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夜雪阅读答案及赏析.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亦明
  • 文档编号:159021863
  • 上传时间:2021-0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2.2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夜雪阅读答案及赏析 夜雪阅读答案及赏析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②衾:被子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2)诗人写夜雪,写法独特请就本诗的写作手法和描写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3.简要说说 ___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这一场夜雪的景色的3分)   4.请分析时闻折竹声一句所包含的意蕴3分)   【解题思路】分析情感注意把握两点,一是透露情感的关键字词,二是出题者所加的注解   1.抒发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孤寂心情诗人说已讶衾枕冷,一冷字,既是说对天气的感觉,更是说诗人的心境尤其深夜知雪重,时闻折枝声,更写出了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2、写夜雪,难以正面描写,所以诗人全从侧面着笔首句着一冷字,从感觉写雪之大,雪的悄无声息;次句从视觉写雪的强烈反光;最后两句从听觉写积雪压竹枝的声音,写雪势的有增无减句句写人,却又处处写雪   3.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衾枕冷,烘托雪夜之寒;以窗户明烘托出大雪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烘托大雪之厚重。

        4.时闻折竹声:①说明雪压断了竹竿,极言雪之大之重;②以声衬静,烘托出雪夜之静;③说明诗人彻夜未眠,也暗露出诗人被贬独居的凄寒、孤苦之情   【阅读问题】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3分)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 ___怎样的心境?(2分)   3. 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   4.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1、触觉、视觉、听觉   2、感知到 ___孤寂凄冷的心境   3.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   4.此评恰当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这不仅是因为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暗示谪居浔阳(九江)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   5、这首诗没有从下面哪个角度来描写夜雪?   A.触觉 B.视觉 C.嗅觉 D.听觉   答案:C   解析:已讶衾枕冷- 触觉   复见窗户明- 视觉   时闻折竹声- 听觉   这首五绝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

      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夜雪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