侍,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这些作品虽然已经分化,但依旧可以看出五代时期的艺术风格其制作是相当工整精致的让我们再看那洞口右边的崖壁上,是佛教故事卢舍那佛会佛雕,这是飞来峰中雕刻最精致的作品石龛正中坐在莲花座上的是卢舍那佛,他是佛教密宗中的最高神,能以光明普照众生,故名大日如来吉佛,卢舍那佛头戴宝冠,身披袈裟双臂上举,作说法状左右两侧骑师,骑象的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还有四天王和四菩萨像,再加上随身抚养,一共十五尊,龛外还有两个飞天浮雕都是北宋前夕元年,即公元1022年的作品,这组造像手法精炼,明巧细致,富有装饰趣味洞内除了古代石刻,还有不少传闻中的济公遗迹呢?我们前方这块酷似床一样的岩石就是济公床传闻济公常隐洞内喝酒吃狗肉,吃饱喝足了便在石床上呼呼而睡,现在请大家沿左边小洞猫腰进去找一找济公的手印,看这巨大的手印就是济公为救被飞来峰倒塌压住的小孩用力顶开倒坍石块而留下的。
下方还留下一顶济公常戴的船形帽子 各位游客,我们游完了青林洞,再去yu乳洞看看在这条路上,大家会察觉这里的树都是从岩逢里长出来的,尤其是那盘根错节的千年老藤与那些树木连在一起,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yu乳洞是飞来峰的其次大洞,由于洞中岩石呈现乳白色而得名,洞中曲折通明带有大量宋代造像这里二十多尊真人大小的罗汉都是北宋真宗咸平四年的作品我们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十八罗汉像每个都高达1米以上,在洞东端两侧我们还可以看到六祖像,合称"震旦六祖'请看这洞壁上还有雷公和凤凰佛雕,雷公肩生双翅,滞在空中怒目俯视,在浓云疾雨中布雷吐电,祛除妖魔那嘴衔花朵,引颈展翅的凤凰那么在风雨中遨游,栩栩如生这些都是北宋的作品,北宋期间雕刻的罗汉像多数面形方圆,表情呆板,服饰线条生硬,身躯高大当然也有精致的作品,等下我们看到的大肚弥勒就会让你大开眼界,感叹不已 灵隐寺导游词(四) 各位游客"湖山昼明寺,明寺藏深山'作为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千年古刹灵隐寺灵隐寺讲究山门开阔,以炫耀法门,而气势宏伟的灵隐寺却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中,就是到了寺庙前,也寻不出"灵隐寺'这个寺名各位要了解其中缘由,我得先简要介绍灵隐寺的历史。
灵隐寺创造于东晋元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古刹之一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6年,印度来了一个和尚叫慧理见这里山水奇秀,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认为是仙灵所隐之地,一时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第一殿天王殿前面大家请看大殿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靈鷲飛來'是由近代出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提,而另一块"雲林禅寺'的匾额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手书那清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把"灵隐寺'改为"雲林禅寺'呢?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28年,康熙皇帝在寺院主持谛晖法师陪伴下一早登上了寺后的北颠峰,之间寺院掩盖在晨雾之中,眼前云林漠漠,分外幽静,下山回寺后,触景生情,引用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的尔曹'的诗句挥笔写下了'雲林禅寺'四个大字,赐为寺额但300多年来,杭州人们从来没有供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 从看天王殿前两座经幢,刻于北宋开宝二年,是吴越国王家庙"奉先寺'遗物,宋时由迎珊移置于此,经幢也称石幢,是一种刻着佛名活经咒的石柱,是古代佛教标志物,作为镇邪祈福之用,下面请大家随我进殿内参观。
灵隐寺自创造至今,重要的毁建有14次,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大要数五代吴越时,当时全寺有9楼18阁72殿,僧房1300余间,僧徒3000余人清代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皇帝也六次南巡到灵隐寺,足见灵隐寺在当时的地位怅然后来,灵隐寺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更加是抗日战役时期,大片面建筑化为灰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灵隐寺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修复现在灵隐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藏经楼、华严殿等五大殿,两边有东西禅室、碑室、方丈院和五百罗汉堂建筑实现了灵隐"还灵鹫之宏伟,复名山之胜景'的理想 天王殿 请大家抬头看,在天王殿上有"威镇三洲'的匾额,古代神话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四方有四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州、北俱卢洲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韦驮只需威镇东西南三洲故名 各位游客,现在看到的是"皆大欢喜'的弥勒木雕像,只见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迎接香客的第一柱香,他正向我们传授一种人生聪慧:心胸宽广,万事能容,知足常乐,健康长寿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 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养护佛法不受进犯。
手弹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琵琶没弦需要"调'音,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使他们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持雨伞样的宝幢显示"雨',他既是护法神,也是佛国的财神,他用宝幢制服魔众,养护众生财产手缠龙绳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查看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的首领,众龙务必"遵从'于他这四位英武凛然的四天王不仅是佛法的守护神,也充当了凡间百姓美好愿望的代言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弥勒后面是手执降魔杵的韦驮菩萨,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驮不畏艰苦,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驮塑像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养护佛祖,驱除邪魔,威镇三洲这尊韦驮像高25米,是南宋初期用整块香樟木雕刻而成的各位游客,汉化的韦驮菩萨在中国的寺庙里手拿降魔杵的模样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另一种是一手握杵柱地降魔杵的拿法不同,含义也不同假设韦驮像是双手合捧杵的,表示这里为接待寺,僧侣们可以免费食宿假设韦驮握杵拄地的,那么表示此地为非接待寺从灵隐寺内韦驮的模样来看这里是非接待寺 大雄宝殿 各位游客,在我们面前的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意为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是清宣统二年修建的是座重檐三叠式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这块"妙严肃域'是出名书法家张宗祥所题,"大雄宝殿'扁是书堂泰斗,原西泠社长沙孟海书写 大殿两旁有两座建于北宋建隆元年的金塔,它八面九层,上面刻有菩萨像和佛经的故事,它与天王殿门前的两座经幢称得上是灵隐寺最为古老的遗迹,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殿内参观,请看,在这正中莲花石座上跌坐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像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伽毗罗为国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他出世于公元前6~5世纪,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楚,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6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菩提迦叶的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 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出名雕塑为蓝本构思设计,华东分院雕塑系教师和东阳木雕厂民间艺人合作创作的整尊佛像是用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
高196米,加上须弥座石基总高248米,全身贴金,共用了86两黄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只见佛祖头部微微前倾,两眼端详,右手微抬,仿佛正向朝拜者讲经说法佛祖坐在莲花台上,莲花表示圣洁清芳,出淤泥而不染;佛螺旋状的头发为天蓝色,象征与天齐平;额眉间有两个"白点',是佛祖三十二像之一"白毫相光'表示吉利如意;头部后面的镜称为"摩尼镜',象征聪慧和光明;佛顶上有一把撑开雨伞似的盖,叫天盖,全国珠宝装饰而成,又称"宝盖' 请大家再看殿内东西两边的二十尊立像,名叫二十诸天他们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罚恶护善的二十位天神,佛教采用其说,作为护持佛法的神东侧这尊携小孩的女神是鬼子母神,听其名似非善类,切实这个鬼子母神原是个专吃小孩的恶神,后得释迦牟尼感召而皈依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恶神转化为特意养护儿童的善神二十诸天进入中国后已被汉化他们穿戴的服饰好多都是模仿我国封建王朝的文武百官 殿后排列有十二尊跌坐的像,是佛祖的十二个大弟子,民间称为"十二缘觉'意为像佛那样圆满的觉悟者据说现在佛经就是他们根据释迦牟尼在世时讲经说法和自己的见解整理而成大雄宝殿有十二缘觉这样的布局,在全国寺院中是分外罕见的。
灵隐寺导游词(五) 各位游客,我们面前这个洞叫龙泓洞,龙泓洞洞口右侧有一组布局完整,形象逼真的佛教历史题材佛雕长约6.6米,高约1米,描述了白马驮经,唐玄奘取经以及朱世行取经的故事,第一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唐三藏特别虔诚的双手合十缓缓前进,这组浮雕说的是唐代高僧玄奘于贞观三年,从京都长安启程西行,跋山涉水,抑制了大量困难终究到达北天竺国摩竭陀国拜见戒贤法师的故事其次组是曹魏僧朱世行取经的故事朱世行左手提棍棒右手牵匹马,大步前进第三组是白马驮经,说的是东汉永平十年,明帝派遣蔡谙等人去西域求取佛法,在月氏国遇到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藤和竺法兰,并请他们到京师洛阳传教这些雕刻布局完备,形象生动的陈述了中国历史上内地僧侣到外国去,外国僧侣到中国来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具有写实风格 各位游客整个飞来峰最引人注目的要属前方对面崖壁间那袒腹露胸笑脸相迎的大肚弥勒了他是整个飞来峰造像中最大的一龛,长9.9米,高3.6米您瞧他慈眉善目,安然坦坐一手按布袋,一手执念珠,在两旁十八罗汉的拥护下,他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尊雕刻于公元1000年的宋代杰作已成为飞来峰造像的标志作品。
佛经说弥勒佛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再过56亿7000万年弥勒才能接班被称为未来师佛,那么前面这尊大肚弥勒是不是佛祖的接班人呢?不是的,据佛经记述,弥勒和释迦摩尼一样是位印度僧人身披袈裟,面形端正如今我们看到的大肚弥勒是根据五代后梁时期浙江奉化契此和尚的形象雕塑的由于他肚皮极大又全日乐呵呵的背着大布袋游街串巷,乐善好施,总是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由人们都热爱叫他布袋和尚他在奉化岳林寺圆寂时,口念"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后来人们都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的化身,重降人间,救助众生,就有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大家知道大肚弥勒为什么如此的开心吗?由于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所以大家有缘相聚一游,人间凡事当一笑了之 大家请看那骑象的雕像就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他既有护国护法之任也兼有财神之责,别名释财天,因而有佛教财神的称号天王像高两米,身披盔甲,脚登武靴手持宝幢,形象英武生动这尊石雕造像是飞来峰元代时期的代表作品表达了元代密宗造像的特点根据龛内题记推断极有可能是忽必烈的宠臣杨琏真伽雇工所刻,元代僧官杨琏真伽在任江南释教总统十余年间,欺压百姓,强取民财,盗挖南宋皇陵。
后背朝廷追究查办,但元世祖忽必烈将其赦免他为了感谢元朝朝廷的恩典,祈求自己世寿延长而组织人员在飞来峰刻下大批石雕造像 请看在多闻天王的左侧有三尊僧像,居中的和尚头批葛巾圆脸宽鼻浓眉细眼的可能就是杨琏真伽像 自北魏到唐代我国的佛雕艺术主要集中在北方,自晚唐以后走向衰落而飞来峰的五代宋元造像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五代杭州是吴越国的都城所在地当时的国王崇信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