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55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83709609
  • 上传时间:2024-02-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1.12KB
  • / 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1.《白 鹭》教学设计及反思2.《落花生》教学设计及反思3.《桂花雨》教学设计及反思4.《珍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口语交际:指定班级公约》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设计及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1.《白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白鹭》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学者郭沫若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白鹭的外形美、和谐美、神态美和动感美、揭示了白鹭平凡、朴素而高洁的美感,表达了作者热爱白鹭、赞美白鹭的思想情感本课是本年级的第一课,紧扣单元主题:借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本课优美的句子和表现手法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猜到了吗?对,就是白鹭出示图片)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你熟悉郭沫若吗?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二、初读课文1、请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2、检查:○1生字词:鹤  蓑  喙  嵌  框  嗜○2指名分节读课文○3提问: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3、指导分段:一(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二(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三(6—9)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四(10)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赏析课文(一)第一段、第四段1、指名读第一、第四段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3、在你的脑海中,诗留下什么印象?(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意境)4、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二)过渡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三)第二段1、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2、出示第五小节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

      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三)第三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6;白鹭瞭望图○7;白鹭晚飞图○8)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4、汇报:白鹭钓鱼图: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指导朗读白鹭瞭望图: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指导朗读白鹭飞行图: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自由练读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四)第四段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四、总结全文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板书:  16、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精巧的诗 觅食 白鹭钓鱼图  韵味无穷的诗栖息 白鹭瞭望图飞行 白鹭低飞图首 →   呼  应  ←  尾教学反思:《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在教学本课时,我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边阅读边理解,边内化边尝试着表达例如:在学习课文的一至五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白鹭的外形的语句,然后让学生根据文中的语句想象一下白鹭的样子,然后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通过阅读课文想象出的白鹭是什么样子,接下来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和自己的语言比较一下课文语言好在哪里,最后让学生尝试着用课文描写白鹭的外形的语言的模式描写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这种做法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二、以问题为引领,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我在学习课文第6至9自然段之前,先提出问题:读课文第6至9自然段说一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阅读课文这样图文结合很快孩子们就归纳出了“钓鱼图”“瞭望图”和“低飞图”然后引导孩子们品析课文内容三、抓住关键词品析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钓鱼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抓住“钓”字去品味边读课文内容,边联系插图想象画面之外的内容:一位老渔翁悠闲地在垂钓,这位悠闲的老渔翁慢慢地变成了学生们在插图中看到的白鹭的形象,这时候白鹭那种悠然自得之美展示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因此而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同时学会了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之一——品味语言时要抓住关键字词体会四、对文本的研读有助于我们在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走出文本,然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本的美,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这是语文课程所承载的任务之一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例如:虽然我课前自认为完美的教学环节,但是到了课堂上出现了突发性的事件,而这些突发性事件脱离了我的教案,我就有些慌乱了,迫不及待地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我的教案上这说明我还没有真正放手,课前预设得不够在教学机智上我觉得我是很欠缺的如果我再教学本课,我会充分地把自己的预设设计好,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课堂上突发事件所引领,以至于让自己的备课心血白白浪费2.《落花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实的风格著称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学生读懂和理解,所以在选入课文时做了“翻译式”的改动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见功夫,所谓“无技巧”,修改后更是显得简单平易,学生对课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

      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如何在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挖掘这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是这课教学首先应考虑的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5.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我的姓名知道名字寄托着希望  2.猜谜语(花生)介绍花生,了解为什么叫“落花生”  3.这还是许地山的笔名介绍许地山对这笔名有疑问么?  4.引出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书课题进入课文学习  (二)检查预习。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读两组词语:1、多音字;2、轻声词(本课出现较多)  3.读一个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  (三)初读,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多音字、轻声词,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2.指名回答  (四)再读,品词析句,领会道理  1.默读课文,就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质疑,做标记,把想法简单写在空白处  2.自由质疑简单的随机解决,较难、有探究价值的,整理归纳于黑板上  预设:  (1)收获后为何用“居然”?  (2)父亲来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  (3)为什么父亲说花生埋在地里“最可贵”?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