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黄连.pdf
7页4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黄连(味连)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连(味连)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黄连(味连)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黄连 Coptidis Rhizoma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 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 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黄连规格 Coptidis Rhizoma specification 黄连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黄连等级 Coptidis Rhizoma grade 在黄连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黄连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 味连 weilian 主要为黄连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重庆、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等地的黄连 雅连 yalian 主要为三角叶黄连的根和根茎,主产于四川峨眉、眉山等市的黄连 云连 yunlian 主要为云南黄连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产于云南福贡、腾冲等地的黄连 5 鸡爪形 jizhuaxing 黄连根或根茎呈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鸡爪 焦糊 jiaohu 黄连药材因加工不当而变黑变焦 过桥 guoqiao 黄连的根茎有一段节间很长,光滑如茎秆,称“过桥” 道地药材 川黄连 Dao-di Herbs chuanhuanglian 指产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及其周边各地区的黄连 4 规格等级 表表1 黄连(味连)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 规 格 等 级 性状 分级指标 分级标准 断面 单 枝 连 一 等 干货单支,长不小于 3cm,肥壮坚实,表面 无毛须无不 到 1.5 厘米的碎节、 残 茎、 焦枯、 杂质、 霉变 单枝直径(mm) 5 断面金黄色或黄色, 木 质部橙黄色, 髓部红棕 色 过桥直径(mm) 3.5 过桥长度(mm) 16 二 等 干货。
单支,微弯曲, 较一等瘦小,质坚实, 表面无毛须味极苦, 间有碎节, 碎渣、 焦枯、 无残茎、骠质、霉变 单枝直径(mm) 5 断面木质部鲜黄色, 髓 部棕色 过桥直径(mm) 3.5 过桥长度(mm) 16 鸡 爪 连 一 等 干货多聚成簇,分枝 多弯曲,形如鸡爪,肥 壮坚实、间有过桥,长 不超过 2cm表面黄褐 色,簇面无毛须味极 苦 无不到 1.5 厘米的 碎节、残茎、焦枯、杂 质、霉变 鸡爪直径(mm) 24.0 断面金黄色或黄色, 木 质部橙黄色, 髓部红棕 色 鸡爪单枝个数 (个) 7 鸡爪重量(g) 9.0 二 等 干货多聚成簇,分枝 多弯曲,形如鸡爪,分 枝较一等瘦小,有过 桥表面黄褐色,簇面 无毛须味极苦,间有 碎节,碎渣、焦枯、无 残茎、骠质、霉变 鸡爪直径(mm) 24.0 断面木质部鲜黄色, 髓 部棕色 鸡爪单枝个数 (个) 7 鸡爪重量(g) 9.0 备注:备注: 6 (1)黄连以四川、重庆、湖北作为最大的主产区,黄连尚有其他野生品种 在各地作为黄连药用,但这些野生黄连产量较低,尚未形成商品流通,部分地区 也以连须(须根) 、剪口连(叶柄基部) 、千子连(叶柄)和黄连叶等作为黄连的 代用品,此等均不纳入本次标准研究。
本标准研究以市场流通的味连为模式药 (2)市场上黄连(味连)商品存放时间较长,断面颜色会加深 (3)根据黄连产地和市场调查结果,市场上目前主流商品为味连,市场上 基本没有雅连商品,云连仅在云南当地有少量商品出售,按照中药材商品规格等 级标准制定原则,本标准仅制定味连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图 1 不同等级单枝连照片 注:注:A 为一等品,B 为二等品 A B 7 图 2 不同等级鸡爪连药材照片 注:注:A 为一等品,B 为二等品 图 3 不同等级黄连(味连)药材断面照片 备注:备注:(1)A 为一等品(木质部橙黄色,髓部红棕色) ;B 为二等品(木质部鲜黄色,髓部 棕色) (2)考虑到拍照的设备、角度、光线等原因,图片颜色仅供参考 A B A B 8 图 4 黄连(味连)药材断面比色卡照片 5 要求 应符合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中第7 7章项下相关规定 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 黄连为我国常用药材,应用、栽培历史悠久黄连之名始载于范子计 然(公元前 202 年一公元 9 年):“黄连出蜀郡,黄肥坚者善它真实的反 映了西汉药材市场正在形成的初期阶段水平,及优质标准、道地药材、规格等 级、优质优价等商品特性。
结合资源调查及药材性状特征,蜀郡所出当是三角 叶黄连和峨眉黄连历史上最早的黄连主产地是四川,以“黄肥坚者”为优质 品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列黄连为上品,云:“黄连,味苦寒主热气 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 忘一名王连它简单概括了其性能和临床应用,说明当时临床应 用广泛 汉末名医别录(约公元三世纪)记载:“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之 阳说明黄连在重庆地区也有分布,对于黄连的认识,当时更多来自于民间 用药经验的总结,其来源可能是一些形态相近的黄连属植物,涵盖了黄连属植 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和峨眉黄连等 梁代本草经集注:“今西间者色浅而虚,不及东阳,新安诸县最胜临 海诸县者不佳浙江金华地区也有分布,新安质量最好 唐代新修本草:“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 连珠,疗痢大善澧州者更胜当时湖南地区也有分布,并且认为湖南产的质 量最佳 宋代 证类本草 : “箫炳云:今出宣州绝佳, 东阳亦有, 歙州、 处州者次 ” 安徽宣城盛产,首次提出黄连出“宣州绝佳”宣黄连一直作为道地药材产区 延续至清末说明宣黄连栽培在当时盛行 宋代图经本草:“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泰山,今江、湖、荆、夔州 郡亦有,而以宣城者为胜,施、黔者次之。
江西九江,浙江湖州市、江陵府、 重庆市奉节县东、湖北恩施市、重庆与贵州交界地带均有黄连分布 10 明代本草纲目:“保升曰:江东者,节高若连珠; 蜀都者,节下不连珠 今秦地及杭州、柳州者佳本草纲目时珍曰“黄连,汉末李当之本草, 惟取蜀郡黄肥而坚者为善陕西、甘肃等地均有产出,唯四川产者质佳 清代本草乘雅半偈:“汉取蜀产,唐取澧产,今取雅州、眉州者为良 说明在西汉时期黄连主产四川,唐代主产湖南,现在以峨眉、雅安为佳 清代本经逢原:“产川中者,中空,色正黄,截开分瓣者为上,云南 水连次之,日本、吴、楚为下说明云南、日本等地均有黄连产出,质量较 差,四川为佳 民国时期药物出产辨:“四川出者为川黄连,产雅州及峨眉山等处秋 季出新产云南者,为云连,出古涌县有名西连者,出四川万县说明黄 连以四川为道地药材区,并确定雅连主产于四川雅安县,云连主产于云南,黄 连的规格已经形成 1963 年版中国药典:“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重,断面红黄色者为 佳” 黄连的产区由西到东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大致分布在同一纬度地区 其道地产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兴衰有所变化, 最终以“川黄连”和“宣黄连”两大道地药材产区逐渐形成。
由于清末至民国 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和瓜分的深入,浙江、安徽一带加大了对外开 放的进程,农业逐渐衰退,出现农转商的热潮,所以宣黄连逐渐萎缩直至消失, 成为历史目前四川仍是黄连的道地产区,以雅安、峨眉者为胜云南是云连 的主产区,以德钦、维西、腾冲、碧江者为胜 综上, 历代对于黄连的规格等级划分强调产地质量, 以川黄连为道地药材,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性状,如茎的粗细、重量,断面颜色等进行评价为制定黄 连(味连)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