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矿石贫化与损失的计算与管理(1)汇总.ppt
55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1矿石贫化与损失的计算与管理东北大学地质工程研究所姚 玉 增矿石贫化、损失的概念n矿石贫化 是指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采矿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使采下的矿石中混入废石(围岩、夹石与表外贫矿),或部分有用组分溶解和散失而引起工业矿石品位降低的现象称矿石贫化,亦简称“贫化”n其中:n采下矿石的品位降低数与原矿体(或矿块)平均品位之百分比,称为品位降低率,又称为矿石贫化率,或简称“贫化率”n废石混入量与采下矿石(俗称“毛矿石”,即工业矿石与废石之和)量的百分比,称废石混入率,表示废石混入程度n矿石损失 指在开采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地质条件复杂、采矿方法不当和放矿、运输问题等)造成的工业矿石未被全部采下或采下矿石丢失的现象n其中:n采矿过程中损失的工业矿石量与该采场(或采区)内拥有矿石储量的百分比,称矿石损失率,表示工业矿石损失的程度相应的,采出的工业矿石量与该采场(或采区)原拥有矿石储量的百分比称为矿石回采率,或矿石采矿回收率,又称矿石采收率则:矿石回采率1矿石石损失率n对于金属矿山,在采矿过程中所损失工业矿石中的金属量与该采场(或采区)内原拥有金属储量的百分比,应称金属损失率;而采出矿石中的金属总量与该采场原拥有金属储量的百分比,称金属采收率。
n由此可知,只有当混入废石不含有用组分,即废石品位为零时,金属采收率1金属损失率;否则,金属采收率1金属损失率贫化与损失管理的意义n矿石贫化会降低选矿同收率和精矿的产量,并加大选矿厂的矿石处理量,增加生产费用等;n矿石损失使矿山有限的矿产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使分摊到每吨矿石的基本建设费用相应增加,提高了生产费用,而且还会引起采准工作与回采工作的脱节以及缩短矿山寿命(服务年限)等n采矿贫化率与损失率是直接衡量矿山采矿工作好坏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是衡量矿山素质、技术管理水平高低、分析采矿方法是否合理的基本考核指标降低贫化与损失到最低的合理限度是矿山地质与采矿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n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n有助于矿石的合理开采,降低采、选(及冶炼)成本,提高生产效率;n有助于保护矿产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n为编制矿山生产计划,进行矿石质量管理和矿山储量的平衡与管理等提供依据;n有助于了解各种采矿方法的有缺点,一边选择更加先进合理的采矿方法矿石贫化与损失的分类n 贫化的分类n根据贫化性质分为可避免的贫化与不可避免的贫化两类;n不可避免的贫化:亦称设计贫化,指按开采设计或采掘计划规定,必须在采矿时采出一部分围岩、夹石或表外贫矿所造成的贫化。
n可避免的贫化:亦称施工贫化,是指在采矿作业过程中,由于组织与技术管理不善,技术措施不正确,作业不正规,或因矿体边界固定不准确等,而将设计不应采下的围岩、废石、表外贫矿石与工业矿石一并采下、运出所造成的贫化n 贫化的分类n按与采准作业过程有关的贫化分类:n第一次贫化:指凿岩爆破时,因矿岩界限不清等原因,将围岩、夹石与矿石一并采下所造成的损失n第二磁贫化:在放矿过程中,因两盘或顶板围岩不稳固,或因管理不善,致使围岩塌落混入矿石造成的贫化;或在二次破碎及装运过程中,因围岩、废石或充填料混入,或高品位粉末状矿石丢失引起的贫化,通称二次贫化n损失的分类n根据损失的性质分类:n不可避免的贫化:主要指按开采设计规定留在地下不能采出的损失,亦即设计损失;某些非开采损失亦属不可避免的损失n可避免的贫化:是指开采过程中,由于组织管理不善、技术措施不当等所造成的损失,亦即施工损失可避免的损失是矿石损失管理的主要对象n损失的分类n按与开采作业关系分类:n开采损失 是指在矿床开采过程中,与采矿方法、开采技术条件、施工技术管理、采矿作业技术水平有关的损失其中又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未采下损失,即按开采设计规定须留下各种矿柱及护顶部分所造成的损失亦称设计损失;若按设计应回采的矿石,由于矿体形态复杂、采矿技术条件问题、矿体界线不清,或因技术措施不当、组织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未采损失,亦称施工损失。
另一种是采下损失,即当矿石采F后,在救矿、装车、运输及充填过程中所发生的损失n损失的分类n按与开采作业关系分类:n非开采损失,指与采矿方法、采矿技术管理工作无关的损失例如,因断层破碎带破坏或强烈褶皱变形,致使矿石无法全部采出;为防止坑道涌水而留下保安矿柱;为保护井筒、地面建筑、河流、水库、交通要道等留下的保安矿柱所造成的永久损失矿石贫化与损失的计算n 矿石贫化与损失的计算,应分期、分阶段、分设计与实际,分别按采矿单元进行n地下开采时,且要求按不同的采矿方法、矿体、矿房与矿柱等分别计算和统汁一般以矿块(采场)为基本单元,从其每一爆破分层计算起,继之进行采区、中段、坑口(井田)到全矿区的综合,最终得到全坑口或全矿区的总贫化和总损失n露天开采时,应在每一爆破块段(或爆区)计算的基础上,按台阶到采场的步骤进行综合统计n无论地下开采,还是露天开采,采矿贫化与损失的计算方法总体上分为直接法与间接法两种n直接法n 直接法只适用于地测人员可以进入的采场,即在采场(矿房)内,直接测定采下或损失矿石量,采下混入的废石(围岩、夹石等)量及有关品位,并与原工业矿石储量及其品位进行比较计算以求得相应贫化率与损失率的方法。
其优点是可按爆破分层计算,准确度较高;又能与采场生产管理相结合,易于直接查明发生贫化与损失的地点、数量及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而且计算简便效率较高,故而得到广泛应用n直接法n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情况下,即当所开采矿体(或矿块)属与围岩界线清楚的致密块状矿石,围岩(与夹石)基本不含有用组分,且高品位矿石不发生(或少发生)丢失时,则可以用废石混入率代替贫化率(即品位降低率),前者易于查明和计算这也是造成目前对贫化率与废石混入率区分不清、应用不统一的原因之一 贫化率与废石混入率的计算n矿石贫化率nP矿石贫化率(品位降低率);c工业矿石(开采范围内)平均品位,;c采下或放出矿石(包括工业矿石和废石)平均品位n废石混入率ny混入采下或放出矿石中的废石(围岩、夹石等)量,t;Q采下或放出矿石量(工业矿石与废石量之总和),亦称采掘总量tn设计贫化率nCs设计采下矿石平均品位n废石混入率n一次矿石贫化率n一次废石混入率n可避免的矿石贫化率n可避免的废石混入率n二次贫化率n二次废石混入率n采场总贫化率n采场总废石混入率矿石损失率的计算n损失率:矿石损失率的计算n设计矿石损失率:矿石损失率的计算n未采下损失率:矿石损失率的计算n采下损失率:矿石损失率的计算n采场总损失率:计算参数的来源n设计矿石贫化率、废石混入率与矿石损失率的计算参数n可全部在采矿设计图上,依据矿体(块段)圈定范围、设计采掘或崩落范围、回采前的矿产取样资料求得。
计算参数的来源n实际贫化率与损失率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n计算法:与储量计算方法基本相同n实测法:实际测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