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突破小学数学中低年级瓶颈.doc
4页1浅谈突破小学数学浅谈突破小学数学 中低年级教学中低年级教学““瓶颈瓶颈””的策略的策略操操军镇东军镇东升小学升小学 刘海涛刘海涛 联联系系 13762071676【摘要】: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低年级向中高年级过渡时的滑坡原因分析,结合本人教学实际,从六个方面试图找到解决突破这一“瓶颈”的策略关键词】:滑坡 策略 衔接 少写 预习 思考 联系 补缺随便问一问读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是数学容易还是语文容易?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数学这说明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相对容易,很多小学生一、二年级对学习数学兴趣很浓,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幼儿园或者是学前班就已经学了不少有关再问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同样的问题,答案就刚好相反,成绩也开始出现大滑坡认为数学难,不喜欢学习数学,上数学课也听不懂,大都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学前班或幼儿园还没有学到这里,学习的好习惯没有养成,知识的难度又在加大,这些既没有思想准备,更没有知识准备的孩子当然就学不好了其实想学好小学数学并不难的,问题是要找到难教学源头,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如下方法:一、摸清底子,搞好衔接,一、二年级适当超前。
一、摸清底子,搞好衔接,一、二年级适当超前低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教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所教班级的真实学情,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的学情,教师要知道这些学生在幼儿园或学前班数学方面究竟学了些什么,学到了些什么,整体水平怎样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那些学生都知道了的内容,教师可以不讲,或者一考便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下一册的少许内容提前,既满足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又减轻了下一册的教学难度否则学生认为学的是老内容,一点也不敢兴趣,既没有学到新的知识,反倒认为数学就是老这么简单,一到有了些难度的中高年级,不是叫苦连天,就是望2“难”却步,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到初中三年级时,连简单的小数乘除法和异分母的加减法无从下手,也就不足为怪了二、作业布置,多说少写,减轻学生作业布置,多说少写,减轻学生““痛苦痛苦””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最小的只有四岁多,大的也只有六岁许无论是他们的体力,注意力,还是自制力都不能承受较多的笔头练习而现在的数学老师的“杀手锏”就是布置家庭作业,有时,一个 10 以内的加法题反复做几十道题,美其名曰是巩固知识,做到熟能生巧,实际效果是学生做得泪流满面,父母看得忧心忡忡,有的学生家长干脆亲自上阵,或帮助抄写,或代做,可以预见,效果将是相去甚远。
如果将这些笔头的练习改为口头,结果将会不一样同样是家庭作业,我的做法是:爸爸问,你来答,又快又准是好汉;爸爸出题,妈妈做,你来当个小老师完成后要请爸妈签个名哟这样象做游戏一样完成作业,既有趣味性,又有竞争性,还可以把教师、学生、家长联系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三、中高年级,加强指导预习,发现问题三、中高年级,加强指导预习,发现问题新知识在教师未教学之前,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这个方面,教师要切忌一句“课后请看一看明天的学习内容” ,或者是“预习一下第几页” ,学生预习时不知所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和没有预习没有什么区别教师指导学生预习,要对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越具体就越有利于学生预习最好能够出示预习思考题,或者叫“自我冲关题” ,这些冲关题,不一定要学生写在纸上,哪怕是和家长一起熟悉一下内容也行学生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把自己弄不懂得内容与家长谈论,有些简单的问题,他们在家庭中就能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家长也会知道叮嘱孩子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又分散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还能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薄弱环节,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这样才能起到预习应有的作用,甚至超过预期四、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习惯,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四、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习惯,指导学生积极思考数学不是光凭记忆就能学好的课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有规律性的东西在老师3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和及时总结的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明明对一些数学公式、数学性质、数学法则等背的滚瓜烂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教师一旦提示学生:用图解法是不是要好些?把这个公式变换一下可以吗?学生此时如梦初醒,问题迎刃而解学生认为这是“窍门” ,其实,解答数学问题一般来说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把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我们的解题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如做应用题,通常的做法是:读题——找出已知内容——找出要求内容——找出等量关系——列式——计算——作答五、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拓宽思路五、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拓宽思路数学源于生活,将其运用到生活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它可以使学生真真切切感到学习数学确有用处。
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说破嘴皮顶用得多在教学小数的运算时,我安排学生到学校的小卖部当“营业员” ,卖商品,记账把这一天所卖物品的数量和总收入进行核算,与总进价相比,是赚了还是赔了在学习面积后,要求学生用同样长的铁丝,围成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后,比较一下,哪种几何图形的面积最大?从而就知道大型粮库设计成圆形就不难理解了六、不吝表扬,及时补缺,共同进步六、不吝表扬,及时补缺,共同进步目前流行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我国早有这样的语句:人不爱奉承,只要话说得好一个道理,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少不更事的孩子,小学生尤其如此课堂上积极举手,表扬;答问题正确,表扬;问题没有答对,口齿清楚,表扬;作业字迹工整,表扬;考试成绩好,表扬,并将试卷展览;成绩有所下降,告诉孩子,不是你退步了,而是其他同学进步了,你也会有更大的进步教师善于张开一张说好话的嘴,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终身有益的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习上形成的巨大差距,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而是在问题出现以后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的一天差一厘米,并不算长,但一年就是三四米,小学六年就是二十多米,就是世界冠军也“跳”不过4这里最重要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帮扶,不能让不懂的问题始终“烂”在学生的肚子里。
其次,告诉学生正确面对困难:读书遇到困难,就像一个人总有感冒发烧小病小痛一样,不要害怕指导学生及时补缺,越早越好,越早越容易补上只有点滴困难,既可以在学习小组内通过互帮互助解决,也可以学生教师“点对点”指导;个别问题,单独处理,普遍问题,集中解决当然,要解决小学生数学教学中,中低年级转换时出现的巨大反差,即突破这个“瓶颈” ,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努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平等的首席” ,家长是支持师生教与学的坚强后盾不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你的手上失去,而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心情越来越迫切,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数学的热情越来越高涨,突破这个“瓶颈”才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